《孝經》兩種西夏文譯本的比較研究

2018-05-28 06:56段玉泉
中华文史论丛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獻西夏文

段玉泉

《宋史·外國傳一·夏國上》:“元昊……教國人紀事用蕃書,而譯《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爲蕃語*《宋史》卷四八五,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頁13995。。”關於《孝經》被翻譯成西夏文獻之事,已爲出土文獻材料所證實。在黑水城出土西夏文獻中,目前發現有三種《孝經》類文獻材料: 其一爲學界廣爲討論的吕惠卿《孝經傳》西夏文草書寫本,見於俄藏黑水城文獻;*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聖彼德堡分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編《俄藏黑水城文獻》(11),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頁2—46。其二爲吕惠卿《孝經傳》“序”的西夏文刻本殘葉,見於《英藏黑水城文獻》;*西北第二民族學院、上海古籍出版社、英國國家圖書館編《英藏黑水城文獻》(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頁261。其三爲唐玄宗《孝經注》西夏文的草書寫本,亦見於《英藏黑水城文獻》。*北方民族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英國國家圖書館編《英藏黑水城文獻》(5),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頁180—186。按,《英藏黑水城文獻》漏刊卷尾三行及尾題一行,完整圖版後經“國際敦煌項目(International DunHuang Project)”資料庫刊出,詳見http: //idp.bl.uk/database/oo_scroll_h.a4d?uid=147245 03312;recnum=14028。三件材料分屬於兩種不同文獻,它們不但注者、注文不同,而且經文差别很大。同一文獻存在不同譯本現象,於中原漢文典籍在西夏傳播、西夏典籍翻譯、乃至語言研究都是十分珍貴的材料。

吕惠卿《孝經傳》的西夏文本頗受學術界關注。吕惠卿曾追隨王安石變法失敗,遂入姦臣之列,其著作也因此未在後世流傳下來。吕惠卿曾著《吕觀文進莊子義》一部,傳世文獻早已佚失,今依黑水城出土文獻(TK6)重見天日。*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德堡東方文獻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俄藏黑水城文獻》(1),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頁51—159。吕惠卿著《孝經傳》一卷,《宋史·藝文志一》有著録。*《宋史》卷二〇二,頁5066。其漢文本今已無法得見,然其西夏文本在黑水城文獻中發現,對其全文解讀翻譯,可望復原這部佚失的漢文典籍,其價值不言而喻。吕惠卿《孝經傳》西夏文本受學術界關注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這部文獻全由草書寫成,注文雖然在漢文中已不可見,但經文可與漢文參照,是解讀與研究西夏文草書的非常可貴又可靠的參照材料。

吕惠卿《孝經傳》西夏文本原件現藏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編號Инв.No. 2627,全文由草書寫成,蝴蝶裝。共77頁,每半頁7行,行20字,傳文每行約19字。文中多處有朱筆校改痕迹。存留内容唯最後一章“喪親章第十八”末尾殘缺,餘皆存留。文前另有吕惠卿於紹聖二年(1095)十月所作序一篇。這一文獻因爲草書寫成,辨識不易,研究者較多,成果不少。聶歷山、石濱純太郎、科羅科洛夫和克恰諾夫、格林斯蒂德、陳炳應、聶鴻音、胡若飛、彭向前等多位學者都對其進行過介紹、辨識、解讀與研究,産生了一批成果。*相關的介紹及研究成果主要有: Н. А. Невский, “Тангутская письменность и ее фонды”,Труды Института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 Vol. 17 (1936). 又見Тангутская филология, 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осточ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60, т.1, стр. 85;石濱純太郎《西夏語譯吕惠卿孝經傳》,《文化》第6號,1956年;В. С. Колоколов и Е. И. Кычанов,Китайская классика в тангутском переводе, Москва: Наука, 1966,стр. 135-211. Eric Grinstead, Analysis of the Tangut Script, Scandinavian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Monograph Series No. 10. Lund: Studentlitteratur, 1972, pp.300-376. 陳炳應《西夏文物研究》,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頁386—395;胡若飛《俄藏西夏文草書〈孝經傳〉序及篇目譯考》,《寧夏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聶鴻音《吕注〈孝經〉考》,《中華文史論叢》2007年第2期;彭向前《西夏文〈孝經傳〉草書初探》,《寧夏社會科學》2014年第2期;彭向前《西夏文草書〈孝經傳序〉吕惠卿繋銜考》,《吴天墀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1913—2013》,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年;彭向前《西夏文草書〈孝經傳序〉譯釋》,《寧夏社會科學》2017年第5期。這些研究大多集中於草書的辨識、《孝經傳序》的解讀以及《孝經傳》全文的篇目結構等等,兹不再述。本文首先梳理一下《孝經》經文的解讀情況。

1936年,蘇聯學者聶歷山首先對《孝經傳》的書題、注釋者和注釋時間進行了探討,明確漢文原書成於紹聖二年(1095),注釋者爲北宋名臣吕惠卿,*Н. А. Невский, “Тангутская письменность и ее фонды”, Труды Института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 Vol. 17 (1936). 又見Тангутская филология, 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осточ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60, т.1, стр. 85。同時也對部分經文進行了解讀,其所編著的《西夏文字典》即引用了《孝經》經文中的部分例句。*Н. А. Невский, Тангутская филология, 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восточ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1960, т.1, 2.1966年,科羅科洛夫和克恰諾夫合作,發表了西夏文《孝經傳》全文影印件並對相關章節進行了判定,對西夏文草書和楷書的某些對應規律作了初步探討,嘗試解讀了《卿大夫章》經文部分。*В. С. Колоколов и Е. И. Кычанов, Китайская классика в тангутском переводе (Лунь Юй, Мэн Цзы, Сяо Цзин), Москва: Наука, 1966, стр. 134-135.1972年,格林斯蒂德《西夏文字的分析》書中對俄藏《孝經傳》西夏文進行了全文楷書轉寫。*Eric Grinstead, Analysis of the Tangut Script, Lund: Studentlitteratur, 1972, pp. 277-376.雖然他並未對《孝經》經文進行全文翻譯或解讀,但是其所作楷書轉寫絶大多數比較正確,成爲後來研究的基礎。1985年,陳炳應在翻譯吕惠卿《孝經傳序》的基礎上,對《開宗明義章》的前半段進行了解讀。*陳炳應《西夏文物研究》,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頁386—395。此後聶鴻音先生又對《天子章》、《諸侯章》、《卿大夫章》、《五刑章》、《廣要道章》五章進行了翻譯。*聶鴻音《吕注〈孝經〉考》,《中華文史論叢》2007年第2期。到目前爲止,俄藏西夏文草書《孝經傳》的經文部分經學術界解讀的主要有《開宗明義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五刑章第十一》、《廣要道章第十二》共六章,尚有十二章未及解讀。

