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嵩
斯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出生那天,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而他逝世的这天,又是爱因斯坦诞辰139周年。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巧合。
除了学术上的成就,霍金的另一个身份也广为人知:世界上最著名的“渐冻人”。“渐冻症”学名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霍金从2l岁患病,跟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斗争至生命的最后一天,其间整整55年。在只有3根手指活动的情况下,霍金创造了物理学的新篇章。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一种,因为特征性表现是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被大众称为渐冻症。2014年,“冰桶挑战”火爆网络,霍金也参与了这场为“渐冻症”患者发起的慈善活动。
很多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生存期是3年~5年,一般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但霍金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并不是绝对。霍金的病虽然发展缓慢,病情也是在逐渐加重,甚至曾经出现过几次险情。霍金在得病之后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还有更多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可以写诗、写励志性文章。
比如,美国社会学教授Morris的《相约星期二》,就是在其得病过程中与学生探讨人生的问题。得病之后,患者思维不受影响。该病最大的特点就是高级情感、高级认知活动不受影响,仅仅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额颞叶功能受损的表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樊东升教授介绍说,霍金带病生存的时间之所以达到55年,主要在于其发病早,他当时只有21岁,而发病更早的患者预后更好。相比中老年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青少年渐冻症患者的生存期一般在十几年甚至20多年。另外,霍金获得的良好营养支持,较早(20世纪80年代)地进行气管切开、呼吸机的支持以及使用了20世紀90年代新出现的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药物等因素,都帮助他更好地生存,从而让他达到罕见的55年的生存期。
樊东升教授等进行的1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同样是渐冻症,中国患者普遍生存得更长。在他看来,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主要有2个特点:
1.患者更年轻。世界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起病平均年龄为60岁左右,而中国的肌萎缩侧素硬化症患者则普遍在50岁左右。
2.生存期普遍较长。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出现球部肌肉功能障碍、存在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的类型,仅占不到20%,加上患者患病时年纪较轻,生存状况相较国际上同类患者普遍较长,5年生存率达49%,且总体上预后相对较好。
2017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新药依拉达奉上市,用于治疗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被认为能够缓解氧化应激的影响。而这可能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发病和病情发展的关键因素。该药物的抗氧化作用被认为能够为神经系统提供神经保护性支持,潜在延缓疾病发展或限制额外伤害。
依达拉奉由医疗专业人员提供给患者,通过静脉输液给予。在一项于日本进行的为期6个月的临床试验中,依达拉奉显示出治疗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疗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曾授予这种药物孤儿药物认定,提供激励机制来协助和鼓励罕见病药物的开发。
对于依达拉奉的获批,引用该领域一名医生Jean-Matine的话来说,“这不是终点,因为它将吹响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治疗药物研发的号角”。无独有偶,美国的ALS Advocasy协会也发声,宣称“我们再也不会等上22年这么久了。因为它的出现,将使该领域下一个新药的研发时间缩短”。
那么依达拉奉的获批,对于国内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治疗现状究竟有什么借鉴意义呢?樊东升教授表示,每年虽然有很多其他药物在临床研究阶段,但一直没有真正在临床获得成功。此次依达拉奉的获批,终于给临床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药物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选择。需要指出的是,除肾功能不全、肾脏代谢障碍的患者不适宜使用依达拉奉外,研究显示,依达拉奉在用于治疗中国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安全性方面没有问题。
12年前,先声药业就已经在国内上市依达拉奉注射液,并一直将其作为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等方面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更好的复方依达拉奉的研发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虽然大师已经离开,但人类与“渐冻症”的斗争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