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彩菊
[摘要]新课程改革把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尤其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督促学生深度把握教材核心知识,激励学生结合宏微观深入探究,制定多层面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恰当运用情境教学法组织教学,努力将学科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
(2018)08006302
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全新概念,是指学生在学科的实践与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具体课程特色为基础的经验、品质、技能与知识等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在个体中不断融合成主观意识,它不是简单的能力叠加,而是属于思维的一种形式。对高中化学来讲,其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化学学科教育的主要要求,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用化学知识与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可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师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
一、督促学生深度把握教材核心知识
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理念对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与新目标,也是化学教学活动的根基。但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扎实掌握大量的化学知识。究其原因是,化学知识虽然不会直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但是假如学生没有系统掌握基础知识的话,那么就无法构建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从而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难以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获得答案,这就制约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从某个层面来讲,化学核心知识就像植物的根系,只有扎得够深才能确保植物枝繁叶茂。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明确教学内容的主次关系,恰当安排教学时间,科学做好教学规划,以便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中与《物质的分类》有关的内容时,由于相同类型的化学物质在某些方面的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相同性,因此要想显著提高高中生分析、探究新的化学物质的能力与水平,就需要他们扎实掌握划分化学物质类型的基本方法。只有让学生明确具体化学物质的类别,才能为学生进一步探求或用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类推其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特点奠定基础。那么,判断化学物质类型的方法就是该节课的核心知识,教师应督促学生深度把握,从而为
增强
学生判断能力、推理能力等学科核心能力奠定基础。
二、激励学生结合宏微观深入探究
很多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都可
以在教学实验或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可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相关内容,而这种通过观察实施教学活动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宏观性。在宏观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化学物质的微观性质,使得学生能够从微观视角进一步对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估与分析,从而从对单独物质的观察入手逐渐归纳出同一类物质所具有的性质特点,并尝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中与《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把Na2O2放到一定量的水中进行溶解,然后滴加适量酚酞,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当学生观察到溶液颜色先变成红色然后红色又逐渐褪去之后,教师可趁机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接着,教师从微观角度引导学生,让他们
思考与分析
溶液从红色恢复到无色的微观原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提醒学生:Na2O2在水中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这种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新生成的物质是具有强氧化性的H2O2,因此酚酞被氧化,使得红色逐渐褪去。当学生提出设想之后,教师应激励他们结合设想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与步骤,对自己设想的合理性进行验证。这里的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培养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形式。
三、制订多层面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新课程改革把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目标、价值观目标四个层次。因此,教师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有目的性地设计教学方法与措施,以推动上述四个层次教学目标达成。在日常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应深度解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化学基础、兴趣爱好及学习能力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制订四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多元化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与《富含在水中的元素——氯》有关的内容时,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可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具体的电子转移特点对其产物进行合理推测;结合实验现象推理出存在氯离子与氢离子。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结合实验现象深入分析氯气具体发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之后新生成的产物进行细致分析。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恰当设计实验,将实验现象当成推理证据,对其反应产物进行分析;在分析实验现象的过程中,逐漸构建出了解非金属单质的通用方法与思路。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氯气的基本性质是在深入探究酸与84消毒液反应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明确彰显了化学实验在了解化合物及单质性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实验中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过程中,将废弃光盘盒改造成反应容器,可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提高。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借助对84消毒液不可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原因的深入探究,以及在实验中用废弃光盘盒改造成反应容器,可让学生对氯气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得学生对含氯消毒制品的科学使用方法有更精准的掌握。这几个层次教学目标的达成,可推动学生探究意识、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操作水平、环保意识等的提升,这些都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因素与指标,有助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恰当运用情境教学法组织教学
情境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创设或引入具体的、生动的、富有情绪色彩的场景,给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并获得技能与心理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情况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可应用学科前沿、化学史料、工业生产、化学实验、生活实际、社会事件等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与《氯气的性质》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江苏某地曾经发生过的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装有大量液氯的槽罐车和一辆货车相撞并侧翻,一种黄绿色气体喷涌而出,顺着麦田蔓延到周边村庄,导致周围居民、动植物等都受到了不良影响。在该教学情境中,学生可更加直观地了解氯气的性质,学习一些自救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及资源利用能力,这些都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因素。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践行课改理念的有效形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未来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明确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指导学生扎实掌握教材知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从宏微观角度深入思考,从多个层面设计教学目标,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最终推动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快速提升。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