吕惠卿《孝經傳》還有一刻本,在《英藏黑水城文獻》中編號Or.12380/3576。遺憾的是,這一刻本只存楷書殘葉一紙,爲《孝經傳序》及經文之一部分。雖爲殘葉,但足以説明吕惠卿《孝經傳》西夏文譯本並非只有草書一種,我們寄望將來有更進一步的發現。這一刻本殘片的重光於世可以檢驗學界關於《孝經傳序》草書文本解讀的準確程度。

Or.12380/3576,寫本殘片,行楷,殘存7行,後2行殘甚,行15字。所存内容爲《孝經傳》序文最後一部分及卷一開頭。《英藏黑水城文獻》(4)題“佛經”,史金波先生改擬爲“孝經序及第一章”。*史金波《〈英藏黑水城文獻〉定名芻議及補正》,《西夏學》(第5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這段殘存文字實則對應於草書本《孝經傳序》文中關於吕惠卿繫銜的一段,因而史料價值極高,學界極爲關注。格林斯蒂德、陳炳應、胡若飛、聶鴻音等先生皆有解讀,*參見 Eric Grinstead, Analysis of the Tangut Script, Scandinavian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 Monograph Series No. 10. Lund: Studentlitteratur, 1972, pp.300-376. 陳炳應《西夏文物研究》,頁386—395;胡若飛《俄藏西夏文草書〈孝經傳〉序及篇目譯考》,聶鴻音《吕注〈孝經〉考》。其中全文轉寫者爲Eric Grinstead,聶鴻音先生也有部分轉寫。最新的成果爲彭向前先生所解讀。*彭向前《西夏文草書〈孝經傳序〉吕惠卿繫銜考》,頁133—140。這裏將其所作的最新草書轉寫、對譯及譯文轉録如下:

竔硧榴菢楞少、綆禲码萳缽、萳盝缽秊緂、篎傣翨藬緿緋沸秊羋、翨揉薭艕腞、闽篎缽盝缽癝薩桑缽塘、盎蔡窲息饲緵逃、篎蔰窲皺菢、罕敏瓤艶禂林、播棍挨遍挨舅旺。

對譯:

政資殿大士諭、右正議大夫、大名府事知、兼北京留守司勤事主、京界農内勸者、下複大名府道幹安府使、步騎軍一凡頭監、複護軍上大、東平郡開國侯、禄家一千一百門。

譯文:

資政殿大學士、右正議大夫、知大名府事、兼北京留守公事、畿内勸農使、充大名府路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上護軍、東平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一百户。*彭向前《西夏文草書〈孝經傳序〉吕惠卿繫銜考》,頁139。

這段轉寫是在補充修訂格林斯蒂德的轉寫基礎上完成的,其中聶鴻音先生修正了兩處,彭向前先生修正了五處。今將英藏楷書原文與此對照,發現有三處文字差别。

第一處在“闽篎缽盝缽癝薩桑缽塘”,即“充大名府路安撫使”文中。其“闽”“下”字英藏作“縦”(大),該字通常表示“大人”、“長官”,故此字當依前句斷開,即表示勸農使大人。

第二處亦在同段文字中。其“缽盝缽”之前一“缽”字,《英藏》作“萳”。“萳盝缽”正與漢文“大名府”音合。

彭文前兩處的草書轉寫是承格林斯蒂德轉寫而來,未有改動。第三處乃其改動處,雖有不同,但不影響翻譯。其他改動,如改“撬迈”爲“禲码”、改“篋”爲“揉”、改“瞭”爲“榴”、改“并”爲“播”以及增識“薭”字等,今據《英藏》楷書材料佐證,皆是正確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當前西夏學界關於《孝經》的草書辨識取得了較大成就。不過其關於“縦”(大)以及“闽篎”(充)的認識,似乎還有進一步考慮的必要。

經《英藏》Or.12380/3576這一楷書殘葉佐證,可以確認西夏文草書《孝經傳》中關於吕惠卿繫銜的草書轉寫,經格林斯蒂德、聶鴻音、彭向前等學者的一步步推進,幾近完美。相信佚失的吕惠卿《孝經傳》漢文本,在不久的將來有一個較爲完美的漢文復原本。

英藏黑水城文獻中還有一部唐玄宗《孝經注》的西夏文譯本,亦爲草書寫本,編號爲Or.12380/3858(K.K.II.0241.k)。原件卷子裝,前缺、下殘。所存共160行,行11—24字不等。存留内容自《庶人章第六》末尾至全書結尾,有尾題“糼瞲守息归蜶”,即“孝經序一卷終”。

這一文獻格林斯蒂德、胡若飛、西田龍雄及筆者等皆有題及,*惠宏、段玉泉編《西夏文獻解題目録》,銀川,陽光出版社,2014年,頁15。指出其與俄藏本的不同,但皆未及深入研究。最近,孫穎新博士對經文部分草書進行了辨識、解讀,*孫穎新《英國國家圖書館藏〈孝經〉西夏譯本考》,《寧夏社會科學》2017年第5期,頁209—215。提供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楷書文本,可資進一步研究這兩種《孝經》文本的借鑑。今擬在格林斯蒂德轉寫及孫穎新博士解讀基礎上,對俄藏及英藏本《孝經》經文作全面比較,繼續探討這兩種譯本之間的差别。

孫穎新博士在對英藏本《孝經》經文解讀過程中已指出俄藏本有幾點不同。今在對兩部文獻經文的全面解讀與對勘基礎上再詳細分析兩者的差别。

第一,兩種材料“孝經”書題翻譯不同。兹列表於下:

漢 文俄 藏 本英 藏 本孝經糼蟰①糼瞲①原文爲草書,圖版作“”或“”。拙著《西夏文獻解題目録》初識爲“臷”,疑誤。“臷”用於佛教文獻經題中並不少見,在非佛教文獻中以“臷”譯“經”(轉下頁)

