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鑫 孙庆刚 欧阳丽琴
【摘 要】 本文在对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学生思想现状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认为社会环境变迁和文化多元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网络媒介的飞速发展影响大学生的思维表达方式。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教育环境中对大学生公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缺失;师资力量薄弱,尚未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教学内容固化,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关键词】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大学生;思想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2016年12月7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2017年5月4日,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抓好任务落实,以德育和智育“两手抓”、教书和育人“两手硬”,推动云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以下简称“滇西大”)于2017年5月正式获批建立,是经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之一,承担着全国高校改革转型的试点示范角色。如何在这所全新的应用型大学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一套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每一个滇西大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基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资料数据,明确了滇西大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因分析,探索出解决滇西大学生思想问题的新策略、新方法,更好地达到既具应用型又不失人文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社会环境变迁和文化多元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
大学生是最富有活力、接受能力最强且又最为敏感的特殊群体,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易受社会环境和周围群体的影响。首先,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加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引起观念层面的变化,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态度、思想观念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而这种变化使三观未定型的大学生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孰优孰劣的问题上常常矛盾又困惑,徘徊不定。其次,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不同意识流派在全球范围内交汇,多元文化通过各种传播渠道被大学生吸收、接受,并奉作自我言行和社会评判的主要标准。特别是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之后,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逐渐淡化,因此,在多元文化碰撞、多种价值观念冲击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复杂性的特点。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滇西大大学生的价值观、就业取向、恋爱观及消费观等发生偏差和错位,受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和影响较大,容易追逐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总之,社会环境的变迁,思想文化的多元,对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所要求的思想价值观念,具有较大的冲击,值得思想政治工作者认真思考并积极解答。
二、网络媒介的飞速发展影响大学生的思维表达方式
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引领世界的趋势,但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信息冗杂、真假难辨,心智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很难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辨别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导致形成有违真理和事实的态度和看法。此外,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发布者。网络媒体的大众化和便捷化使得发表言论的门槛降低。如调查显示,滇西大学生也存在沉迷网络难以自醒、辨别能力弱、匿名发言、攻击他人或集体的行为,甚至在被网络诈骗后从受害者变为犯罪者的恶性循环,导致信誉受损、人际交往受阻。
同时,“互联网+”的现代思维更符合年轻大学生的表達方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顺应新时代的潮流,高效利用互联网优势,引入网络媒介先进技术,建立信息数据库,给予学生发表言论的平台,这是新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正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的滇西大还没有将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尚未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网站平台,未能利用高科技、信息化的手段了解、收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等。
三、教育环境中对大学生公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缺失
公德教育和道德教育从家庭和中小学就已经开始了,但相对而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大学期间仍需开设道德教育的课程进行强化和巩固。可见,公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就造成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上存在偏差。
家庭在孩子启蒙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国家庭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偏重于身体健康和学业成绩,忽略了心理健康和价值观教育,缺乏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引导。中小学校大多忽视开展公德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偏重应试教育,强调主科成绩的提高,对于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的教育重视不够,并且授课流于形式,缺乏感召力和认同感,更缺少有针对性的集体讨论和师生互动。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当问及思想政治课的组织形式时,学生更喜欢互动式讨论、实践式教学的方式;在面对恋爱、就业等问题时,一般不会选择主动与老师交流,寻求老师指导。因此,老师难于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也不能根据实际变化提供及时的引导。
四、师资力量薄弱,尚未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做好,就必须有一支稳定且素质高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步推进的基本保障。滇西大作为一所新起点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相对年轻,平均年龄仅31.2岁,教学和管理经验相对缺乏,建立一支思想上可靠、理论上过硬、工作方法上科学的现代化高素质结构的师资团队迫在眉睫。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课堂,校园、社团、各类学生活动是重要载体和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应有之义是对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但教学理念固化、师生交流缺乏、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认同度不高。润物细无声的“第二课堂”,通过渲染,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但是滇西大对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整体缺乏创新意识、宣传不到位,资金和设备不足,未能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另外,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三支队伍沟通配合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难以融合,“思想政治课课程”向“课程思想政治课”的转化,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加强。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很难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讲授之中,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相对有限,且课堂教学量大,有限的课时再插入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专业,讲专业的实事、举专业的实例、分析专业的实际,对理论课教师也是一项很高的要求和极大的挑战。
因此,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滇西大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加强队伍建设、抓好关键环节,多方协调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加快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五、教学内容固化,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不能固守传统。要根据世情、国情、省情、州情的变化,及时、合理地做出调整,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当地的案例故事、学生的思想现状及专业等融合在教学当中。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获得海量的时事信息,这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挑战,如果仅停留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单一式与固定式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可。
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滇西大的创新创业教育虽有开展,但暂未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机制,学生受教育的覆盖面、知识点等仍需进一步扩大。譬如,大学生创业的真正目的和最优方式,怎样处理创新创业与专业学习的关系,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团队的组建及合作精神的培养等。
“校企融合”是滇西大的治校原则,但很多校企合作的企事业单位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学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民间的机会很少,远没有形成实践育人的合理机制。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深受学生推崇。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实践,学生能亲眼见证祖国的发展步伐、亲自感受群众的饱寒冷暖,亲自体验服务社会的奉献价值,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及自身定位将会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比重相对较低,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仍需加深、加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固本强基,思想政治课先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学校树人育人的质量,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支撑。因此,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要切实把立德树人、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灵活方式结合起来,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学业就业问题结合起来,使滇西大成为新时代云南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高地,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 冯刚.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J].教学与研究,2012(09).
[2] 朱秀芬、杨松.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SWOT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4).
[3] 樊泽民.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前沿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13(09).
[4] 曾程、韩亚超.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归因分析[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4(06).
[5] 何香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7(01).
【作者简介】
郭 鑫(1989-)男,山西朔州人,硕士,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孙庆刚(1983-)男,山东泰安人,硕士,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欧阳丽琴(1986-)女,湖南永州人,硕士,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