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2018-05-25 16:40朱轶琳
戏剧之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途径意义

朱轶琳

【摘 要】目前,广西自治区内的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方法、课程资源的掌握和实施的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难题,与当今社会的改革不融洽、不适应。本文以广西多所具有音乐系的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目标,采用问答、答卷方式对与其相关的资料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教师的教育手法及手段、教学内容在实践上都存在一些困难,并根据这些困难提出相关的建议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广西民乐;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2-0135-02

一、研究背景,选题意义

随着时代潮流的推进,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优秀作品都面临着丢失和消融,西方文化的流传得到更多青少年的认可,对洋文化崇拜,对本土民间音乐文化不了解,感情上冷漠。广西是拥有丰富地域特色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地方民间音乐文化,高校上已经着手针对这些特色的民族文化加以扶持和利用,以充实高校在音乐教育行业上的教学内容。但目前还没有深入在将那些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和艺术形式纳入课本中,教育实际上还存在着跟当今社会格格不入之处。探讨地方民族的艺术和音乐在传播和传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地方民间音乐中找出可采纳的音乐模式,分析出现代化高校音乐教育的模式,探讨和研究出高校音乐教育与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相同之处,结合高校音乐教育的模式内容以及发展现状等三个层次去研究去推广。

二、认定的相关概念,叙述研究的理论和方向

首先要对能符合民间音乐概念的音乐进行认定,阐述广西地方民间音乐的状况和发展前景,其次对高校音乐的概念模式进行认定,从可以让高校进行传承继承的资料进行教育,多个层次来叙述高校和民间音乐之间的关系,最后说出本文的理论——根据人类音乐学双重乐感和教育部指导性的方针。从而提高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传播力度和发展空间,更加容易被高校去理解和发展。高校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因此,对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选修课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和改革,旨在提高我国大学生的音乐审美,提升他们的创新力。并且,进行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艺术涵养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同时音乐也有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之优点,此外,还能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研究方法论述

文中是以广西作为参考对象,以广西的师范大学、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和音乐大学等多所能代表广西音乐系的学校作为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对相关课程教师和学生运用问卷方式,并查阅相关文献最后统计出数据来进行对于民间音乐文化的初步了解。

四、多所广西高校地域间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从上面论述中,通过对于多所高校的调查和了解,对培养的目标和课程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然后再对其他各省民间音乐文化的交流和探讨,其中包括了对该省教师和学生进行问答和探讨,大部分情况下运用抽查和答问式,采用统计表格列举出来这些数据,最后对于其他各省对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教育和传播手段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发现普遍具有教学课程单一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教学手段模式的落后和教学资料的丢失等严重问题。

许多高校现在仍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非常落后,它忽略了音乐感悟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也忽视了民间音乐文化的真正内涵。因为它基本只注重对演唱技巧、方法的训练。产生的弊端在于学生尽管掌握了演唱技巧,但无法将作品本身的内涵表现出来,无法起到真正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作用。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角度出发,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这对于民间音乐的教育发展来说,也有很大意义。

课时少,课堂时间不充裕也是民间音乐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学习民间音乐时,需要一个好的状态,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状态,才会有感受和领悟。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刚刚进入状态,就下课了,如此循环反复,学习效果自然差强人意。学生在声乐课堂上,除了要进行练声之外,还要学习系统的作品基本知识,而较少的课时,较短的课堂,又无法让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课堂本身就排得较满,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只能在这种一笔带过的基础教学中被打击自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因此有所降低。

五、广西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和实践路径研究

从原有的教育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形式的实践与改革,首先确保因课程的变化而对于这些培养目标能更好地传播和定位,保证地方的民间音乐文化在广西的音乐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次,一个具有优良素质和高水准的师资力量利用这些教材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学生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感染能力和对乐感的清晰度,艺术上的实践重在于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播和发展,鼓舞师生能积极参与这些合作模式,进行实践教学,这样的研究手法能推广少数民族地区和具有特色音乐的地区对于国家人才培育的要求,从被动转换为主动,借助自身上的优势条件去利用突出民族地区的特色和特点,彰显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培养音乐的特点。

民间音乐文化老师的教学能力关乎课程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也是不同教学模式的决定条件。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师傅真正地领进了门,学生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修行。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可以教导学生进行演唱实践,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包括专业的演唱水平、教学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讲授能力等。目前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民间音乐演唱水平,示范得也很好,但一向学生讲解,就乏善可陈了。而又有一些教师只擅长理论的讲述,示范要么没有,要么就很少,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在理论中云里雾里。以上两种片面的教学方法,都无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偏重任何一面,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学习民间音乐的时间长短,是学生学习能力体现的一个方面。通常来说,学生以往学习民间音乐有三种情况,一是从来就没有学过;二是学过,但没有坚持;三是一直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对于这三种情况,学生的基础肯定是有所差异的,教师就不能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先天禀赋,也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的学生声音有较好的条件,协调能力也不错,尽管从未学习过民间音乐,但只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就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还有的学生从小就没接触过任何民间音乐,演唱生硬,还有的学生在考进学校之前,就已经学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地方特色音乐,有一定的驾驭水平。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才能使不同情况的学生都充分受益。

选修课采用的是大约八个人的小组课形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应多变化上课形式,使上课的模式新穎一些。也可以在内容上增加一些重唱形式来使课堂更生动,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和享受中不知不觉地全神贯注地学习。

六、结束语

在努力建设文明强国、历史强国的大时代背景下,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成为了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高校教育模式中,改革创新传统的教育方法方式和教育的相关内容,大力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可以加快传统文化传承和推广的速度,音乐是文化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艺术形式,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中,传统民间音乐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为历史文化的传承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高校音乐教育在地方民族音乐的继承中占据主导地位,是文化继承发展的主题。

参考文献:

[1]王怡涵.广西地方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实践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郑喜燕.学校音乐教育与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保护[J].大众文艺,2012.

猜你喜欢
途径意义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有意义和无意义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医保基金“可持续”的三条途径
分级诊疗有三个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