第二,各章節名稱的翻譯也存在很大不同。俄藏本相對保留比較完整,英藏本存留部分自第六章開始,但缺第六章品題,保留了第七至十八章的品題。現將兩本皆存的品題列表對比如下。

漢 文俄 藏 本英 藏 本三才章第七戊楞录稾蒤戊楞稾蒤吨孝治章第八糼持录稾萰糼箍稾萰吨聖治章第九綃持录稾缞綃箍稾缞吨紀孝行章第十糼庭虥录稾灯糼庭虥稾灯吨

(續表)

不難發現,漢文各章節名稱在兩個西夏文本中有着截然不同的翻譯。

最大的不同首先表現在漢文的“章”在俄藏本中翻譯爲“录稾”,在英藏本中翻譯爲“稾”。西夏文獻中表示某文獻之下的各章、品通常多用“稾”字,特别是在佛教文獻中幾乎全用“稾”字。“录”單用可以對譯漢文“章”,但似乎較少用在文獻的各章、品標題中,更多表示“篇章”、“文章”等意思。如“键测柏磪硉录”對譯漢文“華嚴金獅子章”(本154),“蒾录”對譯漢文“文章”(林306),“授蠎寂息录耳仕”對譯漢文“王燦作詩一章”(林440)。《文海寶韻》有該字詳細解釋:“录: 侩纳蘐纳。录落儡寂津硊焦累谍录端;篎灯梭息录繏蒜。”漢譯:“章: 確左截右。章者詩詞行篇已足之謂;又計十卷一章也。”*《俄藏黑水城文獻》(7),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頁168。按,漢譯有改動。從這一解釋可以看出“录”有兩方面的意思: 一是用於表示詩詞的一章或一首,二是用於表示文章十卷合一章。在俄藏本《孝經注》中將“录稾”兩字合用,其他文獻中較爲少見。其前一字“录”在這裏似乎有“篇章”之“章”義,後一字“稾”當表示各章節標題之“章、品”。

另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表達各章次第的序數存在差别,俄藏本皆直譯漢文數字,看不出序數的明確表達,而英藏本在各數字之後加上了“吨”,即“第”,這是西夏文獻中常見的序數表示方法。

除了以上兩個共性的差别外,標題中很多詞語的表達也存在較大差别。例如“廣要道”、“廣揚名”,兩者翻譯語序不同,俄藏本“翍”(廣)置於“癝扼”、“疥藉”之後,英藏本則與漢文順序相同;再如“孝治”、“聖治”,俄藏本分别翻譯爲“糼持”,孝治、“綃持”,聖治,英藏本則翻譯爲“糼箍”,孝正、“綃箍”,聖正。

從以上各章節名稱的翻譯看,兩者之間的差别太大,不大像是初譯和校譯的問題,更像是出自不同的翻譯者之手。

第三,兩種《孝經》經文語詞差别很大。

首先看“孔子”一詞的翻譯。“孔子”在西夏文獻中最常見的翻譯是“竭睎”。這兩個西夏文本與此皆不同。英藏本翻譯爲“缽蟟”,夫子,采用的是對漢文“夫子”一詞的音譯。俄藏本譯成“睎”,當是直接從漢文的“子”翻譯而來。“睎”確實多見與漢文“子”對譯之用例,但多非“孔子”專稱。如以“猜菢睎”、“菢睎”對譯漢文“皇太子”、“太子”等,也常與“祇”組合成“祇睎”,與漢文“師傅”、“先生”、“博士”等對譯。俄藏本直接以“睎”對譯“孔子”之“子”,故漢文的“子曰”翻譯成“睎贡”。類似的翻譯也見於西夏文《論語全解》及《德行集》這兩篇文獻中。*《俄藏黑水城文獻》(11),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頁48,148。

再看其他詞語的翻譯。兹選取《孝治章第八》一章爲例比較如下:

“治天下”之“治”,俄藏本作“持”,英藏本作“箍属”,端正。

“不敢失於臣妾”之“臣妾”,俄藏本作“聶籫”,英藏本作“贩、狸矿”,僮僕、奴婢。

“況於妻子乎”之“妻子”,俄藏本作“拣竛”,即妻與子,英藏本作“捆籫”,妻子。前者準確領悟了漢語“妻子”包括“妻”與“子”之義,後者未將“子”譯出。

“是以天下和平”之“和平”,俄藏本作“否盵”,英藏本作“盵否”,平和。

“災害不生”之“災害”,俄藏本作“颅絥”,英藏本作“店煎”,厄難。

“禍亂不作”之“禍亂”,俄藏本作“煎怂”,英藏本作“店煎”。

“禍亂不作”之“作”,俄藏本作“笍”,英藏本作“哄”。

“故得百姓之歡心”之“得”,俄藏本作“癏”,英藏本作“铬”。

“不敢侮於鰥寡”之“侮”,俄藏本作“馆”,英藏本作“吞細”,不敬。

“而況於士民乎”之“士民”,俄藏本作“楞烁”,英藏本作“聶烁”,臣民。

“祭則鬼享之”之“祭”,俄藏本作“糕”,英藏本作“皫”,祭。

以上是關於實詞的差别,兩種文本更大的差别表現在虚詞的使用上。因爲虚詞的不同,導致兩者完全相同的句子非常少見。仍以《孝治章第八》一章爲例,這裏只有“以事其先王”半句内容兩個文本相同。虚詞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本相應處用虚詞,一本不用。如第九章“聖人之德”中“之”,俄藏本譯出,英藏本無;“聖人之德”後,英藏本譯出話題標記“落”,俄藏本則無;“天地之性”句亦同;再如“無以加於孝”,俄藏本於“糼废父哗”後有“蒜”字,英藏本無。

用不同虚詞。最常見情況是一本用“落”,另本用“城”;一本用“城”,另本用“砂”。類似情況較多。

不同虚詞,反映不同句子結構。如譯漢文“則天之明,因地之利”句,俄藏本作“聻墅毋忘,睫竲毋瞭”,英藏本作“聻谍墅瞪,睫谍竲瞭”。前者字面接近於“則於天明,因於地例”,後者則爲“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且改譯“則”爲“瞪”,即教。

第四,除詞語差别之外,句子表達也存在很大差别。這尤其表現在問句方面。

漢語的“……,況……乎?”句式,俄藏本作:“……,篎……充?”英藏本作:“……,篎……妒籃往笻?”如:

(1) 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

俄藏本: 縇持腞,聶籫唐孤吞浮,篎拣竛充?

