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翠
日前,教育部下发紧急通知,号召全社会快速行动起来,共同关注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内容而导致的价值观混乱和行为失范问题。从这个通知的“紧急”程度可以看出,青少年用好网的问题非常重要。
青少年是互联网上最为活跃的用户群体,据统计,未满19岁的网民已经达到1.69亿人,占中国网民的近1/5,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主要渠道。然而,这个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内容良莠不齐。与成年人不同的是,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自我克制水平较弱,辨别互联网内容好坏的能力还比较有限。因此,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的“狂轰乱炸”,夹杂在谣言与谬论之中,极易被影响、被误导,甚至被利用。
因此,做好网上青少年思想引导,既是培育核心价值观、培养时代新人的需要,也是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网络强国的需要。当前,网上青少年思想引导还存在着阵地空间错位、针对性不强,网络亚文化盛行、优秀主流文化渗透力不强,形式创新与价值引领融会贯通力度不足等问题。
网络宣传引导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项充满变化和挑战的工作。做好青少年网络舆论引导首先要找准阵地,提升针对性。青少年在哪儿,引导工作就要做到哪儿。激萌、最右、抖音、探探、黄油相机、快看漫画,对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比较陌生,但却是95后、00后们的最爱。近期,国家广电总局责令永久关停“内涵段子”、责令整改“今日头条”“快手”等青少年爱玩的APP正是加强阵地管理的举措。抓好阵地建设,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用优质的内容去引导而不是以低俗的内容去诱导青少年。技术中立、工具无罪,但使用技术、制造工具的人必须有价值取向、有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对于网上青少年思想引导,一方面要继续创新表达方式、活动形式,吸引青少年关注;另一方面,在青少年被吸引之后,如何形成持续有效的粘性则是新的、更富挑战性的课题。不能路径依赖满足于用新潮、酷炫的形式去迎合,更需要在形式自觉的同时,持续用价值和思想来引领,实现形式创新与价值引领的融会贯通、融合深化。比如,可以尝试将在青少年中盛行的网络亚文化与我们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结合在一起,让优秀文化在网络空间焕发新的生命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互联网是青少年生活的大环境,青少年也是网络生态的塑造者。从互联网原住民到移动互联网原住民,新一代青少年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日新月异,要多些管理少些放任、多些包容少些苛责、多些引导少些迎合,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网上青少年思想引导任重道远,需要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同时需要各相关主管部门以及家长、学校、社会各方的齐心协力,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养分充足的网络空间。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