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对陕西高校外语专业设置现状与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为适应“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改进陕西高校外语类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建议:加强“一带一路”涉及语种建设力度,对接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在政策制定上要灵活多样,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突破语言人才培养制约瓶颈;学习借鉴一些专业外语大学,根据自身能力与特色建设“一带一路”国家语言能力;依托自身优势,打造精品外语专业。
【关键词】 一带一路;语言类专业;对策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向世界发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加强“一带一路”,语言能力建设和语言人才培养是推进“一带一路”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指出,在“一带一路”人才需求方面,语言类人才分列国内媒体和网民关注度排名第1位,沿线国家媒体和网民关注热度排名第4位。而目前国内“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较为缺乏。“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有53种官方语言,但截至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招生语种只覆盖其中20种语言,陕西高校设置“一带一路”国家的语种专业和在学人数更少,高级的翻译人才更是寥寥无几,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
一、陕西高校目前外语专业现状分析
1、语种单一,专业设置趋同
陕西省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地处中国西北,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全省拥有高等学校108所,目前陕西高校外语语种和教学单一化的问题突出,具体表现在外语专业设置上仍存在英语“一家独大”的局面,主要有师范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英语语言文学等专业。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陕西高校外语专业面临三大问题,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人才不足;二是语言与专业结合不足;三是市场化的欠缺,整體市场化不足。虽然陕西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英语本科专业,然而,他们的专业口径大,针对性不足,缺少特色化的专业培养目标,大都培养能从事商务、翻译、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的“大而全”的人才。作为陕西唯一一所专业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目前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专业上也只有乌尔都语和哈萨克语。因此,陕西各高校应当进行统筹规划,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专业的设置和小语种人才的培养
2、“一带一路”国家语种专业弱势地位
高等院校是进行语言人才培养的主体,语言类新专业的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改进。近几年陕西省有的高校在开展“一带一路”语种专业开设和人才培养上,往往遭遇高水平师资缺乏的尴尬局面。全省高校缺乏经验丰富、高水平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专业教师队伍。
3、小语种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在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对高等院校外语类专业的设置方向和人才培养有导向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缺乏对学习“一带一路”国家语言专业学生的吸引力。很多学习“一带一路”国家语种的学生,并不是主动选择的专业,而是因为高考调剂被动地选择了小语种,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还有一些学生在选报专业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学习缺乏基本认知,导致缺乏专业认同感。造成一些小语种专业学生的信心不坚定,时常产生功利思想和厌学态度。以上种种原因,制约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的学习人数。
二、解决方案和对策
1、陕西高校要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加强“一带一路”涉及语种建设力度,对接国家长远发展战略
陕西高校要制订“一带一路”专业设置规划,明确语言能力建设时间点,积极开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会同陕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等单位创建“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做好语言服务平台和语料库建设。
2、在政策制定上要灵活多样,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突破语言人才培养制约瓶颈
鼓励陕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设立非通用语种人才专项培养经费,制定非通用语种人才特殊招生政策;建立“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库和“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加快“一带一路”国家语言教师和语言教学志愿者队伍建设。陕西高等学校要大力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充实到外语教学的第一线。积极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对接,鼓励高校派出优秀骨干教师到“一带一路”国家的著名大学进行语言进修学习。社会发展对语言类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在语言类学生培养模式上,各高校要打破语言类学生条块分割的培养模式,要把语言专业学习和职业技能相结合,例如将“语言专业+会计、法律、计算机、销售、旅游等”,准许语言专业学生选修其他专业课程,着力培养实践能力更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复合型语言类人才,从而拓宽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就业道路。
3、学习借鉴一些专业外语大学,根据自身能力与特色建设“一带一路”国家语言能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目前已经开设84个语种,2020年将达到100种,覆盖了所有和我国建交国家的母语和官方语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表示将逐步覆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涉及的语言专业。广西民族大学也表示要进一步完善东盟国家语种。西安外国语大学作为全国最早的四所专业类语言大学,在发挥传统学科专业师资力量强、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充裕等优势的同时,要不断更新语种专业、改革课程体系,争取覆盖“一带一路”多数国家语种专业。同时要加强宣传,增强小语种专业吸引力和提高小语种学习人数。
4、依托自身优势,打造精品外语专业
黑龙江大学作为黑龙江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凭借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的良好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其俄语语言文学学科。俄语是黑龙江大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是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博士、硕士点,设有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是由德国人在1907年创办,与德国和欧洲联系紧密,交流频繁,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一直采用德语教学。同济大学的德语教学可谓是中国德语教学的缩影,有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类型齐全和注重质量四大特点。武汉已经成为法国在我国投资最密集、投资强度最广的城市,武汉大学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法语培训基地,武汉大学与法国20多所大学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成为我国对法教育与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和窗口。这些地区的高校语言专业建设案例值得陕西其他高校借鉴学习。陕西要发挥自身科研和地缘优势,鼓励省内更多的综合类、理工类高校结合各校实际办学情况,细致论证、合理规划、合理有序、错位互补地开设“一带一路”相关语言专业。已经设置这些专业的高等学校,要加强专业建设,充实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闫玉华,曹永铧.山西省小语种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及反思[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
[2] 邓万学.云南省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海外英语,2014.10.
[3] 杨云升 “一带一路”建设与小语种人才培养[j].新东方,2016.4.
[4] 刘芬,窦文.高职院校语言类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方法研究[j].科技文汇,2012.08.
[5] 张海水“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的机遇与对策——以西北四省区高校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7-9-20.
【作者简介】
余大伟(1982.4-)男,汉族,陕西汉中人,管理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国际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