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

2018-05-24 08:50夏金凤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习惯内容

夏金凤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186-01

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课前预习使学生在上课前对所要学习知识初步了解,并及时复习学习新知识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这是学生经历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质疑的有效学习过程,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而且在预习过程中,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勾画出来,加强听课的针对性,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对于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孩子将来是被动接受知识还是主动汲取知识,完全取决于他是否有自学能力。

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数学老师往往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总觉得数学没有预习的必要。害怕如果预习,自己要讲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会影响探究新知的实际效果。即使有的教师有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意识,也总是一句带过:"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预习什么呢?怎样预习呢?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虽满口答应,其实大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的预习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当老师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时,有的家长会参与到孩子的预习当中,直接告诉孩子下节课的知识是什么,重点是什么,这样往往适得其反,让孩子更加抵触预习,同时有些家长的讲授方法与老师的也会有些出入,让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

第一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愿望。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益处: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同时,在教学中要及时针对预习与否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与对比,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产生"我要预习"的主观意愿。

第二明确预习任务,知道预习什么。这是布置预习时最重要的环节,预习任务不明确,学生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而不知道具体应该预习什么。所以教师应该给出具体指导:

1.看学习内容包括课题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如果是在以往知识基础上加深,应注意新旧知识对比,看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弄清知识的生长点;如果是新知识,应注意概念的理解。

2.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这是预习的关键,因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个人读懂的程度会有不同,哪怕只是把一道题看懂了,这也是值得赞赏的。

3.还有什么问题把这个预习任务写到数学书上,在预习时按照要求一步一步预习。

第三通过教师课前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预习。最先学生还不能独立完成预习要求,应以教师设计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比如制作课前预习表,让学生尝试用新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思路、方法解决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可设计类似"你还能怎样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这道题你还有其他方法解决吗?"等类似题目,同时还应注意算法优化。还要在下面设计上"我明白了什么,我还有哪里不明白?"但这种预习不可强求学生每一项都要去完成,要给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预习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要求过高,学生"跳"了,还是摘不到桃子,或预习形式千篇一律,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预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计算课、周长与面积的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包括实践活动课都很适用课前预习,而像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等就不适合学生提前预习,因为这类知识预习后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预习要求或预习题目的设计是否明确、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让学生"踮一踮脚够得着",直接影响着学生预习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具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

第四预习方法指导。要想幫助孩子们理清预习的步骤并达到的要求,教师还应注意预习方法的指导。

4.课前看一看要看学习内容,包括本课主要讲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要看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哪些是你可以独立解决的;要看自己还有什么知识是不能自己解决的,勾画下来,以便上课时寻求答案。

5.课前做一做有些知识,仅靠"看"还不宜掌握,可以课前做一做。

6.课前想一想以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第五巧设悬疑,激起学生好奇心,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培养预习习惯,还应该注意巧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正面强化学生预习习惯。每一单元的知识都有一定的连贯性,在课后巧妙的设计一个悬疑,几句话就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主动预习。如学完了"平移和平行"后,教师在最后几分钟适当引导:"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平行和相交两种。但相交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你想了解吗?要弄明白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课。"简单的几句话,往往能不费吹灰之力,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预习当中。

总之,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虽然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只要通过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教师和家长科学、耐心的指导与监督,学生的预习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会不断养成!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习惯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