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再引入工程综述

2018-05-25 01:32王宏根汪仁平
安徽林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崇明水塘栖息地

王宏根,汪仁平

(1.郎溪县高井庙国有林场,安徽 宣城 242100;2.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安徽 宣城 242034)

扬子鳄属于爬行纲鳄目鼍科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特有的濒危鳄类,起源于两亿多年前,系恐龙近亲,有“活化石”之称。历史上,扬子鳄曾广泛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区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野生扬子鳄总数已不足500条,零星分布在皖东南地区和皖浙交界地带,濒临灭绝,成为世界上23种鳄类中最濒危的鳄种之一。为拯救这一物种,1972年我国政府将其列为一级珍稀保护动物,1973年联合国将其列为临危种和禁运种,1996年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确认为极危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其列入附录Ⅰ[1]。

由于人类的猎杀、农业生产活动的加剧等原因,野生扬子鳄数量下降明显,其栖息地呈现破碎化、岛屿化。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中美联合调查得出,野生扬子鳄数量已不足130条,并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形势十分严峻[2]。在此形势下,2001年由国家林业局主办,IUCN鳄类专家组、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WCS)、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及中澳友好理事会协办的“扬子鳄保护及放归自然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国际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国家林业局、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的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国内外知名的鳄类专家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前,中外专家们前往安徽、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实地考察了扬子鳄的栖息地状况。会议期间,专家们根据考察的结果进行扬子鳄保护和野外再引入的评估,提出在加大保护的前提下要使野生种群不至灭绝,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实施人工繁育的扬子鳄放归野外,恢复和扩大野生种群[3-4]。最后,会议通过了《中国扬子鳄保护行动计划》,为扬子鳄保护和野外再引入制订了目标和行动指南。

扬子鳄的人工繁育已取得巨大的成功,为实施放归工程提供了充足的扬子鳄种源。自1979年起,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利用212条野生扬子鳄作为最初种源,开始扬子鳄的人工繁育研究,1982年人工驯养的扬子鳄繁殖成功,1986年完成繁殖保种的任务。1988年人工繁育扬子鳄总数已超过2 000条,且人工繁育的子代鳄性成熟开始产卵,并孵出子二代鳄,完成了人工饲养繁殖条件下从鳄—卵—鳄的生命周期,标志着扬子鳄的人工繁育获得成功[5]。此后,随着繁育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扬子鳄人工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到2017年已达15 000余条,并且具备年产幼鳄2 000余条的繁育能力,子二代、子三代鳄的数量迅猛增加。

1 再引入工程状况

扬子鳄再引入是指把人工繁育的扬子鳄放归到野外曾经有扬子鳄分布的自然环境中,使其自行觅食、自然生活、自然繁衍生存,逐步形成野外种群的一种保护措施。2001年的国际研讨会全面启动了扬子鳄的再引入工程,2002年开启了野放地选择与恢复建设、放归鳄选择与野化训练及再引入活动等工作[6]。

1.1 再引入地选择

1.1.1 选择条件

扬子鳄的再引入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要使人工繁育扬子鳄在野外自然生存,必须满足多个方面要求才能获得成功[7],这其中再引入地的选择是各种要求中的重中之重。扬子鳄的栖息地应具备这些条件:具有常年积水的沟、塘、水库等自然水体,水位稳定,水深在0.5~1.5 m,繁殖期水深至少1 m以上;水体周围有植被,长有竹林、芦苇、乔木、灌木或茂密的草丛,有利于鳄栖息和营巢孵卵;水体边有陡坡的陆地并且隐蔽,供鳄筑洞栖居;水体里生活有鱼、虾、螺和蚌等水生动物,并有与水体相连的滩涂和沼泽,提供给鳄适宜捕食的场地;栖息地陆地和水体没有受到有毒化学物的污染;受人为干扰程度小等。符合这些自然条件的再引入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区域的丘陵山塘、沼泽滩涂和江河湖泊等湿地。

1.1.2 安徽再引入地

在对扬子鳄栖息地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国内外鳄类专家的充分论证,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郎溪县国有高井庙林场作为扬子鳄再引入地点。这里,一是扬子鳄曾经的自然分布区,栖息地的环境易于恢复建设;二是丘陵山区人烟稀少,人为干扰程度小;三是土地属国有,再引入的扬子鳄能得到有效保护;四是植被多样性和盖度较高,可为扬子鳄繁殖及冬眠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高井庙林场是扬子鳄再引入的理想场所。

