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花
打开开化堂的茶筒,竟然飘出美妙的音乐;朝日烧的茶杯明明放在木桌上,杯里的水却逐渐沸腾起来;西阵织不只是做和服的高级面料,还可以做成屏风;中川木工艺的木器不止有水桶,还可以是温酒器;公长斋小菅的竹编灯罩内,分明看不到灯泡,却能发出光来;金网迁的网香炉不用点火也能焚香礼佛……这是2017年米兰设计周上,京都手工艺组织Go ON与松下电器合作推出的“当电子遇见传统工艺”系列作品展。
GO ON与日语中“御恩”的发音一致,意为继承源远流长的技艺,同时也表达对先人的致敬。GO ON选择的创新模式,并非简单地将日本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而是将传统工艺分解成“技术”“原材料”“故事”等元素,通过各个元素与其他行业的创意者进行跨界合作,打造拥有“日本价值”的手艺产品。
在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上,日本一直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典范。然而,手工艺市场受工业化影响、下一代人不愿意继承、产品与现代生活脱轨等问题也存在于当下的日本传统工艺行业里。在京都,有一群年轻的传承人,为了让祖辈留下来的传统工艺焕发新生,开始转变思路,迎接时代的变革。
西尾家族第12代传人西尾真孝、开化堂第6代传人八木隆裕、中川木工艺第3代传人中川周士、金网辻第3代传人辻徹、朝日烧第1 6代传人松林佑典、公长斋小菅现任主理人小菅达之——6位接班人希望“让传统工艺成为孩子们想从事的职业”。他们以京都为据点,联合发起了致力于让日本传统工艺与时代接轨、与国际对话的手艺革新组织——GO ON。
在日本经济产业省“酷·日本”战略推进项目的支持下,GO ON共推出了超越京都(Beyond Kyoto)、御恩(GO ON Wedding)、D·Bespoke酒吧、日本手造(JapanHandmade)4个项目,分别与旅行、婚庆、娱乐、日常生活等领域建立关联,为京都传统工艺打开全新的局面。
超越京都专门为传统工艺爱好者定制旅行线路,引导他们参观平时不对外开放的手艺工坊、寺庙、茶室等地,体验京都工艺诞生的过程和文化背景,让旅行者与京都之间缔结更深的情感。
为了让年轻人了解日本传统的婚礼仪式,GO ON推出了定制化婚礼服务“御恩”。西阵织制成的服饰、传统花道、手作器物……婚礼现场因此充满了仪式感。
除了在日本本国的多元跨界,GO ON还将合作衍生到海外市场。他们与一位知名调酒师合作,在新加坡开设了一家洋溢着日式风情的酒吧。金网辻的灯罩、西阵织的靠枕和壁饰、朝日烧的陶器、公长斋小菅的竹编花器……传统工艺打造的器物,完美融入到了现代生活场景中。此外,酒吧入口处的画廊,还展示和出售来自京都手艺人的作品。
日本手造是GO ON的第一个项目,也是4个项目中最为成功的。6位继承者充分挖掘自己掌握的传统技艺,去寻找其与时尚、科技等领域结合的可能性。通过与设计工作室、商业品牌合作,研发出适合现代生活、能够吸引海外市场及年轻消费者的新产品。在“用双手创造未来”的同时,也将诗意、仪式、触感、美、慢等日式美学特质注入到器物中,并传播到全世界。
开化堂是京都唯一一家坚持手作茶筒的老字号,但从八木隆裕爷爷那一代开始,茶筒售卖情况就不甚理想,八木隆裕的父亲不愿他继承家业。2001年,八木隆裕在父亲的质疑声中正式接过了百年家业,开始了开化堂茶筒的百变创新之路。他试着将家族的茶筒批发经营转为零售,为了让更多年轻客人光顾,开始经营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精品店,终于让日渐式微的家族事业有了起色。
更大的机遇是八木隆裕与伦敦一家红茶店主的相识,对方非常喜欢开化堂的茶筒,并提出带到伦敦出售。自此,八木隆裕开始关注国外市场。他改进技术,让原本不适合沾水的材质可以盛水、可以清洗,因而也能运用到更多的地方。于是,开化堂原本的茶筒成为了坚果罐、咖啡豆罐等可以储存各种食物的密闭容器。
除了技术的改进,在日本手造项目中,开化堂与丹麦一家设计工作室合作推出了茶壶、茶盘等新的器形。这些产品延续了开化堂茶筒制作的130道传统工序,使用了铜、锡、马口铁等经典材质,同时也给历史悠久的开化堂增添了现代时尚气息。
响筒
在跟松下的合作中,开化堂的茶筒更是变身“音乐魔盒”,把音乐“装”了进去。当你打开盖子,音乐便从茶筒里飘了出来。放回去的筒盖,会借由重力慢慢下沉,音量也会逐渐变小,直至盖子和筒身完全密封闭合,音乐声便会停止。用手去接触筒身,依然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振动。
織响
织响,是西尾与松下合作推出的屏风。做屏风的面料75%采用了丝绸,另外25%使用的是在和纸上贴金箔或银箔后裁剪成的细线。因为金箔、银箔的加入,敲打布面时便能发出独特的声音。丰富的纹理、各异的形状组合成趣味多变的屏风,不仅起到区分空间的作用,还能带来视觉、听觉、触觉上的独特体验。
