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微塑人生

2018-05-26 08:04刘海军
中华手工 2018年5期
关键词:石湾榕树泥料

刘海军

1080只手与11368尊佛

“一排10个,一层8排,一盒3层。”在一只普通火柴盒与密密麻麻的微塑旁备注着这样一行字。其中最小的微塑甚至不到5mm长,比绿豆还小。

微塑是广东佛山特有的一门手艺,由著名的石湾陶发展而来,并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名字一一山公微塑。对于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洗艳芬而言,这些创作于2003年的山公微塑只是微塑技艺中的一“点”,想看她真正的“绝活”,还得看“面”上的作品一一《千手观音》挂盘。《千手观音》包含1080只手,每一只仅有火柴头那么大,而手指只比缝衣针稍大一点。更绝的是,这1080只纤纤玉手绝找不出两只相同的形态,有的手执法器,有的呈拈花指状……“1080只手,挂盘直径只有36cm,仅仅是‘装盘都需要巧妙布局。”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些手都是用泥条一只一只手搓而成,仅是这份巨大的工作量就足以吓退大多数人,更别提还要一只只塑形、修正,需要耗费的心力可想而知。

“内行人都知道,无论在绘画或雕塑中,人手都是极难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我的手更小,也更难。在过去,老前辈们都是先搓出一大一小两根泥条,然后并在一起一卷,一只手就成了。代代相传都是这样。”为了让作品更传神,冼艳芬另辟蹊径,用一根小小的木坯,一面搓泥条,一面下坯,泥条搓好了,一只灵动的手也就做好了。

如果说《千手观音》是她上世纪80年代的代表作,那么1993年的《万佛朝宗》则意味着她的艺术之路又攀上了另一个高峰。这件作品包括大佛1尊、菩萨4尊,底部是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其上是6名俊秀飘逸的飞天仙女,然后才是小佛,大大小小共计11368尊。“大小融合,用小的精微衬托出大的精致;以小见大,能在咫尺之地见方圆百里的气势;以大见小,以大的雄伟强化小的气魄。”对于冼艳芬而言,11368尊佛像并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难以企及。“其实最难的是构思、设计。累了睡一觉就好了,可是想不出好点子,茶饭不思、寝食难安,那才是一种煎熬。这么一比较,创作过程反倒不难了。”

“另类”的陶塑艺术

依照传统,山公微塑制作者多为石湾艺人的妻女,因为女性心静且细,最适合学习工轻活散的山公制作,既打发时间,又帮补家用。从这个角度而言,冼艳芬是传统的,因为她丈夫正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汝荣。可她又是不安于传统的新时代女性。

1972年初中毕业后,她就到石湾美术陶瓷厂工作,学习石湾陶塑动物的传统刻毛技法。6年后,因为执着于微塑,她拜师于山公微望的第二代传承人苏茨,正式学习山公盆景微望技艺。

“传统山公大的叫二寸,小的叫三分。形体虽小,却能清晰地辨明五官,甚至能窥见脸上的喜怒哀乐。”传统陶塑山公做工粗糙,不仅不施釉料,且题材较窄,大都是人们所熟悉的诗酒琴棋、渔樵耕读之类。尽管每天重复着同一件工作,她并未觉得枯燥,倒是忙里偷闲地做了一些如绿豆般大小的猫猫狗狗等小动物,自得其乐。

随着创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冼艳芬开始思考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路。“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尝试别的技法,如砖雕,但是发现微塑形体小、可以承载的东西少,非有功底者难以做到随物赋形。”她开始向老前辈请教,得到的答案是:“石湾山公盆景微塑艺术是一种‘另类的陶塑艺术,即使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也无法与真实的景物比较,观赏者只能从工艺技法上去意会,不能过分强调其真与实,而是再现景与物的灵动之气。”循着老前辈的“忠告”,冼艳芬明白了:“说来说去,就是要打好基础。”就这样,冼艳芬又把心沉了下去。