1.1.3 上海引入地

第二个引入地选择在上海崇明东滩。上海地区在历史上曾有扬子鳄分布,当时上海崇明东滩地区没有扬子鳄存在,但此地是否适合扬子鳄的生存尚是一个未知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外科研人员曾先后多次到东滩湿地采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崇明东滩是崇明岛的东端,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保持着自然本底状态的河口滩涂,是长江流域最大的自然河川湿地,其现存的环境基本符合扬子鳄生存繁衍的需要。虽然崇明东滩的气候、地理地形、水质、土壤能否适应扬子鳄生存曾使得众多鳄类专家意见分歧,但是最终大多数专家还是赞成在此地作为扬子鳄引入的实验性项目地。

1.2 再引入地恢复建设

1.2.1 建设项目

由于扬子鳄的栖息地必须有水域和陆地,栖息地的恢复工作主要是对选择地点进行挖塘筑坝、种植和培育植被等建设,以恢复成湿地状态,使之符合扬子鳄的栖息要求。

水域:根据地形的不同建成2~3 hm2不等的多个区域,且区域相邻,每个区域由4~5个水塘组成,水塘间距离不等,有十几米到几十米长,水塘深0.5~1.5 m。

沼泽:将相邻水塘间的连接带改造成滩涂沼泽地带。

植物的种植和培育:水塘的岸边种植灌木、小竹、茅草等,在水体中培植芦苇、菖蒲、茭白等水生植物。

食物链的培育:在水塘里放养各种鱼苗、虾以及蚌、螺等底栖生物,形成以水生动物为主的食物链。

1.2.2 高井庙林场再引入地建设

自2002年起,经安徽省林业厅同意,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决定在高井庙林场放归地开展扬子鳄栖息地的恢复建设。保护区利用该林场山坳低洼的自然环境,筑坝建塘,培植水、陆适宜植被,投放鱼、螺、蚌等水生动物培育食物链,重建湿地生态系统。该系统与周边环境相容且呈现开放式的,没有围网限制。截至2017年,恢复建设扬子鳄栖息地水塘46个,恢复湿地300 hm2(其中水面26 hm2,陆地 259 hm2,岛屿 15 hm2),向水塘共计投放螺、蚌约22 000 kg、鱼苗约15 000 kg、菜饼约8 000 kg。目前,高井庙林场野放区已成为全国最佳的扬子鳄再引入地(图1)。

图1 郎溪县高井庙林场扬子鳄再引入区卫星图

1.2.3 东滩湿地引入地建设

2015年前,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对东滩湿地引入地第二期野放区栖息地进行了适应性改造,修复面积达13 hm2以上。改造项目有:地形改造,为扬子鳄提供更适宜打洞的环境;绿化种植,为扬子鳄提供隐蔽的栖息场所;景观石放置,为扬子鳄提供晒太阳场所;视频实时监控,及时掌握扬子鳄动向;安装防逃逸围网,有效降低扬子鳄外逃遇险的概率等。通过人工改造现有环境,使得此引入地更有利于扬子鳄的自然生存。

1.3 再引入鳄准备

再引入鳄为人工繁育的扬子鳄,必须经过严格地筛选、野化训练以及识别与跟踪设备安装,之后才能放归到野外,以保障再引入的成功。

1.3.1 个体筛选

首先,进行体况选择。从成年的人工鳄中,挑选体态适中、精神状态良好、身体无残缺并无明显疤痕的鳄作预选野放鳄,将它们放入隔离池中饲养。其次,检查健康状况。经过兽医疾病检查,确定野放鳄身体健康,无疾病。再次,开展基因选择。抽取预选野放鳄的血液,进行DNA测序分析,挑选出亲缘关系远并按照1雄2雌性别比配对的雌雄鳄作为正式野放鳄。

1.3.2 野化训练

筛选出的鳄被野放前,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野外适应性训练,以培养其野外生存能力。

