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鹤 王宏建
摘 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需要,也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文章对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实施的多样化办学的实践进行了多方位的论述和总结。从学校多样化办学的目标定位到多样化办学的具体措施,再到多样化办学的可喜成果,全面论述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相关内容,对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实践与探索
2010年7月,国家教育部发布《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为此,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也于2010年12月发布了《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支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当前,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统一标准化,而是表现出多样化、特色化,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教育尽快转变过去那种单一化、同质化现象,实施学校教育的多样化发展。因此,普通高中如何实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如何培养出具有个性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就成为很迫切的任务。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河南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省属示范性高中,积极落实国家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高中发展多样化的指导方针,结合学校实际推动学校向着多样化、特色化道路进行积极的、大胆的探索。
一、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目标和定位
面对普通高中教育需求多样化的趋势,在高中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该如何冲破发展瓶颈,走出办学困境,解决学生和社会需求多样化与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模式单一化的矛盾呢?通過多方面研究、探索和实践,最终我们深刻领会到:普通高中教育要实现多种培养目标,不能只满足学生升学这一需求,还要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寻找出路。学校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出发,设想在为学生升学打基础的过程中仍然要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培养更多有特长的学生,以满足高一级学校对多样化生源的需求;培养大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格公民和实用人才,从而增强普通高中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为此,我们走上了普通高中办学的新征程,并且根据国家提出的学校要“分类发展、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要求,在充分调研、深入研究、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综合全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趋势、本校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等诸多因素,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实践,我们最终提炼并确立了“成绩优异,特长发展,创新潜质,社会责任”的办学目标。学校的办学特色定位是:信息化教学改革谋质量、社团活动课程化谋特长、三级先修课程建设谋创新、多元人才培养谋发展。2017年4月,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学校终期评估工作的通知》(教基二〔2017〕134号)要求,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名单,我校作为综合创新类的多样化发展示范学校位列其中。这是对我校近几年多样化发展实践探索成果的肯定和认可。
二、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具体实施
1.信息化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我校专门延聘河南大学梁林梅教授为科研教学副校长,带领由河南大学教授、副教授、博士组成的教改培训团队,为我校教师专门进行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培训,依托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适应信息时代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为了提高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硬件水平,我校为每一位专职教师配备了高性能计算机,拓宽了校园网入口带宽,使教师通过网络搜集教学资源、处理信息更加便捷;建立了快速便捷的OA办公系统,满足了全校教师全面而多样的教育教学需求;进一步完善了校园网站,使得校内外的互动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更将相关信息及时有效地加以推送,形成了多种媒体传播的新格局;建设了微课教室、虚拟教室、互动教室,集视频互动、智能跟踪、智能录播于一体。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设3D创新实验室,购置十台3D打印机,并由中国科学院培训指导教师,创建我校创客社团,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拓展教学空间,我校搭建了“附中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件、微课、实验、试题等数字资源,使用这些丰富资源,教师可以轻松实现网上备课,实现平板教学。同时,该平台开设了“教师空间”“教研空间”“学生空间”“班级空间”“社团空间”等板块,不仅全方位展示了教师与学生的风采,还为教师和学生组织各种活动拓展了空间。
2.三级先修课程建设
依托北京大学AC先修课程和清华大学MOOCAP课程等项目,我校结合自身完全中学的优势,建立起大学、高中、初中三级先修课程体系,加强了各级教育之间的衔接,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新尝试。
