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芳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026-01
生态课堂是常态的、发展的、体验的、学生的课堂。课堂上让孩子们去尝试,去感受,去体验,进而享受这种体验过程,享受"认知"与"情感"、"体验"共生共长的学习和谐。回想这几年语文教学,我深切地体会到:要教好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课堂上让学生"忙"起来。
在新课改的今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不少學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在课堂上"闲"着,被动地听着,机械地记着。尽管教师讲得声嘶力竭、口干舌燥,但课堂气氛还是活跃不起来,缺乏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忙"起来。在课堂上让学生"忙"起来,体现的不就是新课改的核心——"以人为本"吗?
1.忙于阅读:带着目的读,读进文本,读出文本
阅读,是我们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语文课要"以读为本、以读带讲、以读促悟、以读引读",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读通、读顺、读好,既要读进文本,又要读出文本。每次读都要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①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阅读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例如《理想的风筝》初步感知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②品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深入体会文本,品读文章,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③感情读: 学生在与文本的一次次对话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抓住文章的动情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情感,在读中悟情、入情、动情,与作者的感情形成共鸣,达到"情文相生"的目标。通过朗读,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那份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④迁移读: 当然我们引导学生能通过多种方法理解感悟文章固然重要,但也应指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这些理解感悟文章的方法进行多读书,读好书。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读整本的书,在对文章整体的把握中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并在'博览群书'中不断的完善,提高这一能力,使之默化为学生个体的一种内在的阅读能力。"可以说"读"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
2.忙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中交流
倾听是每个人与他人交往的必备素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目的、有意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保证活动有效地进行。
为了让孩子学会倾听,在教学设计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如:教学《黄河大合唱》播放这一乐曲前,问:"从这乐曲声中,你听出了什么?"学生在倾听中思考着,在倾听后交流着自己的独特感悟。
3.忙于思考: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表达
多读善思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科技
如何先进,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是不能不掌握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是不能不用的。
例如:教学《理想的风筝》一文时,一读课文,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识刘老师;再读课文,把初读感受变回问题,让学生质疑有依据;三读课文,让学生们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重点起疑,深入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表达自己对问题、对课文的独特见解。
4.忙于表达(说与写):在阅读中学习表达,在表达中内化语言
细心的老师一定发现这个现象:低年级的孩子积极举手发言,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举手的人也越来越少。要让学生乐于表达,愿意表达,就得给每一个学生都创造表达的机会,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心无旁忌,由在座位上说到在讲台上说,由有准备地说到没准备地把握地说,由回答一个问题短时间说到口头作文较长时间地说……让学生愿说,乐说,自豪地说。边读边说,边说边读,让课堂上涌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层深入,妙语连珠!说,像一颗颗智慧的星,带领学生于文字深处,心灵深处感受文本。
有时,针对教材中一些阅读课文,语文百花园中的一些知识,我认为学生通过充分的课前预习能够自己学会的,我会提前告知学生:谁课前功课做得好,第二天谁就上讲台当老师。这样一来,学生为了展示自己,在语文课堂前就已经"忙"开了,这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节好的语文课她把课堂引向课外,把阅读引向写作,把语文引向生活……她把课内阅读教学拓展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内教学,使我们的阅读更加灵动而丰满,同时也使我们的习作更具有个性色彩和创造精神。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教方法,重落实,抓语言,把听、说、读、思、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开展读、听、思、说、写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忙"起来。只有在 "忙"的过程中,学生们才能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