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阳
摘 要:在现代日本文学上,川端康成称得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具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和“非凡的敏锐表达”,熔日本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文学技巧于一炉,既包蕴着对东洋美学传统的体悟,也触及到了孤独、生存的现实与虚幻、人生的无奈等现代美学命题。旨在通过其小说作品分析川端康成文学风格形成的原因。主要从川氏小说的写作风格、文本细读、叙事笔法这三个部分系统地进行考察分析,回顾他的文学之路。
关键词:写作风格;文本细读;叙事笔法
川端康成以其纤丽、哀婉的笔触,传承了源自于日本小说鼻祖《源氏物语》的古典美。川端康成以其充满诗意的语言、玄妙的禅学意味、字里行间的人情美,带领着读者们走进精巧幽雅的和风庭院、古色古香的神社佛寺、洁净超尘的伊豆和雪国……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东瀛美学的文学之窗,也为世界文学注入新的生机,恰好印证了1986年瑞典文学院在为他颁布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授奖词:“以其敏锐的感觉,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本文拟以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为例,进行文本细读,旨在对川氏文学中隐喻和象征的的叙事手法作出解析,简述其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与贡献。
一、川氏小说风格综述
川端康成是20世纪日本著名小说家,一生孤苦无依,悲惨的经历、敏感的心灵共同成就了其感伤孤寂的文风,令读者无不痛彻心扉、潸然泪下。
悉数川端康成系列作品,有的明显带有新感觉派色彩,有的则是对白描手法的积极实践。较之于其他日本作家而言,川端康成无疑是日本古典文学传统与西方现代技艺融合的典范,此种关联在川端康成手中被弥合得出神入化、天衣无缝。
川端康成用一支生花妙笔,让情感纠缠的苦难现实与高尚纯洁的爱情理想共存。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的情爱表现为两个截然相反的状态,即指向现实化的悲恋与指向理想化的唯美爱情并存。不论是《伊豆的舞女》同少年一起漫步《雪国》,或是让《千鹤》为《睡美人》带去老人的思念,川端康成笔下的男性无一不是感伤寂寞的孤独者,也无一不是由年轻女性的美丽纯洁而得到了心灵上的安抚和慰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川端康成尤其善于借助心灵和躯体洁净的年輕女性来实现唯美的爱情理想。
同时,理想化的爱情却往往产生于非正常的爱情形式下,以唯美的心灵、爱的泉水融汇于滚滚红尘的各色俗世情感关系之中,亦是于现实的浑浊中追逐洁净的心灵之爱,不单让爱情得到升华,同时为书里书外的人都带来了心灵的洗涤。于是,川端康成文学卓然超越的境界便赫然呈现在我们眼前。
二、《雪国》简述
在风景如画的《雪国》,交织着身份和社会地位截然不同的驹子与岛村的情感。男主人公岛村是个毫无作为的浪荡公子,一个彻头彻尾的空虚的灵魂。驹子虽然迫于给她的舞蹈师傅的儿子行男筹措医药费而成为艺妓,但她依然乐观开朗、充满活力地刻苦学艺。岛村的虚无与驹子的鲜活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更加突显了驹子的朝气蓬勃、纯真可爱。纵使岛村总称驹子的不懈努力是“徒劳”的,但这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最终值得我们钦佩。
艺妓驹子虽然身处风尘之中,但依然渴望拥有普通女人的幸福生活,并把一切寄托在岛村身上,可惜遇人不淑。常言说得好,多情之人总是最无情之人,岛村就是个自私冷漠、内心虚无的人,他丝毫无法回应驹子的感情。驹子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岛村却对一切均感徒劳。驹子对岛村爱得越深,就越为岛村着想,而不顾自己的得失,甚至把自己的身心都依托于对方。这不是出卖肉体,而是爱的奉献,是不掺杂任何杂念的。这种对爱情的态度是坦荡的,也是纯真的。此时,我们不禁更加为驹子感到彻底的悲哀与同情。岛村在驹子生活中出现,给她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他那枯枝般干涸的心灵,正如同匕首,在刺杀着驹子爱的憧憬和生命的活力。
三、叙事笔法的铺陈与酝酿
川端康成“由于高超的叙事艺术,以非凡的敏锐表达了最具有民族本性的日本灵魂” [1],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既包含着对西方文学技巧的借鉴,又极具东方文学含蓄的美感,既深深植根于日本文学的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性、探索性。川氏的作品蕴含着对纤丽和寂静、颓伤和风雅等日本传统美学的体悟,也触及到了生存的现实与虚幻、人生的感伤与孤寂等人生命题。下面我以《雪国》这部作品为例,试析川端的写作笔法。
(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象征手法的运用
在《雪国》当中,我以叶子的形象描叙为例。川端康成在塑造叶子的人物形象时,从她动人的声音、诚挚的目光、柔和的动作等方面烘托,并未如刻画驹子时直接勾勒其体态外貌。叶子的形象是洁净且纯粹的,与驹子的肉体之美正相反,川端康成以象征的手法将叶子塑造为纯粹精神的象征。
《雪国》的开头描写了叶子照顾行男的情境。在岛村看来,叶子和行男的互动近似夫妻,同时文中还体现了岛村对叶子的声音的感受:“她的话声优美而近乎悲戚”。[2]同时,这一简练的勾勒也给读者更多美妙遐想的空间,仿佛构成具有抽象感的写意画,产生了日本传统审美意识“余情”的艺术效果。