为了确保尝试取得成功,我校首先选派相关教师搜集国内外最新的教育资讯,形成一定的开课理论基础和理念架构,或北上或南下或西进或东去,积极在各大高校学习这一新教育模式的理论知识,形成学习考察报告,进而回校汇集总结。经过长时间的摸索研究,形成了由60多位教学中坚组成的强大的师资队伍,这些教师熟悉理论,勇于创新,教学资格已经取得相应的权威认证,可谓引领潮流、领先一步。
在这些先修课教师的积极努力和摸索探究之下,很多先修课教师为自己所授课程编订了有理论、有规划、有步骤的先修课教材,这些教材衔接相应学段,提供相应知能,切实有效,准确牢靠,经过相关权威专家的鉴定审查,有的先修课教材已经在经过正规出版社策划出版。我校师资过硬,教材占优,先修课的开展已经如火如荼,2016年第一批参加高中先修课的学生已经考入高中,他们在高中的学习继续保持领先优势,这些原来“学有余力,富有兴趣”的初中生,到了高中之后学习起来得心应手,更具创新潜质,更有发展前景。
3.社团活动课程化
我校充分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引导他们组建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学校社团教育实践活动。目前,我校拥有临风文学社、盘鼓社团、宸翊国学社、人与自然社团、模拟联合国、临风广播站、国旗班等50多个学生社团,活跃在校园之中,成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亮点和特色。
我校临风文学社成立于1983年(第一位社长就是原《第一财经》主编、“2002年中国十大新锐人物”之一的秦朔),是河南省乃至全国成立的最早的中学社团之一。近年来,我校加强社团的课程化建设,每个社团配备辅导教师,通过制定社团活动课程大纲,建立明确的社团活动目标体系和系统的活动规划,社团活动业已形成课程化,形成了独具附中特色的社团文化课程体系。
从文学类社团的诗歌朗诵、古文诵读、励志演讲、采访与新闻写作,到数学类的数学与美、画图比赛、小论文展示;从英语社团的演讲比赛、口语说说看、才艺展示,到理化生类的理化连连看、趣味实验展示;从公益类青年志愿者社团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到实践类法律学习与服务社团的学习知识、体验社会;从模联社团的社会播报、万象调查、文化之旅,到体音美类社团的歌咏比赛、我有绝招、节日作品展——学校的课堂内外充满了欢声笑语,学生们在不经意中践行着自己学习的知识,提高着自己的能力。此外,校本教材、生涯规划教育等已经成型并形成特色的校本课程,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切合实际,接地气,学生乐于投入,收获良多。
4.人才培养多元化
(1)教师成长多元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我校在人才培养多元化的道路上,从打造教师队伍的排头尖兵开始。“长远构想,立足校本,健全机制,科研引领”的实施策略,在落实中带来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上升。
我们始终坚持“广学多闻,转益多师”的学习原则,为教师们外出学习搭建各种平台,专家培训,外出考察,让教师们走出去,开眼界、学经验、取真经。学校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们写考察笔记,写学习心得,写培训收获,写落实构想,既是督促,又是鼓励。这些带着新鲜体验和创新碰撞的教师,学习回来后反思课堂教学,不断改革,走出新路。为了促进新进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我校积极开展以老带新、师徒共进的结对活动,为新老教师的“传帮带”提供制度保障。我校还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全面负责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整体规划教师队伍的进步和提升,为学校多样化办学提供强大的师资基础。
除了走出去学习,也要走出去交流,我校依托河南大学的优势平台,积极选配各科教师承担各个学科国培班的教师培训工作,他们将我校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更多的其他学校的教师,积极地为河南省基础教育的发展传经送宝、贡献力量。
除了讲座授课,我校还和河南大学积极合作,承担河南大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工作,现在已有近40位教师和河南大学的专业学科教授一起,探讨学科理论,研究教学实践,为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献计献策,更从中汲取营养,转而应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培训提升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整体水平。
同时,我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优质课比赛和观摩课讲授,这些活动的参与,既是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又是对我校教育教学人才的检阅,一次次一等奖甚至是特等奖等荣誉的取得,都是我校育人队伍的集中展示,都是我校打造教育师资队伍的丰硕果实。
我校还积极组织校内的各种评选,其中教师青年新秀、骨干教师、模范教师、最受学生欢迎教师的评选,都为教师们脱颖而出提供了平台,让每一个教师看到希望,让其每一分努力都得到认可,来自学校,来自学生,体现在成绩,更光荣在心头。所有这些评选,让学校发现教师更多的优势、更多的亮点,同时为教师队伍的多样化打造提供了锻炼和成长的舞台。
(2)学生培育多元化。以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目的,教师队伍的打造,为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学校资源和学生兴趣,我校组建和举办了多种多样的特色课程和特色项目,让不同的学生在我校有不同的教育选择和体验。如我校同时拥有多种 “通道”的培养路径,设立一些生源特色和培养特色的班级:为“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单独设立“宏志班”,为“品学兼优、特长突出”的学生设立“创新班”,为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设立“国际班”等。再如,我校特招有艺术、体育、科技等特长的学生,将不同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班级,让特长生和文化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一起学习,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文化课,根据学生的特长与兴趣提供特殊的教育。
为了发扬学生特长,我校每年举办学生运动会,每两年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围绕主题,开展体育比赛、主持人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摄影比赛、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艺术节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不同爱好、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展示才艺的平台。
