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的结晶

2018-05-25 10:50郭冬梅
北方文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农耕文化

郭冬梅

摘要:对于蒙古族文化来说,因其具有的包容性以及多元性,从而反映到图案艺术上能够呈现给人们一种丰富多彩的面貌。蒙古族丰富的图案背后所代表的是北方草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汉、藏多元文化影响的结果。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对蒙古族图案与草原文化、中原农耕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以及伊斯兰文化之间的关系展开全面的探究,从容促使蒙古族文化能够得以持续更好的传承。

关键词:蒙古族图案;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

蒙古族作为我国北方草原民族之一,它的起源不仅具有多元化,而且更善于吸收异质文化。蒙古族作为一个动态的民族,其文化必然也具有动态性,总体来说,蒙古族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与多元性。而图案一词,在蒙古语中称之为“贺乌嘎拉吉”。而蒙古族关于“图案”的命名和汉族之间“美”有着融合之处,这必然也象征着两个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一融合。然而,物质生活简单的蒙古族怎样能够创造出丰富的图案艺术,文章就多元文化的结晶——蒙古族图案展开全面的探究。

一、蒙古族图案与草原文化

蒙古族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在形成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经历漫长而复杂。但是无论怎样发展,蒙古族的胸怀依然是草原,而草原文化同时也是蒙古族图案产生的基础,另外也是蒙古族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蒙古族图案才得以在这片草原文化上孕育开花。蒙古族文化通过度草原文化的吸收以及陈定,从而才促使草原文化不断的稳定发展,最终为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蒙古族图案与中原农耕文化

因为受到太平洋以及印度洋季风影响,从而降水量丰富的东南地区适合农业发展,先后辟为农业经济区。而西北部地区虽然有少量绿洲农业,但是主要还是游牧经济占据多数。而蒙古族与汉族分别代表了北方地区的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然而不管是哪个民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其间必然会促使各民族之间不断影响、相互学习最后相互融合。除了强制性同化之外,这种相通的现象,作为一个自然形成的过程,必然会促使各民族不断的发展。基于文化相通的情况下,能够促使图案呈现出相应的面貌。简单来说,蒙古族的图案有时既可以用汉族的图案代替,当然,汉族的图案有时也能表达出蒙古族的美好寓意。比如说,蒙古族特别喜欢的象征爱情的鸳鸯,有着多子多福寓意的石榴以及牡丹等花卉,这些源自于北方农耕地区的图案艺术,一直被蒙古族沿用并一直流传。

三、蒙古族图案与藏传佛教文化

西藏地区引入佛教,从而与苯教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藏传佛教体系。基于苯教与蒙古族信奉的萨满教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在蒙古族地区,西藏地区的藏传佛教受到了该地区的高度认同。后期,蒙古族大量的修建佛教寺庙,将从西藏地区带来的图案应用在建筑上。比如说藏传佛教中的“八吉祥”圖案,不仅在蒙古族地区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而且就连中原地区也对其形成了重视。

四、蒙古族图案与伊斯兰文化

在元朝时期蒙古族作为当时的统治者,在征服伊斯兰国家之后,也收获了该国家的工艺品。在当时的伊斯兰国家,在生活中偏向于蓝绿色的装饰品,其图案的颜色和艺术品的风格,像是花园中的花花草草,不仅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而且让人在精神感情上也能有种喜悦之感。而由此可以看出,人们的审美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蒙古族受到伊斯兰国家的影响,在加上自身环境就处于辽阔无际的大草原,除了看到低矮的地平线之外,映入眼帘的就是蓝天白云,因此,导致蒙古族人们更加对蓝色出奇的喜爱。在蒙古族大草原上,空间辽阔,人们的生活比较的单调,然而蒙古族与伊斯兰不管是构图风格还是艺术品的特点都具有构图饱满、延绵不断的特点,基于该些艺术品的相似之处,从而基于人们在心理或者是审美方面,促使自身生存的环境更加空阔,而且更是促使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得到丰富。延绵不断的艺术品图案能够在空间上无限的扩展,以此整体给人视觉上能够呈现一种统一和谐的感受,再加上色彩强烈、具有较强冲击力的装饰品,由此,不仅能够体现出蒙古族人们生命至上的精神追求,而且更是包涵了蒙古族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寄托。

五、结论

总而言之,蒙古族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装饰图案艺术,不仅是蒙古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更是代表了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因为图案的出现,从而才给蒙古族单调的生活赋予了一层丰富的色彩。而具有开放性以及包容性的蒙古族,通过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借鉴以及吸取,从而促使本民族图案呈现出鲜活的血液。对此,文章就多元文化的结晶——蒙古族图案展开的全面的探究,促使蒙古族地区能够长期发展的同时,也能促使其图案文化更具生命力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乌恩执笔.草原文化的历史集成——论蒙古族文化在草原文化发展史上地位与作用[J].内蒙古日报(汉),2013-07-12(02).

[2]阿木尔巴图.蒙古族民间美术[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5:47.

[3]张碧波,董国尧.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100.

(作者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农耕文化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红塔区发展农耕文化休闲旅游农业的思考
衡阳市弘扬农耕文化与发展现代农业的措施
从农业谚语看壮泰民族的传统农耕文化
民间美术是本我的放逐和情感的宣泄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