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舞袖
——浅谈袖舞的形神兼备

2018-05-24 07:22王海田
文化产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水袖神韵舞者

◎王海田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北京 100000)

一、何为形

形即形态、形状、形貌、形象等,是“形”字最常见的字义,而这些只是“形”的名词属性意义,代表形体、形貌等,实体即体态仪表。古人常有“物成生理谓之形”①一说,又有“形者,生之具也”一说。“形”还可译为样子,即形状、形式、形态、形迹、地形、情形等,如唐代大家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所说——“无案牍之劳形”②。

“形”的动词属性可以理解为表现和对照、比较之意,古人们常将“形”字表达表现之意。如《赵国策·赵策三》中:“赵王不悦,形于颜色。”③其中“形”的意思就是赵王的内心情绪变化都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来。

“形”在舞蹈中的作用并不是单纯的身体外部形态,不是说身体随意的一个动作都能够称得上“形”,舞蹈中的“形”应该起到“以形传神”的作用,肢体外部的动作固然重要,最重要的是动作要有其传达的内在神韵[1],这样的“形”才有意义,而不是空做动作。

二、何为神

“神”在这里意为“神韵”。唐满城老师说过,在中国文艺评论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不管是谈诗、论画、品评音乐、书法,都离不开神韵二字。“无迹可求,剔透玲珑,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缘,言有尽而意无穷。”其言下之意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精髓都体现在这个意会上,正所谓“形散神不散”,看似散乱无章表面却包含着最核心的精髓,由此可以看出“神韵”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精神的中国古典舞也需要神韵的支撑,在古典舞中“神韵”就是整个舞蹈的核心,身体的外部动作是表达心理情感的方式,而因此也可以将“神韵”理解为“心”。

三、形神兼备

在中国古典舞中有着“起于心、发于腰、形与体”的配合规律,其实就是形神兼备的基本方法。舞蹈要起于心,一切从“心”出发,以心带动形,同时以形加强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这样的表演才能饱满而且具有感染力。舞蹈要发于腰,一切动作的发力都由腰而起,以腰部的动律元素为基础,以“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为主体,由腰带动身体各个部位,运用腰部的动力、韵律来传达内心的神韵。舞蹈还要形于体,用肢体来充分体现舞蹈优美的形态。肢体是舞蹈表现最重要的元素,在整个舞蹈表达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它在接受内心传达出的情感信号后,通过劲力、节奏、气息等因素的协调配合、处理,将所要表达的内在神韵用一种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心与袖的关系

(一)有袖与无袖的区别

1.袖舞与徒手身韵是有区别的

徒手身韵中身体可以直接表现内在神韵,将心中所想传达给身体,依靠身体表现出来。在袖舞中,要先把心中所想传达给身体,再由身体动作将韵律传达给袖,让袖成为最大的表现要素表现内在神韵[2]。这其中就存在身体能否准确又完整的将内心神韵传导到袖的问题,因此在袖舞表演中应该更加熟悉袖的性情才可以让它活起来,表现出演员的内心情感。

2.袖与手臂的表现力是有区别的

虽然身体是有限的,神是无限的,而有了袖才能使神的表达更加夸张、表现力会更强[3]。这是因为在徒手身韵中,身体是神的核心散发者,袖舞中近3米长的水袖就成为神韵的传达者,就像手臂无限延长了一倍一样,视觉上使观众感觉舞台变小,增强舞台的感染力。

(二)心与袖的融合

所谓“心中有袖,袖则成形”,也就是说,袖舞中不能将水袖视为身外之物,而是要将它视为身体的一部分,在做动作之前就应该将水袖考虑进去,袖的路线、袖的形态、袖的力度等都是应该考虑的,而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水袖代替我们的肢体,来传达我们内心深处的所想、所感。因此,在袖舞表演中不仅仅展现袖技,还要舞者的感情注入袖子中,使每一个出袖、每一个收袖、每一个绕袖都有情感表达。就像做出收袖组合时,舞者心中想得是小桥流水一样的场景,我们每一个出袖和收袖都要从容不迫,宛如站在那小桥上一样,一会儿看看小河中来去游走的小鱼儿;一会儿看看岸边刚刚冒出枝头的垂柳;一会儿又看看枝头上鸣叫的小鸟,这与我们在做上下出收袖的时候得心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在上下出收袖组合时情感是凝重的,袖表现出切分的节奏,身体和袖子的含展、收放到达极致,对比明显,每一个袖都将心中真实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又没有歇斯底里之感[4]。实际上,这两个组合都使用出收袖元素,方向上一个是正出收袖,一个是上出收袖,其形成这么大反差是因为舞者内心情感的定位有所区别。由此可见,内心的想象与神韵对袖舞有多么的重要。

图1 舞剧《粉墨》中的“袖舞”

舞者在表演舞剧《粉墨》中袖舞那段时(见图1),把袖作为传达感情的媒介,使那种发自心底的痛苦之情流露到身体和水袖的表现中,让人真切的体会到舞者心中的“苦”,情不自禁的感到揪心、怜悯。

五、结论

内心神韵在舞蹈表现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舞蹈表演中最核心的中心思想,舞蹈表演应该将表达内心神韵作为最终目标[5]。关注形神兼备根本上是对审美风格的重视。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我们特有的审美风格,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都具有这种含蓄、委婉、形散神不散、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内在神韵表达特质。

【注释】

①“物成生理谓之形”出自《庄子·天地》。

②“无案牍之劳形”出自唐代刘禹锡《陋室铭》。

③“赵王不悦,形于颜色”出自《赵国策·赵策三》。

猜你喜欢
水袖神韵舞者
舞者
Singing the Changes
SINGING THE CHANGES
风中的舞者——蜡梅
水袖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墨舞神韵
刀尖上的『舞者』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瓦子街,读不完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