1.3.3 识别与跟踪设备安装

为了野放后对再引入的扬子鳄进行跟踪和监测,要对它们进行个体标识。将电子标识器注入鳄尾部皮下,并能通过专门的阅读器读出其内数码,标识器不同,数码不同。为了了解再引入扬子鳄的活动状况、掌握其生活习性,放归之前在它们身上安装无线电发射器,以实现跟踪观察。

1.4 再引入活动

1.4.1 安徽

2003年,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栖息地保存较好的红星保护点投放了3条体格健壮、血缘较远的成年扬子鳄,实施了首次扬子鳄野外再引入。在为期7个月的无线电跟踪监测中,科技人员发现被野放的扬子鳄均未离开栖息地[8],次年还产下1窝鳄卵。

随着首次再引入的成功,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扬子鳄保护与农村生产生活之间存在“人鳄争地争水”的矛盾,当地老百姓存在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提高当地老百姓保护意识的同时,调整再引入策略,再引入地由现有的栖息地转向新恢复的栖息地上,选定郎溪县高井庙国有林场为新的再引入地。

2006年4月28日,在安徽省林业厅的主持下,安徽扬子鳄保护区在高井庙林场重建的栖息地上放归了6条扬子鳄(2雄4雌),拉开了在此地每年实施再引入扬子鳄的序幕。此后,每年的上半年都放归一定数量的扬子鳄,数量从6条至18条不等。从2006年开始至2017年,连续12次在郎溪县高井庙林场恢复的栖息地上野放扬子鳄共计99条。

1.4.2 上海

2007年6月12日,在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第一期建设项目内的一个6 hm2的自然池塘中野放6条扬子鳄,其中3条来自浙江长兴扬子鳄自然繁育中心,3条来自美国“回归”中国的扬子鳄[9]。在随后的跟踪监测中,发现引入的扬子鳄在一个月后活动明显加大,向外四处扩散,曾迁移到3 km外的另一水域中。不幸的是,一个月后其中2条在捕食过程中,钻入河道的箱网中无法挣脱,导致窒息先后死亡。庆幸的是,次年发现扬子鳄产卵一窝,野放鳄进行了繁殖。

2015年6月8日,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引入6条人工繁育的扬子鳄放归到该公园的第二期引入区中。这6条鳄来自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2007年首次引入的扬子鳄种群属于不同谱系,以增加当地扬子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1.4.3 野放鳄运输与监测

野放鳄在运输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环节,直接关系到鳄体的安全问题。运输前,鳄吻部用胶带缠绕结扎,然后鳄放入长方形的下垫有麻袋等织物的木箱中包装。运输途中,对鳄体进行浇水保湿。监测野放后的鳄活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目测,用肉眼观察;另一种是通过安装在鳄体上的发射器,接收无线电波来跟踪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跟踪了解鳄的活动范围,调查鳄的冬眠状况,查看鳄建立洞穴情况及其位置,观察鳄的生长状况和行为谱。

1.4.4 巡护管理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高井庙林场设立了扬子鳄保护站,制定了再引入栖息地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管理。工作人员定期巡护放归扬子鳄及其栖息地的状况,检查水塘的蓄水状况,巡视植被恢复状况,排除可能对栖息地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的隐患,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等。

2 再引入成果

在安徽宣城,自2003年首次野放后,前4年的监测发现,在红星保护点的野放鳄连续4年产卵繁殖,再引入的3条扬子鳄均未离开该保护点范围,说明野放的扬子鳄已适应了该栖息地,而且能繁殖产卵,对当地种群起到补充和复壮的作用。2006~2017年,在郎溪县高井庙林场的再引入活动也取得了良好成果。野放扬子鳄从2008年开始繁殖,截至2017年,累计发现产卵12窝,卵共计210枚,自然孵出幼鳄106条。监测表明,放归的扬子鳄均已适应当地环境,恢复自然生活的生存能力,逐步显示野性行为,并繁育后代,它们的生活范围达到300 hm2,并有向林场外扩散的趋势。

在上海崇明东滩,2007年6月野放了6条扬子鳄后,科技人员进行了长期的遥测跟踪观察。监测表明,扬子鳄在崇明东滩地区可以顺利完成觅食、打洞、筑巢、交配、产卵、孵化、幼体成长等生活史,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9]。2015年再次引入6条扬子鳄放归。2016年7月15日至7月18日期间,研究人员在东滩湿地公园开展扬子鳄调查时,发现3窝鳄巢,其中1个位于第二引入区内,另2个位于第二引入区外围,3个巢共计有鳄卵84枚。2017年监测发现,目前引入区域内各龄段的扬子鳄数量估计约20条。总之,在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内的扬子鳄野外引入实验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3 再引入经验与展望