沥青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宜小于等于3mm,并具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其强度不得低于C20建筑混凝土强度,且表面无空鼓、无裂缝。底层采用黑色橡胶颗粒打底,按6.5:1的比例,与单组份聚氨酯胶水拌合后,用机械正反搅拌均匀打底铺摊,电热板碾压收面。底层验收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测量放线划分区域。面层采用EPDM颗粒4:1与聚氨酯胶水机械正反搅拌均匀,铺摊,电热板碾压收面,最终形成色彩艳丽、形象鲜明美观的EPDM塑胶地面。

英藏本: 縇箍落,贩狸矿篟硰,篎捆籫落妒籃往笻?

(2) 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

俄藏本: 繕持腞,耤逼谍馆吞浮,篎楞烁充?

英藏本: ……,吞細吞浮袭,篎聶烁弛妒籃往笻?

表原因的句子二者翻譯也存在不同。例如: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爲人父者也。

俄藏本: 糼嘻瞪窾,猜號蚀簧腞窿笍槽怖。

英藏本: 糼谍攻,猜號綀蚀谍癐窿。

第五,俄藏本譯文與《孝經》經文結合較爲緊密,出現某些生硬的翻譯;英藏本多參玄宗注文翻譯,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例如:

“夫孝,天之經也”句,俄藏本翻譯爲“饲糼落,聻谍蟰怖”,英藏本爲“糼落,聻谍絢怖”。漢文“經”字,俄藏本譯作“蟰”,英藏本譯作“絢”,常。按,《孝經》玄宗注:“經,常也。”英藏本以“常”譯“經”,然其注文殘缺,未知“經,常也”如何翻譯。

“居則致其敬”句,據玄宗注:“平居必盡其敬”,《正義》曰:“致猶盡也。”這裏的“致”明顯爲“盡”義。然俄藏本翻譯爲“套城焊窿維”,居時其敬至。將其理解爲“至、到”義。英藏本則翻譯作“纚砂窿籄蜶”,住時敬極盡。

“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句,意思是君子教人行孝道,並非親自到人家家裏,也非天天面對面地教導。其“非家至而日見之也”句中,俄藏本譯爲“旺維嘻坚癿丑簁蒜”,家至而日見令非也。除語序外,幾乎循漢文逐字而來。英藏本譯爲“旺旺維坚坚癿前簁蒜”,家家至日日見往非也。翻譯出了“家家”,旺旺,與“日日”,坚坚,相對容易理解。

經以上分析,可以肯定這兩種《孝經》的翻譯並非校改、校譯的結果,而是不同的兩種理解翻譯,無疑出自兩個不同譯者之手。相對而言,俄藏本《孝經傳》遵循《孝經》經文多一些,英藏本《孝經注》不時參照注文作靈活性翻譯。

《孝經》是儒家“十三經”中的一部重要經典,孝也是儒家文化特别看重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在目前出土的西夏文獻中,傳統的儒家經典翻譯成西夏文獻的並不多見,但《孝經》卻有不同的注本出現在西夏文譯本中,《孝經》經文的翻譯也可能不止此兩種。例如,在《番漢合時掌中珠》中提及“《孝經》中説,‘父母髮身,不敢毁傷也’”,西夏文作“《糼蟰》袭铜:‘蚀皽衡竃,虁疾吞浮妒’”,即與俄藏本所存不同。又《掌中珠》“可謂孝乎”一詞,亦當出自《孝經》書中之語,然其翻譯爲“糼妒镀充”,*《俄藏黑水城文獻》(10),頁16。亦與俄藏、英藏本皆不同。這些翻譯不能肯定是否直接引自某種《孝經》西夏譯本,或許即是《掌中珠》作者的臨時翻譯,但可以肯定不同譯者有不同翻譯,西夏《孝經》可能存在兩種以上的不同譯本。除《孝經》之外,“孝”文化的題材在西夏其他文獻中也不少。在《新集慈孝傳》、《聖立義海》中也能見到很多有關“孝”的故事,這些現象足以表明西夏非常重視孝文化,或者説非常注重孝文化的傳播。*聶鴻音《西夏文新集慈孝傳研究》,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9年;克恰諾夫、李範文、羅矛昆《聖立義海研究》,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頁71—77。理論上講,孝文化如果非常被看重,《孝經》這部儒家經典著作地位應該很高,其書名翻譯也應該一致,《孝經》經文應有一個翻譯定本。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正是因爲流傳較廣,探討者較多,“孝經”一詞纔會出現諸多不同的翻譯,《孝經》經文也纔有不同的譯本。

爲全面反映《孝經》經文兩種譯本間之差異,謹將俄藏本經文中未經學界翻譯解讀的十二章録出,並與英藏本、漢文對照刊出。排列順序依次爲漢文原文、俄藏本、英藏本,於俄藏西夏文原文出校注,明俄藏、英藏兩本之異及校讀説明。原文殘缺之字,可以確定字數者,每缺一字以“□”表示,未能確定者以“……”表示;未能辨識之字以“△”表示。漢文原文據《十三經注疏》阮刻本影印本録出。*十三經注疏本,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80年,頁2537—2562。俄藏西夏録文較多參考格林斯蒂德轉寫,英藏録文較多參考孫穎新博士一文。英藏本前六章原文缺,六章之後下部殘缺較多。

士章第五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俄藏本:

楞綀录稾淮氦

蚀窫槽箌(1)嘻皽窫窾稧槽秃,蚀窫槽箌嘻索窫窾窿槽秃。蹦皽唐稧箌,索唐窿箌,吴腞落蚀怖蒜。蹦糼嘻索窫窾竝,窿嘻构窫窾槽。竝槽篟孤嘻较谍窫,卢篎焊播腟谍军篎皫糕籱阶蒜。饲楞谍糼怖。《寂》贡:“帖(2)哄唉蓪,舊毯臀筙而(3)妒。”

校注:

(1) 蚀窫槽箌,取事父之法。此對應漢文“資於事父”。按,《正義》云:“資者,取也。取於事父之行以事母,則愛父於愛母同。”槽,名物化尾碼,此置於動詞“窫”之後,表示“侍父之方法或行爲”。