西尾真孝经营的西尾株式会社是京都市最古老的企业之一。一开始是一家用西阵织为和尚缝制袈裟的店铺,后来主营和服和腰带。然而在近30年里,和服市场急剧缩减。西尾家族第12代传承人西尾真孝为了延续西阵织的生命,采取了国际化的经营思路,试图让西阵织面料进入高端时尚市场。
2009年,筹备西阵织纽约巡展的西尾真孝,收到了负责迪奥等品牌店铺设计的建筑师彼得·马里诺的一封邮件。他希望将西阵织作为店铺的壁挂装饰,并送来了设计图。这次改变西阵织命运的机会,西尾真孝毫不犹豫地抓住了。为了完成这次设计,他投入大量资金更新织布机,以满足设计所需的大宽幅布料。之后,香奈儿、路易威登等时尚大牌也找到西尾西阵织合作。
后来,西尾真孝将西阵织产品拓展到窗帘、枕套等家具装饰,成功进入了多家豪华酒店;与莱卡相机合作推出相机袋、相机保护套,深受市场欢迎;还与时尚服饰品牌合作,让西阵织面料回归现代着装。
朝日烧创立于日本茶叶栽培最著名的宇治镇。这一带自古就与陶器和茶道有着很深的渊源。大约400年前,朝日烧开始为贵族官员、茶艺大师制作茶具。约150年前,京都茶道日渐式微,松林家族靠着一边务农一边烧陶,才将窑炉火种延续了下来。
窑炉不再受到贵族关照,朝日烧不再局限于制作茶道仪式用的茶具,还推出了适合大众使用的泡散茶的茶壶、茶杯等新式茶具。如今,朝日烧将产品从茶具拓展到花瓶、托盘等具有当代实用性的生活器皿,让朝日烧的陶器在现代生活中获得了新生。
银釉
朝日烧的银彩传统技法制成的船形茶海放置在木桌上,竟然逐渐冒出热气。这是朝日烧与松下合作研发的“银釉”茶具套装。木桌加热的秘密在于运用了电磁加热技术。配套犹如一叶叶扁舟的小茶碗,可以顺畅地在“大船”里舀水饮用,给日式茶道带来了别样的体验感受。
中川家族是京都依然在制作木桶的工作室之一,家族3代以生产传统日本水桶而闻名。这种水桶的制作使用了已有700年历史的“枉合”技法,不用胶水或钉子,仅由多片木头拼接而成,却能滴水不漏。制作完成的木桶触感温润,宛如婴儿的肌肤。
传统的“枉合”技法只能做出圆形器物。在日本手造项目中,中川周士对这一技术进行改良,创造出三角形、水滴形、不规则形的木桶,甚至开发出了木凳。这门传统工艺也因此出现在更多的现代生活场景里。
烫酒器
有了冰酒器皿,当然少不了适用于冬季的烫酒器。利用电磁加热技术的烫酒木器,特意设计了“人肌烫”“温烫”“上烫”三款。温度上略有不同,给人微妙的味觉差异体验。恒温技术的运用,让温好的酒不管经历多长时间,都不会变冷。
水甬银砂酒器
与松下合作研发“当电子遇见传统工艺”的作品时,中川木工艺共推出了水甬、银砂酒器、烫酒器、木屑灯4款作品。
水甬的设计汲取了用水流给食物降温的灵感。松下的非接触电磁技术,让水甬内的水保持回转运动,从而使瓜果蔬菜变得清凉。将水甬中的水换成银砂,再将酒瓶插入银砂中,就变成了在降温的同时保持瓶身不倒的银砂酒器。这样的设计贴合生活习惯,充满趣味。
木屑灯
做木工时,总会散落一地的刨花,清晰的木纹和自由卷曲看起来十分美。中川木工艺运用松下开发的冷光源,让光线勾勒出刨花的小而美。
早在平安时代,京都的手艺人就已经开始将竹子制成与茶道密切相关的花器、柄杓了。
现在的京都有5家经营竹工艺的工作室,而制作创新竹制品的只有公长斋小菅一家,这里还是日本唯一的竹艺工匠培训学校。
公长斋小菅希望以精湛的手艺探索竹子的品质。看似简单的花器、餐具、手袋等竹制品,需要经过选材、剖解、染色、编织、上漆等多道复杂工序。
丹麦设计工作室OEO与公长斋小菅合作研发的“裁缝”系列,将传统竹艺与时尚功能结合,融合皮革与竹子两种材质,制作成iPad保护套、手机保护套。实用性极强的产品款式与自然时尚的风格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月灯竹灯
公长斋小菅将松下的LED灯埋入竹条里,再编织成悬挂式的月灯和落地式的竹灯。从外部看,灯罩里不见灯泡的身影,柔和的光线却在粗细不一的竹条间洒落下来。
辻徹家所经营的金网辻是京都顿具名气的传统手工艺店,运用铜等金属手工编制出豆腐勺、夹式烧网、咖啡勺、咖啡滤网、果盘等。这些工具看起来是烹饪时的“配角”,但金网辻始终坚持要“做出有品位的配角”来供人们使用。
金网编织技法中的菊纹和龟甲纹原本是用在捞豆腐的金网上,这样可以在豆腐上留下漂亮的纹理。辻徹承袭了这种古老技法,并创造性地用于编织灯罩。在灯光照射下,金属网的美丽纹路投影在空间里,营造出如皮影戏一般的趣味氛围。
网香炉
网香炉是金网辻与松下合作的新尝试。以热传导低的钛合金作为原材料,编织出美丽的菊纹。不用明火点燃,隐藏的电池就能让炉内的香升起袅袅烟雾。
GO ON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京都手艺人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尊重。同时,他们并不禁锢于传统,而是愿意去尝试符合当今世界的新设计。他们在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在保存日式手工艺完整性的同时,让所造之物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发生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