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兰,肖志国,陈伟强,柳 鹏,闫春梅,韩 叶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33)
鸭绿江茴鱼Thymallusyaluensis(Mori)又名青鳞子、斑鳟子鱼,隶属鲑形目,鲑科,茴鱼亚科,茴鱼属[1]。在我国仅分布于鸭绿江上游,集中分布地在长白县以上、海拔1 000~1 200 m的江段和溪流。为小型名贵山溪冷水性鱼类,肉味鲜美细嫩,数量稀少,分布区狭小,栖息上限水温不超过18 ℃;动物食性,主要食物为水生及陆生昆虫[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土著名优鱼类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鸭绿江茴鱼市场走俏,销售价格120元/kg,且供不应求。为解决困扰东北寒冷地区冷水鱼养殖品种单一、养殖周期长、效益下滑、冷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我们于2017年1月至12月进行了鸭绿江茴鱼池塘成鱼养殖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现总结如下。
试验地点为临江市金鲨冷水鱼养殖场,池塘为流水水泥池,长36.3 m、宽3.3 m、面积119.79 m2,水深0.6 m。水源为山泉水,水质清澈,水质分析结果见表1。养殖水温变化范围在7.5~11.5 ℃,溶解氧6.5 mg/L以上,pH 6.9。池水每2 h交换一次。
表1 试验池水质情况表
2017年1月1日投放鸭绿江茴鱼鱼种35 937尾,鱼种来源为渔场自行繁育的苗种,平均体重2 g/尾,总放养量71.9 kg,放养密度300尾(0.6 kg/m2)。放鱼前一天,将鱼池冲刷干净,并用10%聚维酮碘10 mL/m3止水消毒,充分冲洗后,加水至0.6 m深。
采用升索全价配合饲料,日投喂2次,每天上午8:00、下午15:00投喂,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决定投喂量,以大部分鱼吃饱为宜。随着鱼的生长,逐渐调整饲料粒径(以适口为宜)。饲料营养水平:粗蛋白≥50%,粗脂肪≥8%,粗纤维≤3%,粗灰分≤16.5,钙≤5%,总磷≥1%,水分≤12%,赖氨酸≥2%。
每天早、中、晚巡池,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及有无病害发生。每隔三天刷池一次,清除粪便、污物。每月抽样一次,检查鱼的生长情况。
鱼种入池后,每天外用10%的聚维酮碘消毒,浓度5 mL/m3,连用一周,同时内服百毒威2号,每kg饲料20 g拌料投喂。生产季节以同样的方法,每月用药三天,预防疾病的发生。在鱼病多发季节,每半月拌料投喂生命一号和保肝宁,每天一次,连用5 d,用量分别为每kg饲料6.25 g和1 g,增强鱼体免疫力,减少鱼病的发生。
2017年1月1日鱼种入池,至2017年12月31日试验结束,试验历时365 d,鸭绿江茴鱼平均体重由入池时2 g增加至33 g,增重15.5倍,养殖成活率90.3%。具体生长情况见表2。
表2 鸭绿江茴鱼生长情况表
试验结束时,总产鸭绿江茴鱼1 070.9 kg,平均体重33 g/尾,成活率90.3%,单位面积产量8.9 kg/m2,饲料转化率1.3,总产值257 016元,总养殖成本167 974元,总利润89 042元,单位效益743元/m2,投入产出比1∶1.53。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养殖效益分析
鸭绿江茴鱼从放养的2 g增至33 g,增重15.5倍,说明鸭绿江茴鱼在较低水温7.5~11.5 ℃下,仍能较快生长,适合寒冷地区池塘养殖,池塘养殖鸭绿江茴鱼,可提高冷水资源利用率。
本试验鸭绿江茴鱼养殖成活率高达90.3%,除其自身抗病力强因素外,正确的鱼病防治也很关键。生产季节以防为主,在鱼病多发季节,内服生命一号和保肝宁,有效调节鱼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成活率。
鸭绿江茴鱼是小型名优鱼类,2+龄即可达到商品鱼规格,养殖周期短,提高池塘养殖效率;普通鲑鳟鱼市场售价一般只有16~20元/kg,往往还滞销,而鸭绿江茴鱼肉味鲜美细嫩,广受市场欢迎,售价高达240元/kg,是前者的12~15倍;本试验单位效益743元/m2,投入产出比1∶1.53,这是常规的鲑鳟鱼养殖难以实现的。因此,寒冷地区养殖鸭绿江茴鱼效益好,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目前,吉林省冷水鱼养殖,品种单一,养殖周期长,效益不好,特别是寒冷地区,鱼类生长速度慢,冷水资源利用率低,产业发展停滞不前。鸭绿江茴鱼的成功养殖,可以调整养殖鱼类品种结构,增加适合吉林省省情的名优鱼品种,满足市场需求;为吉林省东部山区农渔民增收致富打开新的局面,解决长期困扰吉林省东部农渔民收入低的问题;有效地利用吉林省优势的冷水资源,促进吉林省冷水鱼产业的发展,为冷水鱼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解玉浩.东北地区淡水鱼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