(2) 帖,朝。格林斯蒂德識爲“堂”,即夜,不合文意,誤。

(3) 舊毯臀筙而,無忝爾所生。意指莫辱你父母。毯臀,所生,表示生的人,謂父母;而,辱、忝。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俄藏本:

送綀录稾泪

聻谍癝际,睫谍竲蝭,竃汲际艝,蚀皽谍繠,蘦送綀谍糼怖。蹦聻紗癏送綀毋維,糼籑蜶(1)哗絅,絥吞維落,搓挡糳蒜(2)。

英藏本:

……送綀谍糼怖。蹦……維,糼籑葌△△△△△帛搓(3)。

校注:

(1) 籑蜶,始終。此對譯漢文“終始”。英藏本譯作“籑葌”,先後。

(2) 搓挡糳蒜,未曾有也。此對譯漢文“未之有也”。英藏本末尾兩字作“帛搓”,何有。當以反問句式譯出。

(3) 帛搓,何有。此前另有五字,原文甚草、圖版不清,未能辨識。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於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俄藏本:

戊楞录稾蒤

缽蟟贡:“糼落,籄袭菞蒜!”

睎贡:“饲糼落,聻谍蟰怖,(1)睫谍佬怖,烁谍庭怖。聻睫谍蟰,烁谍忘怖蒜。(2)忘(3)聻墅毋忘,睫竲毋瞭嘻,(4)猜號蔎锻。(5)蘦絅焊瞪篟汲嘻氨,焊竔篟窿嘻持。(6)籒腲瞪嘻烁藴丑癿,(7)焊瞭翍稧籒告絅,(8)烁谍盫谍篟硰腞哗,緳佬虓絅,(9)烁庭超。窿矹嘻籒告絅烁篟磄;篔圣嘻鞘絅,烁否雕;稧脓槽怖(10)告絅,烁窮蝏。(11)《寂》贡:‘粄筁祇罊,烁笒舊瘪妒。’”(12)

英藏本:

戊楞稾蒤吨

奋蟟贡:“糼落,籄袭菞蒜!”(13)

缽蟟贡:“糼落,聻谍絢怖,睫谍佬……落,烁谍篔怖。聻谍墅瞪,睫谍竲瞭,猜號槽……焊竔篟編订箍。籑腲癿瞪嘻烁……蹦瞭籑腲谍翍艎……緳佬谍贡……窿螏籒……吵履谍粄……緂……緳瞪,烁癐斌祽。’”

校注:

(1) “饲糼落,聻谍蟰怖”句,此對譯漢文“夫孝,天之經也”。俄藏本於句首譯出發語詞“饲”夫,英藏本無;漢文“經”字,俄藏本譯作“蟰”,英藏本譯作“絢”,常。按,《孝經》玄宗注:“經,常也。”英藏本以“常”譯“經”,然其注文殘缺,未知“經,常也”句如何翻譯。

(2) 烁谍忘怖蒜,此對譯漢文“而民是則之”。漢文“則”字,俄藏本譯作“忘”,英藏本作“篔”。按,據《正義》,“則”乃“言人法則天地”,即表示“以……爲法則”,爲動詞。西夏譯本中漢文“則”一翻譯爲“忘”,有“衡量”之意;一翻譯爲“篔”,有“禮法”之意。按句式的表達二者皆作爲系動詞之賓語。

(3) 忘,則。當衍文。按此句全文“忘聻墅毋忘”對譯漢文“則天之明”,後四字“聻墅毋忘”,字面意“天明於則”,正與漢文相合,故首字“忘”當衍。

(4) “聻墅毋忘,睫竲毋瞭”句,此對譯漢文“則天之明,因地之利”。英藏本作“聻谍墅瞪,睫谍竲瞭”。前者直譯即“則於天明,因於地例”,後者直譯即“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二者句子結構有所差别,後者又改譯“則”爲“瞪”,教。

(5) 猜號蔎锻,與天下合。此對譯漢文“以順天下”。英藏本作“猜號槽……”,其後相鄰殘缺之字當“瞭”字,字面當即“順應天下”。

(6) 焊竔篟窿嘻持,其政不嚴而治。此與漢文甚合。英藏本作“焊竔篟編订箍”,字面意思即“其政不緊自正”。《正義》云:“其爲政也,不假威而自理也。”似有相合處。

(7) 籒腲瞪嘻烁藴丑癿,此對譯漢文“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英藏本作“籑腲癿瞪嘻烁……”。前者動詞“癿”,見,置於句尾,後者與漢文順序同。

(8) 焊瞭翍稧籒告絅,此對譯漢文“是故先之以博愛”。英藏本作“蹦瞭籑腲谍翍艎……”。按《正義》解釋,“先”當指“率先”之義,然英藏本譯爲“籑腲”,先王。又,孫文録爲“较腲”,上王,疑誤,據圖版此與上文“先王”字形相同。

(9) 緳佬虓,德義解。此對譯漢文“陳之於德義”。英藏作“緳佬谍贡”,德義於述。

(10) 怖,是。此據格林斯蒂德録,不合文意。疑誤。

(11) 蝏,接。此據格林斯蒂德録,不合文意,疑誤。

(13) 此句之後英藏本將注文串入正文,以大字書寫,故不録。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俄藏本:

糼持录稾萰

睎贡:“瞤墅腲落糼嘻猜號持,(1)繕谬聶硰(2)吞浮,篎昧林蠗蟟脅(3)充? 蹦礝繕絧窅笍嘻,籑腲谍窫蒜。繕持腞,耤逼谍馆吞浮,篎楞烁充(4)? 蹦舅縡笍嘻籒糕谍窫蒜。縇持腞,聶籫(4)唐孤吞浮,篎拣竛(6)充? 蹦絧窅笍嘻盫谍窫蒜。蘦絅搏城盫套丑(7),糕城口葞丑(8)。焊窾猜號否盵(9),颅絥(10)篟哄,煎怂篟癏。蹦墅腲糼嘻猜號持槽蘦絅(11)堡蒜。《寂》贡:‘肅庭緳罈,淮繕槽蒜(12)妒。’”

英藏本:

糼箍稾萰吨

缽蟟贡:“瞤墅腲谍糼嘻猜號箍属蒜,繕谬聶谍硰吞浮,篎氦稾……蹦礝繕絧窅絧铬,籒腲谍窫蒜……弛,吞細吞浮袭,篎聶烁弛妒籃往笻?……絧铬,籒腲谬谍窫。縇箍落,贩狸矿篟硰,篎捆籫落妒籃往笻?蹦綀絧窅……搏砂盫省,皫城糑持。蹦猜號盵否,店煎篟哄,怂……蹦……吸猜號箍属槽蘦堡蒜。《寂》贡:‘菞緳搓,淮繕槽。’”

校注:

(1) 猜號持,治天下。治,俄藏本作“持”,治;英藏本作“箍属”,端正。下同。俄藏句末又缺“蒜”字。

(2) 繕谬聶硰,此對譯漢文“遺小國之臣”,英藏本作“繕谬聶谍硰”,在動賓短語間增加了受格助詞“谍”。

(3) 昧林蠗蟟脅,公侯伯子男。英藏本相應内容殘缺,但似增出了“氦稾”二字,注文中又有“氦稾腲谬昧林……”,疑依注文在“昧林蠗蟟脅”後多出“氦稾腲谬”,即“五等諸侯”等字。

(4) 篎楞烁充,況於士民乎。英藏本作“篎聶烁弛妒籃往笻”。漢文的“……,況……乎”句式,俄藏本作:“……,篎……充?”英藏本作:“……,篎……妒籃往笻?”下文同。

(5) 聶籫,臣妾。英藏本作“贩、狸矿”,僮僕、奴婢。

(6) 拣竛,妻子。指妻與子。英藏本作“捆籫”,妻子,未譯出“子”意。

(7) 搏城盫套丑,此對譯漢文“生則親安之”,英藏本作“搏砂盫省”,生時親受。

(8) 糕城口葞丑,此對譯漢文“祭則鬼享之”,英藏本作“皫城糑持”,祭則治氣。英藏本“糑持”據孫文録,於此難解,待考。

(9) 否盵,和平。英藏本作“否盵”,平和。

(10) 颅絥,災害。英藏本作“店煎”,厄難。

(11) 絅,故。此字據格林斯蒂德辨識録,於此不通,疑誤。或即衍文。

(12) “肅庭緳罈,淮繕槽蒜”,字面意即“有覺行德,四國順也”。對譯漢文“有覺德行,四國順之”。英藏本作“菞緳搓,淮繕槽”,即“有大德,四國順”,將《詩經》的四言句改譯成了三言。

聖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爲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職來祭。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義也。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君親臨之,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以順則逆,民無則焉。不在於善,而皆在於凶德,雖得之,君子不貴也。君子則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俄藏本:

奋蟟贡:“瑚浮(1)綃綀谍緳,糼废父哗蒜充?”

睎贡:“聻睫谍緁,綀窿簧。綀谍庭袭,糼废菢哗。糼腞蚀細废菢哗。蚀細聻暑废菢哗,(2)焊綀成昧怖蒜。瞤成昧啪糕砂林况谍聻蔎焦暑,墅荶唐礌糕砂縑腲谍较索蔎暑丑。蘦絅淮硾饲科,订薸筞瞭糕耫。(3)焊綃綀谍緳(4),篎糼废矺父蒜?蹦脭盫毕闽(5)砂粮,蚀皽谍繠槽坚細蒜。綃綀細瞭嘻窿瞪,脭瞭伯嘻稧瞪。綃綀谍瞪篟細嘻氨,焊竔篟細嘻持,焊伯籃落礌怖蒜。饲蚀癝落,聻緁怖,索聶谍佬罈。蚀皽毯城,(6)谜废菢哗。索脭絳砂,緃废編哗。蹦盫谍篟稧箿綀稧落,紥緳(7)怖妒;盫谍篟窿箿綀窿落,(8)紥篔怖妒。锻落谗窾烁……阶袭篟矤癐挤緳袭矤蓽笍,魏竭竛篟窿蒜。竭竛窾蘦篟堡,祤截铜镀,庭截疤佬,緳佬构佬,秊仕矖佬,蜖羣蜌籃,荺兵天镀,蘦嘻烁谍絳城。焊烁絾嘻稧蒜,□□簙蒜。蹦緳瞪氨嘻箍絲膌阶蒜。《寂》贡:‘界插竭竛,焊築篟戴妒。’”(9)

英藏本:

綃箍稾缞吨

奋蟟贡:“浮瑚綃綀緳落,糼废父哗充?”

缽蟟贡:“聻睫緁……綀谍庭袭,糼废菞哗……窿废菞哗,蚀窿聻蔎穁丑菞哗,焊綀成昧怖蒜……林况皫城聻蔎穁丑,墅荶科縒腲窿皫,较索蔎穁丑……筞瞭皫糕丑。饲綃綀谍緳庭,魏糼……蹦盫毯谍毕闽砂,蚀皽……窿聴。綃……簓瞭谍艎落……订订魏篟編订箍。蘦谍翖□落礌怖蒜……落,聻緁怖,索聶谍佬罈蒜。蚀皽毋毯,糜废菞哗……城,緃废編哗……萅簓稧落,矟緳怖妒;订簓篟窿萅簓窿……哗蒜……毋纚……腟蓽……蒜。竭竛……祤截妒佬,庭截疤佬。緳佬构佬,秊籃矖佬。娇築瘪镀,荺兵篔□。蘦吸烁持,窾烁坯絾城稧……膌蜙……娇築篟稥。’”

校注:

(1) 瑚浮,敢問。英藏本作“浮瑚”,語序與漢文同。又,本句中,漢文“聖人之德”中“之”,俄藏本譯出,英藏本無;“聖人之德”後,英藏本譯出話題標記“落”,俄本無;“糼废父哗”,即“無以加於孝”,俄藏本於後有“蒜”字,英藏本無。

(2) 蚀細聻暑废菢哗,此對譯漢文“嚴父莫大於配天”。英藏本作“蚀窿聻蔎穁丑菞哗”。漢文“嚴父”,俄藏本作“蚀細”,英藏本作“蚀窿”,“細”“窿”二字同義,皆有“敬畏、尊敬”義。漢文“配天”,俄藏本譯作“聻暑”,配天;英藏本作“聻蔎穁丑”,即“令與天等”。

