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利利
摘 要:法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法学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时代和法治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法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需要的是质量较高具有较强法学实践能力的人。但是,现有的法学教育存在诸多弊端,许多法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初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针对这种现状,就需要对现有法学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法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24
一、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许多学校的法学专业教师以传统课堂讲授法为主,很多课堂还是以“填鸭式”地讲解书上的知识点为主,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收教师灌输的内容。有时候讲解书上的知识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教师只是枯燥地讲授知识点,容易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不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会导致法学教学进入一个怪圈,教师在很努力地讲授知识,但是,学生并不喜欢课堂内容,同时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教学设计不合理
从教学的课程设计上来看,目前多数教师侧重于理论性知识的罗列,教学内容大多着重于对概念、原则、法条基本内容的灌输,而没有对现有的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法条或者司法解释进行分析。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容易使学生感觉已经把书上的知识掌握清楚了,但是在遇到实际案件时,大脑出现空白状态,完全“蒙圈”,不知该如何用正确的法条来处理案件。
3.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较差
在法学教育中不仅仅是教师的教授存在问题,学生的“学”也存在问题。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太依赖教师。在遇到问题后,没有主动查找资料,只依赖教师来讲解。学生在课前很少预习课堂内容,课后很少复习重难点。这也导致课程进度比较慢,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学到的东西比较少。在教学时学生不主动记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在讲解完知识点后,有的学生懒得记笔记,有的学生拿出手机拍照来记录重难点,在课后也没有整理笔记,在高校中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某个学科后,一学期下来整本书几乎是新的,书上没有做显著的标记,也没有做笔记,处理具体案件时会凭直觉。有时教师在课后让学生查找课程相关法条以及司法解释进行记忆,很少有学生完成。
4.法学学生考核存在问题
由于法学教育主要依赖教科书,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课堂大部分考题也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记忆,学校很少以实践性的方式考核学生。法学专业的学生期末考试也是侧重于基本概念和书本机械的考核。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这样的题型出现,甚至会出现判断题这样的送分题,即使考核案例分析也是案情非常简单的情形。很多学生在考试前“突击”一到两周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学生也就缺乏实践的动力,在毕业时,成绩很好,但是欠缺处理案件的实践能力。
二、开展多元化教学方法
为了使得法学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又能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最大的优点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最能提升学生综合法律素养。案例的内容丰富多彩,情节曲折,可以灵活多变,随时转换知识点,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依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或者教学重难点,做到案例选取难易适当。多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又新颖的案例,在教学中要随时更新案例。选取案例时最好要涉及多个知识点,或者选取相类似案例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区分掌握不同法律法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集体讨论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研究的课程教学。其优越性在于能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复习课程重难点。其缺点在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同一个问题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意见。其他原因是有的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没有兴趣,或因羞涩、胆怯而不发表意见。教师在采用讨论法时,首先要注意控制时间,其次要注意选题的吸引力,最后是挑选不太活跃的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合理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并且让他们乐意学习,才能达到教学效果。讨论结束时,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分析讨论时遗漏的知识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3.自主学习法
为了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准备问题并且查找问题答案,只要是和本课程相关的问题都行。可以采用提交作业、小论文的形式。另外考虑到现有考核方式的情况,在期末考核时可以让平时的自主学习在最后考核时占有一定比例,既能丰富考核方式,又能促进学生学习;或者在每节课留几分钟让学生讲解一个问题,或者在课间休息时,让学生讲解,互相学习。这样既不浪费教学时间,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时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可以采用传统的在课后布置作业的形式,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其实还有其他方式也可以采用。像现在在高校开设的法律文书课程,可以让学生结合案件实际书写具体的法律文书。还有证据法课程,让学生罗列案件的具体证据。还有开展模拟法庭教学,让学生模拟相应的角色,并且准备案件材料。在现在的教学中,有的高校在采用模拟法庭方式,但不是专门的教学方法,大都是在开设民事诉讼法或者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一学期只组织一次模拟法庭,学生练习的机会太少。可以在一个班中分组进行模拟法庭。各组之间进行竞赛,调动学生积极实践的兴趣。
三、改善法学教学方法的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让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重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融入学习中,满怀热情地学习,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改善法学教学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大学法学教育中,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案例。这对提高学生法律素养、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
四、结语
在大学法学教学中,有很多种方法,本文是从最实际有效的方法出发进行阐述。是以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的。并注重课堂互动和讨论,让学生利用所学法律知识认真分析实际问题,进而把握要点,掌握综合分析案件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朱立恒.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J].法学杂志,2008(1).
[2]谭正航.推进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变革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4(10).
[3]李 靖,田金花,戴国勇.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