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温度”的中学教师

2018-05-26 10:59邹敏
教师·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学温度教师

邹敏

摘 要:做个有温度的中学教师,一是要相信学生都是“可教育的”;二是要适当维护自己的学生;三是要善于鼓励自己的学生。

关键词:中学;教师;温度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05

作者简介:邹 敏(1980—),女,湖南省蓝山县正市学校教师,一级教师,本科。

心理学家哈洛等人的实验表明,小猴子更喜欢布妈妈而不是用铁丝做成的妈妈,因为布妈妈更能让它们感觉到“温暖”。在学校也是一样,学生们都喜欢能给人带来温暖的有“温度”的老师。

做个有温度的老师,要相信学生都是“可教育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八年级学生米哈伊尔在老师眼里是一个“没法改正的、无可救药的而且是狡猾的、善于随机应变的懒汉和游手好闲者。”因为不交作文和在课堂上“搞出各种各样的花招”来,经常气得女教师尼娜·比特罗芙娜面孔发白,双手颤抖。后来米哈伊尔由母亲带离了学校。直到多年以后米哈伊尔以“有名的手艺高超的师傅”的身份被派往尼娜家修电视,尼娜看到他工作认真、技术娴熟的样子,才恍然大悟:在学生身上,不仅蕴藏着一个巧匠的天才,而且蕴藏着一个我们没有看到的大写的“人”。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始终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都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其“天才”的和“独一无二”的一面,教师才能做到换一种眼光看待学生,才能用温暖人心的语言和行为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变得有“温度”。

做個有温度的老师,要适当维护自己的学生。

“维护”的本意是“维以护之,免受伤害”,用在教师对学生身上,是指“教师维持保护学生,使学生免于遭受伤害。”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指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维护就是学生的一种“安全与爱的需要”。学生一旦和教师形成师生关系,在学校,教师就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当学生遇到烦恼和困难的时候,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能够帮助他们排解烦恼,走出困境;当学生和他人产生矛盾、遭受委屈的时候,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能客观公正地解决问题,不偏不袒;当学生受到家长“责骂”的时候,他们都希望有一双眼睛能够看到事情的真相,有一双手能够轻轻揽他们入怀,说:“别怕,有我呢!”维护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一种体现,这种爱是非常真诚和善意的,是不带任何虚假成分和功利色彩的。虽然有时候教师维护学生会使家长产生误解,但是从长远的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维护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维护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极大地增进学生的自信,同时促进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的发展。教师维护学生的过程,就是一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的过程,学生在这个特殊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是被信任和被尊重,收获的是心灵上的温暖。

做个有温度的老师,要善于鼓励自己的学生。

鼓励,指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心理学研究证明,获得别人的肯定和夸奖是人类共同的心理需要。一个人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会成为其积极上进的原动力。所以,经常受到教师鼓励的学生,往往可以发挥出超乎平常的能力。反之,如果学生的努力和成绩不能得到教师应有的肯定,那他们对学习就提不起兴趣,也就不可能爆发出超凡的能力。鼓励既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对学生的勉励。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鼓励,支持他们振作精神,坚持下去。当学生因为家庭的关系变得失落和情绪低迷时,教师要鼓励他们打开心结,阳光生活;当学生因为性格的关系显得胆小自卑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增加自信;当学生在学业上缺乏信心,在人生道路上徘徊迷茫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坚持梦想,勇于追求……鼓励,能使学生信心倍增。爱迪生小时候仅仅上了3个月小学就被开除了,因为学校认为他“智力低下”。但爱迪生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很有信心,她对爱迪生说:“你肯定比别人聪明,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坚持自己读书。”爱迪生得到了母亲的鼓励,并在母亲的亲自教导下学到了比一般孩子在学校里多得多的知识。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鼓励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教师因为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就对学生产生了失望情绪,随之而来的是训斥、埋怨甚至讽刺。很多教师放弃了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认为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将来不会有出息,这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教师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鼓励学生、温暖学生。

泰戈尔说:“神的巨大权威是在柔和的微风里,而不是在狂风暴雨之中。”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位学生身上都隐藏着一个“天才”,在对待学生的时候,尽量顺应和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用带有温度的语言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和鼓励学生。愿教师的一点“温度”能给学生带来一整个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陈 琦,刘德儒.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M].杜殿坤,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猜你喜欢
中学温度教师
最美教师
一张票的温度
在多解中学创新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停留在心的温度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测个温度再盖被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