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俊杰,程健,胡隽隽,单丹丹,孔俊,黄家奇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 合肥 230601)
针对车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采用标准环境对车内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八项有害物质进行检测[1,2];为节约检测周期及成本等,结合车辆实际应用特点,主机厂较多采用高温条件对零部件 VOC进行管控[3,4],以实现整车合规,但温度对VOC散发性能影响研究较少[5,6,7]。本试验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用材零部件及整车的VOC性能进行分析,研究温度对VOC散发特性影响。
门槛总成:主要用材 PP+EPDM-T20;立柱总成:主要用材PP+EPDM-T20及POM;顶棚:主要用材PU板+无纺布;地毯:主要用材PET纤维;座椅:主要用材PVC皮革+PU发泡。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整车及零部件 VOC环境舱:东莞市升微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2000L袋子:宁波环测实验器材有限公司。
1.3.1 零部件VOC散发性能研究试验方法
(1)常温试验方法:参考 Q/JQ 11159《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机物要求及测试方法》(检测温度和密闭时间进行调整),在2000L袋子中25℃条件下密闭16h后对零部件VOC散发性能进行分析;
(2)高温试验方法:依据 Q/JQ 11159《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机物要求及测试方法》,在2000L袋子中65℃条件下密闭2h后对零部件VOC散发性能进行分析。
1.3.2 整车VOC散发性能研究试验方法
(1)常温试验方法:按照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标准进行试验,车内温度25℃;
(2)高温试验方法:参考ISO 12219-1:2012《道路车辆车内空气 第1部分:整车试验环境舱法》[8],在400W/m2±50W/m2红外加热4h后进行VOC数据采集(车内温度55℃)。
表1 不同温度条件下零部件VOC散发性能分析结果
表2 不同零部件VOC散发增加量对比分析结果
表3 不同VOC散发物质沸点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相比常温16h的VOC物质散发集聚,门槛在高温2h条件下,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等 VOC散发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甲苯散发增加量最大,达37.7ug/m3;立柱在高温条件下散发物质也有增加,其中甲醛散发增加量最大,达33.8ug/m3;其他部件(顶棚、地毯、座椅)高温条件下,散发物质有明显上升,其中座椅甲醛散发增加量显著增加,达356.5ug/m3,相比常温条件,散发量增加28.9倍,这是由于甲醛沸点较低,只有-19.5℃,受温度影响极易挥发。
从表2中结果可以看出:不同零部件VOC散发增加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门槛和立柱部件主要为塑料材质,在25-65℃范围内挥发性物质扩散受温度影响程度小,散发增加量平均只有23.9 ug/m3和22.5 ug/m3,而软内饰部件(顶棚、地毯、座椅)主要采用纤维、皮革或发泡等材质,含有较多孔洞,表面积大,利于VOC散发,在研究温度范围内VOC物质扩散受温度影响严重,导致散发增加量明显增加,最大达136.7 ug/m3;对比塑料部件,软内饰部件(顶棚、地毯、座椅)VOC散发单项物质随温度升高VOC增加显著增大,同时由于甲醛、乙醛温度敏感性高,易挥发,导致软内饰部件醛类物质增加尤为明显。
表4 不同温度条件下整车VOC散发性能分析结果
备注:表4中的平均值为去除苯和丙烯醛后的其余6种VOC散发物质的对应平均值。
从表4结果可以看出:高温条件下,车内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等 VOC散发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增加平均值为173 ug/m3,其中甲醛挥发增加量最大,达492ug/m3,增加倍数为17.6;由此可见,车内温度上升,车内醛类物质会加速释放,同时对比表 2,可推断其主要来源为车内软内饰部件散发。
对比整车及零部件 VOC散发性能,高温条件均会加剧整车及零部件 VOC物质的释放,且醛类物质受温度影响程度更大。
(1)高温条件下整车及零部件VOC散发增多,且不同散发物质散发增加量不同;
(2)相比塑料部件,软内饰部件随温度升高,VOC散发更加明显;
(3)对比苯系物质,整车及零部件散发的醛类物质温度敏感性更高。
参考文献
[1] 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S].
[2] HJ/T400-2007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S].
[3] Q/JQ 11159-2014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机物要求及测试方法[S].
[4] Q/JLY 7110274A-2011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方法[S].
[5] 张传桢,葛蕴珊,刘琳琳.温度对新车车内污染物的研究分析[Z].2016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6:84-87.
[6] 钟广亮,曹慧林.某车型内饰零部件及材料的 VOC特性研究[J].汽车材料与涂装,2017(23):7-11.
[7] 邓俊杰,胡隽隽,单丹丹,程健.吸附材料对 VOC 净化性能研究[J].汽车零部件,2018(1):74-76.
[8] ISO 12219-1:2012道路车辆车内空气第1部分:整车试验环境舱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