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云南省普洱市中医医院药剂科,云南 普洱 665000;2.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药剂科,云南 普洱 665000;3.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传统药物比较研究所,上海 200040
普洱地处云南西南部,有“五月端午吃药根”的传统民间习俗,该习俗始于端午节前10多天。所食用的“药根”,大部分是药食同源的植物,有根、茎、花、叶、果实等部位。端午期间,民间流行悬挂艾蒿、菖蒲和小粽子,借以禳毒辟邪、保健祛病。当地用“药根”与土鸡或猪蹄、排骨炖食煮汤,寓意是“端午吃药根,一年到头不吃药”,“吃一回,管一年”,“吃草补,换肠肚”,“五月五,换肠肚”。为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须全面科学的认识药根,对其品种进行科学鉴定,对药材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严格控制。笔者通过对端午药市植物的调查研究,记录了药市植物的名称、来源、用药部位、性味、归经、主要功效、别名等,以期为发扬普洱端午食药文化及可持续利用当地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普洱市境内群山起伏,总面积45385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8.3%,森林覆盖率67%。土壤以红壤类为主,土质肥沃。热带、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温暖、湿润、静风的环境适合动植物生长发育,演化出生物多样性。山林原生态保持较好,森林茂盛,物种繁多,是“动植物王国”。民间流传“一屁股坐下三棵药”的俗语。极其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端午吃药根”提供了物质条件[1]。普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靠近热带,同时兼有热带雨林气候特点。一年分为冷季、热季和雨季3个季节。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不同季节易患不同疾病。端午节正值热季和雨季交替,湿热交加,人体易出汗,睡眠差,嗜食生冷辛辣,加上蚊蝇孳生,是风湿病、肠胃病和流行性传染疾病多发季节,所以此时食用由多种药用植物混合熬制的肉汤,既有补足正气、强壮身体的作用,又有防病祛邪的功效。市内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生活着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各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药食结合的药膳是当地主要特色,比如石斛瓢鸡、当归鸡、天麻鱼头、木瓜猪脚等。原生态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带有原始而神秘、古朴而奇异的色彩,各民族的节日也有不同的鲜明特点[2]。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各种文化互相渗透和影响,最终互相融合形成了现在当地的民风民俗。端午节吃药根,融合了汉文化中吃粽子祭奠屈原、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成分,以及当地少数民族用药膳食疗的方法防病保健的成分。
2.1 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当地地域特点、民风民俗,确定调查内容,对药市药农、药商、采购者及平时对民间医生进行走访咨询。收集中草药样品,部分易混品种采集原植物标本进行整理。记录中草药的详细信息,如药名,药用部位,产地及生境,传统栽培、采集、加工炮制,功效用途,用法用量,用药禁忌等。对实地调查所得所有资料,运用植物分类学知识进行品种鉴定,并结合中医药理论知识完成药市交易药用植物品种编目。此过程参考《云南天然药物图鉴》[3]、《傣药学》[4]、《云南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5]、《云南思茅中草药选》[6]、《云南中草药》[7]、《云南中草药选》[8]、《滇南本草图说》[9]、《全国中草药汇编》[10]等资料[11-15]。
2.2 结果
2.2.1 品种鉴定 普洱端午药市交易品种,菌类植物2种,藓类植物1种,蕨类植物1种。单子叶植物30种,占总数22.05%,包括百合科10种,兰科4种。双子叶植物102种,占总数75%,包括菊科17种,伞形科8种,桔梗科7种,唇形科5种,蓼科5种,茜草科4种,五加科4种。136种药用植物,分属58科。
2.2.2 用途、用法分析 药市出售的药用植物按功效分类有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止咳化痰药、安神药、补益药、消食药、收涩药、开窍药、化湿药,在所调查的药用植物中以清热药,补益药,祛风湿药为主。端午节正值春夏之交,亚热带气候,气候闷热,清热药多恰好与环境特点相一致。补益药种类多,与民间“吃草补,换肠肚”,补足正气、强壮身体的说法相一致。祛风湿药多,与普洱本地常见病、易发病、风湿病相一致。具体品种按功效主治进行整理编目,普洱端午药市药用植物品种见表1。
表1 普洱端午药市药用植物品种
续表 表1 普洱端午药市药用植物品种
续表 表1 普洱端午药市药用植物品种
续表 表1 普洱端午药市药用植物品种
续表 表1 普洱端午药市药用植物品种
续表 表1 普洱端午药市药用植物品种
续表 表1 普洱端午药市药用植物品种
2.2.3 药用部位 136种调查到的药用植物,植物的药用部位从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全草,进一步进化到树皮、花蕾、块茎、鳞茎等。其中根类的植物最多,有54种,占39.71%,其次为全草(株)类,有41种,占30.15%,表明当地人们在多年的经验积累中对当地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有了较深的认识,不同的药用部位对治疗不同的疾病有了一定的掌握。
