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华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正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但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得不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具体实施细则不够全面、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措施及对策。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完善,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书的下发,到2016年资产清查时对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全面管理和清查,再到每年不断精细化的年度国有资产报表,国有资产报表和决算报表也进行了有力衔接。事業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正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管理越来越趋于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但由于事业单位众多、情况复杂,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有其各自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在对资产的占有、使用、配置、投资以及处置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一)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于基层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大多数是由财务人员或其他人员兼职进行核算和管理的。这些人员在管理国有资产的过程中,受本职工作的局限,缺少全面性和专业性,导致事业单位的资产得不到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再加上有些管理人员由于年龄偏大,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缺乏基本操作技能,对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也是忙于应付,不能有效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二)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得不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对基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本应做到职责明确、程序详尽、制度健全。但受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制约,这些都未能得到有效实施,对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也几乎为零。致使有些金额不大、易于携带的资产会出现随人带走的现象,给事业单位的资产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有些发达地区或实权部门的资产更新换代较快,淘汰下来的资产闲置率较高,而有些贫穷偏远地区和弱势部门的资产却严重匮乏,资产未能实现跨区域、跨部门间的调剂或共享,得不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积极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共用,还只是一纸空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家资源的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
(三)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实施细则不够全面、具体,可操作性不强
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对国有资产采购、使用和处置等有关事项,无规范的流程和统一的执行标准,某些方面的实施细则也不够全面、具体、可操作性不强,专业性术语晦涩难懂,再加上单位负责人和资产管理人员,受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影响,在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的解读上出现偏差,有时还会出现大相径庭、南辕北辙的现象。
(一)对国有资产管理概念认识不够和学习意识不强
现在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就是对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全面管理。对国有资产的全面管理不仅体现在实物资产,固定资产,还包括流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非实物资产,并且管理的内容也涵盖资产的各个不同环节。大多数基层事业单位领导者和资产管理者受固有思想的影响,往往认为国有资产管理仅仅是管理实物资产和固定资产,管理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而认为流动资产及其他资产是财务管理的事情,与国有资产没有任何关系,忽视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全面性。再加上学习意识不强,主动积极性不高,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又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对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也是一知半解,认为那些实物资产又走不了、跑不了的,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正确有效的概念,在管理上也就会出现听之任之的现象,造成资产国有资产管理的无序状态,产生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盲区和真空地带。
(二)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有待提高
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国有资产管理是“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三级管理模式,财政部门对实施综合管理,主管部门做好监督管理,事业单位进行具体管理。在基层实际监管过程中,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工作交由主管部门或单位自己来完成,这样做增加了工作的灵活性,便于根据工作需要重点安排,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但实际上,财政部门将日常的、非重点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交给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后,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自己监督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监督管理力度明显下降。各基层单位把大部分的资产管理工作交由财务部门进行,而财务部门人手缺乏,素质参差不齐,只是管管资产的账目,而不进行具体的资产管理与运用。因此导致很多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该政府采购的没有政府采购,该处置审批的没有审批,甚至有些资产的使用投资、出租出借和处置审批等,财务部门根本就不知道,就这样在没有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或在手续不完善的情况下,就对国有资产进行了相应处理。
(一)加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力度,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充实人员配置及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水平
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单位应不断建立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明确资产监管责任,责任到人。并且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作为事业资产综合管理和监督管理职责的责任人,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应争取当地政府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隶属于财政部门,直接对基层事业单位实施监督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领导、资产管理员和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思想素质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特别是要求财务人员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不仅要掌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核算方法,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还要能够熟练操作电脑,灵活运用各类软件,满足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需要。树立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风险意识,营造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单位文化氛围。
(二)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事业单位向财政部门申请用财政性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的,先编制资产购置计划,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列入单位的年度部门预算“一上”草案,由财政部门在批复部门预算时统筹财力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用其他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的,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做好国有资产的财务管理工作,准确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同时,加强对资产的实物管理水平,使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密切结合,要完善实物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赋予每个实物一张卡片,从资产预算购置到报废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对资产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保证资产管理中账、卡、物相符,资产设备清晰,杜绝虚增资产、资产流失和账实不符问题。
(三)对资产实行动态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化
对本单位、本部门的资产实行动态管理,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固化为数字化的程序,及时将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依靠这些数据来实现查询统计、优化分析、共享共用并辅助决策。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和信息报告工作,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效果,实现对事业资产的信息化、精细化、数字化的管理。
(四)建立完善有效的国有资产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国有资产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到资产的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等,每个业务流程、每个风险点、关键控制环节及采取的措施都进行了细化、量化,规范地按照相关程序流程进行,实行分类管理,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只有提高国有资产相关者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加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力度,完善國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才能提升基层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高效,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社会和人民。
[1]周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OL].财会学习,2018(08):125-126[2018-03-15].
[2]蔡海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7(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