(3) 筞瞭糕耫,依職來祭。對譯漢文“以其職來祭”,英藏本作“筞瞭皫糕丑”,即“令依職祭祀”。

(4) 緳,德。英藏本作“緳庭”,德行。

(5) 脭盫毕闽,對譯漢文“親生之膝下”。漢文“親生”,俄藏本作“脭盫”,英藏本作“盫毯”;漢文本中“之”字,英藏本譯出,俄藏本無。

(6) 蚀皽毯城,父母生時。對譯漢文“父母生之”,英藏本作“蚀皽毋毯”,即“於父母生”。

(7) 紥緳,悖德。英藏本作“矟緳”,邪德。

(8) 盫谍篟窿箿綀窿,字面即“不敬親敬他人”。對譯漢文“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英藏本作“订簓篟窿萅簓窿”,即“不敬己親敬他親”。

(9) 焊築篟戴,此對譯漢文“其儀不謬”。英藏本作“娇築篟稥”,即“威儀不失”。漢文“忒”,俄藏本作“戴”,差錯;英藏本作“稥”,失。

紀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爲下不亂,在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爲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爲不孝也。”

俄藏本:

睎贡:“糼竛盫窫落(1),套城焊窿維,(2)繠城焊疤維,縂城焊粙維,碒城焊糺維,糕城焊細(3)維。氦蟨焦笒,卢篎(4)盫窫阶蒜。窫阶腞,较纚篟蓏,闽簧篟怂,缾(5)纚篟磄。较纚城蓏窾孤(6),闽簧城怂(7)窾滨,缾纚城磄窾窲。蘦戊篟惯,坚戊隔笘嘻繠,魏篟糼簧蒜。”

英藏本:

糼庭虥稾灯吨

缽蟟贡:“糼竛盫窫城,纚砂窿籄蜶……籄蜶,縂城粙籄蜶……籄蜶,糕城篔籄蜶……累窾,穔卢篎盫窫阶蒜……蓏,闽簧篟怂……磄。较簧蓏癏窾秲,闽簧怂癤窾滨……蘦戊篟惯,坚驳戊……癝篟癌蒜。”

校注:

(1) 落,者。英藏本作“城”。

(2) 套城焊窿維,居時其敬至。對譯漢文“居則致其敬”,英藏作“纚砂窿籄蜶”,即“住時敬極盡”。玄宗注:“平居必盡其敬”,《正義》曰:“致猶盡也。”英藏本將“致其敬”,即“敬極盡”,當與注、疏合。下同。

(3) 細,敬畏、嚴肅。對譯漢文“嚴”。英藏本作“篔”,禮。

(4) 卢篎,然後。英藏本作“穔卢篎”,承上句“窾”,則。

(5) 缾,衆。對譯漢文“醜”。玄宗注:“醜,衆也。”

(6) 较纚城蓏窾孤,居上時驕則王。對譯漢文“居上而驕則亡”,英藏本作“较簧蓏癏窾秲”,即“爲上起驕則滅”。

(7) 怂,亂。英藏本作“怂癤”,亂。

廣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爲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君者也。《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俄藏本:

緳維翍录稾灯戊

睎贡:“竭竛糼嘻瞪槽落,(1)旺維嘻坚癿丑簁蒜。糼嘻瞪窾,猜號蚀簧腞窿笍槽怖;(2)△嘻瞪窾,(3)猜號艰簧腞窿笍槽怖;聶嘻瞪窾,猜號索簧腞窿笍槽怖。《寂》贡:‘菕△竭竛,(4)烁谍蚀皽妒。’緳維簁窾,烁锻槽蘦祡菞阶落瞸蒜!”(5)

英藏本:

翍较緳稾灯戊吨

校注:

(1) 竭竛糼嘻瞪槽,對譯漢文“君子之教以孝”句。英藏本作“竭竛谍糼攻”。後者以“攻”譯“教”,有指示、指導意,俄藏本於“瞪”,教,後加一名物化助詞“槽”,表示“……方法”。

(2) 旺維嘻坚癿丑簁,字面即“非令家至而日見”。對譯漢文“非家至而日見之”。英藏本作“旺旺維坚坚癿前簁”,即“非往家家至日日見”。

(3) “糼嘻瞪窾,猜號蚀簧腞窿笍槽怖”句,對譯漢文“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爲人父者也”。英藏本作“糼谍攻,猜號綀蚀谍癐窿”。俄藏未譯出漢文“人”字,英藏本未譯出漢文“所以”。

(5) 菕△,對應漢文“愷悌”。後一字圖版同上條。英藏本作“疤否”,樂合。玄宗注:“愷,樂也;悌,易也。”英藏本似與此相合。

(6) 烁锻槽蘦祡菞阶落瞸蒜,對譯漢文“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英藏本作“烁槽蘦堡翍菞瞸阶蒜”。前者字面意即“能順民此許大者誰也”,後者意即“誰能順民如此廣大也”。

廣揚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内,而名立於後世矣。”

俄藏本:

睎贡:“竭竛盫窫糼絅,竝落索唐滚镀;艰窫△絅,槽落构唐滚镀。縇纚擂絅,持落眯唐滚镀。蘦絅庭科窾氨嘻,疥絘坤唐絭蒜。”

英藏本:

翍疥藉稾灯淮吨

缽蟟贡:“竭竛糼嘻盫窫窾,竝腲谍筿镀蒜;窿吸艰窫窾,槽构谍筿佬蒜……落脡筞皺筿镀蒜……庭饲科氨,疥藉絘坤維蒜。”

諫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爲孝乎!”

俄藏本:

奋蟟贡:“睪谍焚稧耉窿,(1)嘻盫套疥藉槽落,残耳蕽。瑚浮竛蚀残窾潜落,糼妒息镀?”(2)

睎贡:“蘦落往禑?蘦落往禑?拌瞤聻紗(3)艕聶蒤綀罈窾,蓽篟癝,(4)魏猜號篟孤;礠腲(5)艕聶氦綀罈窾,蓽篟癝,魏焊繕篟孤;萳缽艕聶戊綀罈窾,蓽篟癝,魏焊縇篟孤;楞艕蕎罈窾,竃疥吵(6)篟孤;蚀艕竛罈窾,竃篟镀袭篟矤。(7)蹦篟镀蔎癛城,竛蚀谍篟艕篟镀,聶索谍篟艕篟镀;蹦篟佬蔎癛城,艕籃。竛蚀残潜窾,篟糼簧臀帛笍蒜。(8)”

英藏本:

艕磄稾灯氦吨

奋蟟贡:“焊稌稧窿耉,盫疤疥藉……蚀瞭属落,糼息穔怖?”蟟贡:“蘦落往禑?蘦落往禑?瞤淖竛艕聶蒤綀罈窾,蓽癝哗,魏……聶氦綀罈窾,蓽癝哗,魏繕饲篟孤……窾,蓽癝哗,魏縇棍篟孤。綀艕煌……篟禨……镀袭篟刀,蹦篟镀属……篟神,聶腲篟艕篟神……籃,蚀残属落,矺漓糼氨蒜?”