《雪国》中多处凸显了叶子优美的声音,文中多次强调了“木魂”一词,如:“这是清澈得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像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一种回响”。[3]文中的“木魂”原为“树魂”,意为“存在于树木中的精灵,其转义为山的回声”。[4]川端康成在作品中暗含了对于树木的崇拜,竭力展示了大自然的生命力,显示了大自然的灵魂,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对于自然的崇拜。川端康成使用本土“自然神灵”的“木魂”一词,印证了他对于日本古典文化的发扬与继承。
在文中,川端康成也对于叶子的神情作了细致的勾画,如:“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 [5]以及“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6]他笔下的叶子似乎超脱了现实世界,她的眼神或神态似乎总附着着某些神秘的色彩。甚至当叶子仰面坠落火海的时候,她紧闭着那双迷人的美丽眼睛,岛村最先看到的也是她的脸和她的红色箭翎花纹布的和服。川端康成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使叶子成为具有纯粹精神的代表,犹如一个神秘的自然精灵。
(二)莫知所在自明了,皎皎虚空本蕴真——隐喻手法的运用
在《雪国》中,驹子是刻画得最为精细的人物,川端康成细腻地勾画其姿容的娇艳。从名字的意思上便可以看出,如果说静若“叶”,那么相对的便是动如“驹”了。在刻画驹子的形象之时,川端从多个角度运用了隐喻的表现手法。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表现驹子“洁净”的内在气质时运用了隐喻的手法。川端康成为她取名为“驹子”,原义为“小马”,恰好符合她刚柔并济的性格。她虽然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但一直保有对生活的热望。另外,川端康成又对那些笔直挺立的杉树进行细节描写,暗示了驹子坚韧的个性。
驹子所住的房间以前是用来养蚕的,川端康成在文中以“蠶”隐喻“驹子”的淳朴品质。 “驹子大概也像蚕蛹那样,让透明的身躯栖居在这里吧” [7],岛村在走进驹子的房间后这样想到。在日本,很多地方对于蚕使用敬称,白胖胖的蚕着实惹人喜爱,这不仅仅是它洁白干净,更重要的是它能将桑叶转化为洁白的蚕丝。于是人们对蚕产生了敬畏和神秘之感。“春蚕到死丝方尽”,也正隐喻了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
川端康成笔下不仅描绘了驹子的纯洁美,而且以隐喻手法显示了她的坚韧品格。岛村从陡峭的山腰到山顶一带,把遍地盛开的“芭茅”误认为是“胡枝子花”,听人介绍才获知是很强韧的“芭茅”。芭茅“白花花地一片银色,好像倾泻在山上的秋阳一般。” [8]芭茅的茁壮的正暗喻着驹子活泼的个性,正好与岛村頽萎的的心灵形成鲜明对比。
纵观全文,川端康成将“雪国”设置为整体大环境也是有寓意的。“雪”能够净化世俗的污秽,将叶子和驹子所处的成长环境设置为“雪国”,恰恰映衬了她们的纯清之美,洁净的雪与她们无尘的内心世界相辅相成,共同净化了读者的内心世界。并且,对于岛村而言,似乎雪国也是净化的空间。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岛村无所事事,要唤回对自然和自己容易失去的真挚感情,最好是爬山。于是他常常独自去爬山”。[9]郁郁葱葱的新春的山坡,一次又一次地唤醒岛村对待万事万物的最真挚的情感。正因为叶子和驹子都生活于美丽清净的雪国之中,心灵才尤其纯洁。然而,现实总是打破她们美好的憧憬,陷入艰难困苦的人生境遇。
四、结语
川端文学不局限于复制现实世界,而是超越了时代的桎梏,在广阔的精神领域中追寻至高的美感。川端文学熔合东西方写作技巧于一炉,于细微之处见至美,以其“感伤与孤寂”文学风格沿袭了日本古典浪漫的美学文化,为现代做出了美学和文学的典范。解读川端康成的作品需要从多方面去分析,才能深入地理解其作品风格的形成和内蕴的精神特质。川端康成一生为了“爱”与“美”而战斗,他的文字感动了全世界几代读者,表达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于人性关怀的努力追寻,如恒久的星辰般闪耀着永世不灭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宋兆霖.诺贝尔文学奖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796.
[2]川端康成.雪国[M].叶渭渠,唐月梅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4.
[3]川端康成.雪国[M].叶渭渠,唐月梅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4.
[4]相贺徹夫.日本大百科全书(第9卷)[M].东京:小学馆,1984-1989:355.
[5]川端康成.雪国[M].叶渭渠,唐月梅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31.
[6]川端康成.雪国[M].叶渭渠,唐月梅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6-7.
[7]川端康成.雪国[M].叶渭渠,唐月梅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30.
[8]川端康成.雪国[M].叶渭渠,唐月梅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52.
[9]叶渭渠,[日]千叶宣一,[美]唐纳德·金.不灭的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153.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