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好理念。文章主要阐述赏识教育从“学会欣赏”开始;透过教师真情赏识,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活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深化“赏识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四个方面。
关键词:赏识教育;赏识观;真情赏识;课堂教学
1.赏识教育从“学会欣赏”开始
不必讳言,当前之所以强化“赏识教育”,首先因为我们平常的赏识远没有达到理洼的高度和人性的广度。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往往停留于一事、一时的褒奖与激励,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很少被提到促进终身发展的高度去强化和发扬,学生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自我反思与独立思考。在这里我首先要提提魏书生的“赏识观”。魏书生认为,有个别学生在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时,尤其在自己听不懂也昕不进去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并愿意坐在教室八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本身就很了不起,也说明他们身上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而当他们面对教师的批评、挖苦甚至于情急之下的“拳脚”,过后还能真诚地问候“老师好”时,表现出的又是一种豁达宽广的胸怀!也正是魏书生善于从缺失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因而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很喜欢并敬重他,进而愿意接受他的教导,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对比魏书生来审视我们平常的赏识教育,是不是在理念上缺失什么?抛开“理性的高度”不说,优秀的学生及学生优秀的表现固然值得赏识,然而,对于后进学生及学生后进的表现,尤其需要我们去挖掘“赏识”因素。由此说来,教师真正地进行赏识教育该从“学会欣赏”开始!
2.透过教师真情赏识,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花蕾渴望阳光,嫩芽渴望雨露,学生心灵的成长更需要呵护。赏识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阳光、雨露。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后进生也有自己的独特性。作为教师,我坚信后进生有自己特别的才能,存在不可估量的潜力。因此,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教师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创设教育情境,为后进生搭建被赏识的舞台,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不仅能促进后进生健康成长,还能使后进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在被赏识中,不断敞开心灵,不断成长、发展、提高,切实达到成效逐步完善品质。
3.激发学生的活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深化“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使教师接近学生、走近学生心灵;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培养其自信,激发其活力,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求知欲、上进心、创造性;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依靠自身努力,愉快地接受教育;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获得知识技能,锻炼辩证思维。
赏识教育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有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班会课时,有些班主任喜欢指出班级学生存在的种种不足,而对于班内学生存在的好现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们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着想,学生的行为才会规范。每周班会课中,我们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做会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
4.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做到正确地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形成以“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从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正如“教无定法”一样,我认为管理也无定法。情感激励关键在于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