3.1 成功经验

经过十几年来的不懈探索与研究,扬子鳄再引入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个成果是在国家林业局的领导下,由安徽省林业厅、上海市农林局精心指导,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安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技术和与人力的协助以及有关保护组织参与和资助下取得的,是多方力量共同合作的结果。

在高井庙林场进行的扬子鳄栖息地恢复重建和实施的扬子鳄再引入工程,为今后大规模扬子鳄再引入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1)扬子鳄再引入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得到当地政府、群众以及各方面的支持。因为扬子鳄的栖息地靠近农田、养殖水塘,易涉及到当地政府、群众的一些利益。

(2)做好扬子鳄栖息地的恢复重建工作,特别要做好水体和陆地的生态环境改造和修复,使水陆环境适合和满足扬子鳄的栖息需要,这对野放鳄尽快地适应栖息环境至关重要。还要做好已恢复栖息地湿地的水、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3)再引入栖息地重建后,必须在水体内投放各种鱼苗、螺、蚌等水生动物,特别加强底栖动物的投放,以构建扬子鳄的食物链,满足扬子鳄的食物需求[10]。

(4)尽量减少栖息地上的人为干扰,给野放扬子鳄创造一个相对安静与安全的环境,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严禁在扬子鳄繁殖期的人为干扰,保障扬子鳄的顺利繁殖。

3.2 展望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继续在高井庙林场开展扬子鳄栖息地重建工作,预计至2020年在当地的湿地恢复水塘80个,野放扬子鳄150条左右,新建立一个较大的野生扬子鳄种群。未来在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建起一支稳定的扬子鳄野生种群。

由于上述两地环境条件的限制,扬子鳄的再引入还需要向长江中下游其他地区扩展,以不断推进扬子鳄再引入工程,使野放扬子鳄的数量不断增加,繁育出越来越多的后代。但要注意,在选择新增再引入地时,要选择人口稀少区域,这样可以减少对引入扬子鳄的人为干扰以及人鳄冲突的发生;要实行适量的“退耕还湿”措施,改农田为湿地,恢复扬子鳄生活的栖息地;要实施适当的生态修复改造,改良不适宜环境,以满足扬子鳄的生活需要。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野生小种群建立起来,野生扬子鳄的极濒危状况一定会得到扭转。

要将扬子鳄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极濒危等级降到濒危等级,必须恢复其野外种群到达2 500条。从目前扬子鳄保护进展情况看,扬子鳄的保护以及其再引入工程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施葵初.扬子鳄的保护与开发 [J].野生动物,2000(4):22~23.

[2]Thorbjarnarson J,Wang XM,Shao M,et al.Wild population of Chinese alligator approach extinction [J].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2,103(1):93~102.

[3]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中国扬子鳄及世界鳄类的保护现状与未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4]Dietrich Jelden.Report on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nservation and reintroduction of the Chinese alligator.Status Quo and Future of Conservation for Chinese Alligator and Crocodiles in the World[J].Eds:Department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of the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of China,2002,289~290.

[5]汪仁平.扬子鳄的现状与保护[J].四川动物,1998,17(2):79~80.

[6] 吕顺清.野放之路[J].人与生物圈,2012(5):66~67.

[7]汪仁平,周应健,叶日全,等.扬子鳄生活习性与环境温度的关系[J].动物学杂志,1998,33(2):32~35.

[8]丁由中,王小明,王正寰,等.人工养殖扬子鳄野放初期的活动观察[J].动物学研究,2003,25(1):27~31.

[9]王华,吴巍.扬子鳄重返上海——记扬子鳄重引入崇明东滩实验研究[J].大自然,2008(1):16~17.

[10]朱家龙,王朝林,汪仁平,等.人工养殖的扬子鳄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J].四川动物,2011,30(3):463~466.

猜你喜欢
崇明水塘栖息地
水塘
北极新海冰制造项目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BEAN SCENES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荒漠水塘
水在哪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Adiary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寻找梦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