为适应不同学生个性需求,学校推出各种富有特色的选修课,并逐渐形成了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课程体系,如班级特色课程体系、德育课程体系、 名家名师课程体系。
在信息化教学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又进一步推进了以平板教学为显著特色的未来教室尝试和“创客教学”的全新模式探索,进一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3)评价方式多元化。多元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评价,是考量办学的重要一环。除了根据学业成绩评价,我校早就开始进行探索性的多元评价方式。每学期期末由学生们自主评价,分别设立三好学生奖、优秀班干部奖、学习进步奖、热爱集体奖、综合进步奖、文艺特長奖等奖项。学校形成了详细的综合素质评价流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形成文字档案,做到有据可查,从写实记录到整理遴选,从公示审核到形成档案,从网络备案到材料使用,无不体现了我校将多样化办学落到实处、善始善终的务实精神。
三、多样化教学发展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年的多样化办学实践,我校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多了喜滋滋的欣慰。
1.高考成绩卓然傲立
接续文明,承古开今,我校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革命者和建设者。我校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改革,使全体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尽量彰显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以突出的教学管理效果验证了学校“成绩优异、创新潜质、特长发展、社会责任”的办学目标。
高考恢复以来,我校为开封市培养出了26名状元(含3名河南省状元),高考一本升学率超过70%,始终名列前茅。我校成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河海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等全国重点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一大批品学兼优的附中学子先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渥太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就读。如今,我校在开封市乃至河南省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2.素质教育百花齐放
我校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附中文化印记的当代中学生为理想,贴近学生实际,开展系列活动,成效显著。
2009年,学生原创的舞台剧《T型台上的碰撞》,参加河南省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得第一名,并代表河南省参加由教育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2011年9月,学生原创舞台剧《军训那些事》参加河南省首届校园戏剧节展演,获得一等奖及优秀编剧、优秀导演奖;2013年,合唱团和戏剧社参加河南省合唱节和戏剧节,均获得一等奖;盘鼓社团多次应邀参加“开封市清明文化艺术节”,并参加了河南大学百年校庆开幕式、郑开国际马拉松开幕式、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并于2014年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4年,临风文学社被评为“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团”,我校被批准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理事单位;舞蹈《同心圆鼓梦》获得河南省学生舞蹈节编导类一等奖和表演类一等奖;参加全国中学生“CRI故事大赛”,提交的8部作品全部获奖,其中有3部作品在中华网、中国教育网、国际在线网上展示;学生候磊在“中国好声音”河南赛区歌手评选中获得第三名;学生陈琪入选国家国际象棋队。2017年10月,法律社团学生张冲参加河南省“学宪法讲宪法”演讲大赛获特等奖。
3.社会声誉粲然成章
2017年,CCTV1报道了3位我校毕业的年轻人:成绩优秀、具备创新潜质的手语翻译器发明者王娜娜;特长发展的全国青少年国际象棋冠军陈琪;充满爱心,心怀社會责任,冰天雪地传递爱心、温暖社会的年轻小伙张华。这些典型事例被社会各大媒体不断转载和传播,也充分证明我校重视素质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校就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确立的二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现在,作为河南省教育厅的窗口学校,我校一路高歌猛进,相继荣获“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人民最满意的十佳学校”“河南省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河南省德育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学习雷锋活动先进集体”“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首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全国首批科研兴教示范基地”“教育部戏曲进校园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
春华秋实办学路,求真求实求创新。拥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坚持以振兴中原基础教育、服务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为己任,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7054/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2014-04-08.
[3]袁桂林.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理解[J].人民教育,2013(8):2-5.
[4]袁桂林.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思考[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6(1):8-9.
[5]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 haedu.gov.cn/2013/09/18/13794
69212178.html.201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