校注:

(1) 睪谍焚稧耉窿,彼之慈愛恭敬。對譯漢文“若夫慈愛恭敬”。英藏本作“焊稌稧窿耉”,即“彼慈悲恭敬”。

(2) 糼妒息镀,對譯漢文“可謂孝乎”。英藏本作“糼息穔怖”,《掌中珠》有“糼妒镀充”。

(3) 拌瞤聻紗,往昔天子。對譯漢文“昔者天子”。英藏本作“瞤淖竛”,昔天子。

(4) 篟癝,無道。英藏本作“癝哗”,無道。

(5) 礠腲,諸王。對譯漢文“諸侯”。英藏本缺,《孝治章第八》作“腲谬”,與西夏文獻中常見譯法同。

(6) 疥吵,好名、善名。此譯漢文“令名”。玄宗注:“令,善也。”

(8) “竛蚀残潜窾,篟糼簧臀帛笍蒜”句,字面意即“子從父命則爲不孝何可得也”。此對譯漢文“從父之令,又焉得爲孝乎”。英藏本作“蚀残属落,矺漓糼氨蒜”,爲父命者云何成孝?

感應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俄藏本:

镣媒录稾灯泪

睎贡:“拌瞤墅腲蚀窫糼(1)絅蹦聻窫墅,皽窫糼絅蹦睫窫禝(2),构了槽絅蹦较闽持(3),聻睫墅禝綅墅(4)艱蒜。蹦蓽聻紗魏绢罈(5)蒜,蚀罈禑妒;绢籑罈蒜,艰罈禑妒;眽档窿維,(6)盫篟糾蒜;竃簵庭羏,籑而絾蒜;眽档窿維,口綅粄蒜。糼△維△,(7)綅墅蔎蘎;淮硾唐萂,篟蘎落哗。《寂》贡:‘繝癏蝊癏,蒼癏傣癏,(8)篟皮截哗蒜。’”

英藏本:

缊霹稾灯泪吨

校注:

(1) 蚀窫糼,事父孝。英藏本作“糼嘻蚀窫”,即“以孝事父”。

(2) 禝,察。英藏本作“腕”。

(3) 持,治。英藏本作“箍”,正。

(4) 綅墅,神明。英藏本作“缊綅”,神明。

(5) 绢罈,定有。此對譯漢文“必有尊”。據漢文,二字間當脱“构”尊字。英藏本作“耳绢构搓”,即“必定有尊”。

(6) 眽档窿維,宗廟敬致。對譯漢文“宗廟致敬”,英藏本作“眽档窿耉”,即“敬禮宗廟”。

(7) 糼△維△,對譯漢文“孝悌之至”。其二、四兩字未能辨識。

(8) “繝癏蝊癏,蒼癏傣癏”句,對譯漢文“自西自東,自南自北”。英藏本作“蝊粮蒼粮,繝粮傣粮”,即“東方南方,西方北方”。

(9) 口綅粄蒜,鬼神著矣。英藏本此句後有脱文,所脱内容相當於漢文“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句。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俄藏本:

索窫录稾灯蒤

睎贡:“竭竛较窫槽落,荺城竝蜶截,兵城蒋扯截,例窾锻圣,(1)履窾箍镜,蹦较闽商脭(2)阶蒜。”《寂》贡:“絧毋稧蒜(3),蟍篟妒蒜。絧科纖蒜,往坚糾蒜。”

英藏本:

腲窫稾灯蒤吨

缽蟟贡:“竭竛较窫城,荺竝蜶截……兵膖惯蒋,界膌槽属……镜,蹦较闽脭盫阶蒜。《寂》贡:‘絧嘻稧蒜,蟍……往坚糾蒜。’”

校注:

(1) 例窾锻圣,美則合樂。對譯漢文“將順其美”。英藏本作“界膌槽属”,即“善行順爲”。玄宗注曰:“將,行也。君有美善,則順而行之。”英藏本與此合。

(2) 商脭,相親。英藏本作“脭盫”,近親。

(3) 絧毋稧蒜,於心愛也。此對譯漢文“心乎愛矣”。英藏本作“絧嘻稧蒜”,即“以心愛也”。

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毁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爲之棺椁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慼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爲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慼,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俄藏本:

盫蕸录稾灯萰

英藏本:

盫钨稾灯萰吨

糼瞲守息归蜶

校注:

(1) 具,偯。指哭餘聲。《夏漢字典》將二字解釋爲“摇晃”、“喃”二義。《同音》背注27B45釋“具”爲“禑铜吞礎/言語不得”,亦表明“具”用於表示語言表達不清相關之内容。《正義》引鄭注釋“偯”爲“氣竭而息,聲不委曲”,指哭餘之狀態。此與西夏辭書所言“言語不得”相合。

(3) 眣,安。英藏本作“疤”,樂。

(4) 糺华谍癋,對譯漢文“哀戚之情”。英藏本作“糺皪緁”,哀戚情。

(5) “戊磖篎龋,烁持篎搏瞪”句,字面意思即“三日後食,治民兵教生”。漢文本作“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英藏本作“蟗毖哗糉艑殿”,即“死無邊傷神氣”。似脱與漢文“三日而食”相應之句。

猜你喜欢
文獻西夏文
新見王國維手鈔詞籍文獻三種考論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讹误汇考
西夏文《谨算》星禽研究
憍賞彌國法滅故事在于闐和吐蕃的傳播(文獻篇)
西夏文《同义》重复字研究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近年出土戰國文獻給古史傳説研究帶來的若干新知與反思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仁王经》补释
西夏文《同义》考释三则
西夏文《乌鸣占》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