这一等又是10多年。1998年,她创作的挂盘《千佛辉光》令人耳目一新。这件作品运用了望、捏、捺、贴、搓、挑等技法,不仅融合了高浮雕、浅浮雕、圆雕等技法,在构图布局上也进行了精心设计:一面微凹的圆盘上,有大小不同的佛像上千尊,呈一定弧度向四方连续展开,仿佛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而她对这件作品的理解是,创作这样的作品需要做到“微、速、精、巧、趣”五点。“微”就是体积小、分量轻;“速”指需要快速制作完成,否则不消片刻,泥料就干了,无法塑形;“精”指运用绘画中的笔意手法做到生动传神;“巧”即在微小的体积内需要巧妙地布局安排;“趣”指题材与表现内容富有情趣,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如今这件作品仍被冼艳芬悉心保存着,冼艳芬常常笑称其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是一句玩笑话,听起来却一点不轻松,毕竟创作这件作品从头到尾花了3个多月。

塑色显风华

“过去的山公不仅题材、表现形式单一,而且只求大形體,不注重表现小情态,因而精细度和艺术性不够。但这也与当时大多数艺人美术功底不足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冼艳芬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情有独钟的榕树上。

榕树是南国水乡特有的树种,冼艳芬家乡的村头就有一棵,大大的树冠可遮住100多平方米地面,村里的孩子和老人都喜欢聚集在这里。榕树成了村民人丁兴旺的象征,也成了冼艳芬美好的的童年回忆。为了望好榕树,冼艳芬常常到植物园或村子里观察、写生、拍照,一边研究榕树的生长规律、特征,一边搜集创作素材。可以说如今石湾艺陶兴起的“古榕热”,冼艳芬的推动功不可没。

功夫没有白费,后来她创作的山公盆景微塑作品《小鸟天堂》,甚至可以看见鸟儿飞翔的姿态,可以感受到树叶的层次感。果然,一面世便艳惊四座,古榕野景、仙鹤耕牛的精巧,凝缩天地之气于方寸之间,却又不失恢弘气势。她后来才知道这是石湾第一件以自然景观和榕树为题材创作的微塑作品。

不仅题材上进行创新,她还突破了传统泥料的限制。“以前的泥料主要以灰褐色为基调,难免有陈腐之气,不仅影响表达效果,且难以做到真与实。”为了改变山公盆景微塑给人一贯沉闷的印象,她尝试将色料混入泥料,最后终于找到能够代替釉彩的马赛克颜色泥料,为山公微塑注入新鲜的活力。

之后,她将这一成果运用在“树色显风华”系列山公盆景微塑作品中,成为其突破传统色料运用的代表作。《树色显风华之榕》以绿色为主,在翠绿的榕树下点缀着成群结队的水牛、休憩的白鹭和自在的水鸟,苍翠的绿色更显静谧与安宁。而其余作品通过胡杨的金黄、枫树的丹红、柏树的青蓝彰显了顽强的生命力,五彩斑斓的树色将骆驼、绵羊、白鹤、小鹿、骏马等烘托得生机勃勃,同时也给画面增添了活泼与趣味。

“《乐山大佛》是我新的尝试。看,这里还有人拍照。”冼艳芬指着这件融合传统题材与现代题材的作品提醒到,作品里不仅有乐山大佛这一主体,还呈现了游玩、拍照等现代景象。其中人物尺寸仅5mm,如果不是她提醒,还真不容易发现。

从16岁到61岁,从千只手到万尊佛,从神话题材到现实景观……40多年来,冼艳芬一直在路上。不知下一次,冼艳芬又会带给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山公微塑作品《太白醉酒》制作示意图

猜你喜欢
石湾榕树泥料
榕树街121号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榕树的美髯
宁夏青龙山石湾沟南冶镁白云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榕树
西安市司法局:扶志扶出石湾村群众幸福生活
榕树
泥料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基于ANSYS变温场的真空练泥机泥料挤出质量的研究
基于ANSYS变温场的真空练泥机泥料挤出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