普洱端午药市药用植物品质优良、品种丰富,“五月端午吃药根”的节日氛围浓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用植物基源不清,存在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同名异物的现象包括当地民间的同名植物很多和药典规定品种不同。如当地所称白头翁实为菊科植物毛大丁,而非药典中毛茛科植物白头翁;威灵仙是菊科植物黑威灵,而非药典中毛茛科植物威灵仙。同名异物的现象还包括同一药名在不同书籍记载的植物基源不同,如土细辛,《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是金粟兰科四块瓦(Chloranthusholostegius(Hand.-Mazz.)Pei et Shan),《云南中草药》是堇菜科黄花堇菜(VioladelavayiFranch.)等多种,《云南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是菊科一枝黄花(SolidagodecurrensLour.)和菊科灯盏细辛(Erigeronbreviscapus(Vaniot) Hand.-Mazz.),《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第三卷是马兜铃科牛蹄细辛(AsarumcaudigerumHance)等10余种。同物异名的现象包括同种植物在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名称不同。比如:黄精的别名有白及、重楼、山生姜、鸡头参、马尾根、马鞭梢等;小红参的别名有小红药、滇紫参、滇茜草、小舒筋、小活血、消档眼草(白族)、百家乳玉(傈僳族)、色子片(普米族)。还有一种现象:虽同名同物,但不同民族用药部位、描述的药性和功效主治各不同。比如:白花丹,《傣药学》中描述辣、微甜,热。有小毒。入火、风塔。除风通血止痛,补火强身壮体,消肿散瘀,接骨续筋。《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描述苦,寒,祛风消肿。叶辛辣有毒,散瘀活络。千张纸,《傣药学》描述苦、凉,入火、水、风塔,清火解毒,敛疮止痒,利水退黄,润肠通便。《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第二卷描述种子苦、甘,凉,归肺、肝、胃经。清肺利咽,舒肝和胃。树皮苦,凉,清热利湿。鉴于以上情况,应加强科学鉴定,有效成分分析,药理学实验的研究。
随着人们无限制地采挖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些种类已经稀少。比如滇黄精、姜状三七、重楼、当归等,前些年在山里还可以经常见到,现在很难找到。因此,建议有关机构和单位开展端午药市稀有珍贵药材的人工种植研究,推广发展规模种植,就像推广铁皮石斛、茯苓、天麻种植一样,形成普洱新的特色产业,不仅保护稀缺药用植物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药用植物资源的态势,还可为山区农村致富奔小康开辟途径。
参考文献
[1]杨久云,付开聪,张雪梅.云南普洱地区药食一体植物特色的自然地理因素浅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 21(13):48-50.
[2] 杨久云,付开聪,张雪梅.普洱地区药食同源植物特色形成的人文因素浅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 21(14):26-29.
[3]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云南天然药物图鉴[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
[4] 朱成兰,赵应红.傣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5] 朱成兰.云南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6] 云南省思茅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文卫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M].昭关:广东省昭关地区新华印刷厂,1971.
[7] 云南中医药整理组.云南中草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8] 宇枫.云南中草药选[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9] 薛清录.滇南本草图说[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
[10] 王国强.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1] 许金生.端午节药膳及其相关药物的功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25(3):38-40.
[12] 李秀,胡桂忠.云南普洱“端午药膳”植物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6):5-8.
[13] 李剑美.云南普洱“端午药市”的植物资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6):9-12.
[14] 刘怡涛,龙春林,刀志灵.云南思茅端午节食用药根的民族植物学调查[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3,12(2):33-38.
[15] 刘颖颖,姚昕,李海涛,等.普洱端午药市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2):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