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不管是对于教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而言,历史课堂都和史料阅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是,我国很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倾向于从历史考点的角度进行教学,没有对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引起必要的重视。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学生的学业压力,当然,也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維能力。所以,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要加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阅读在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养成阅读史料的好习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例如,笔者在教学《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时,先让学生们阅读以下材料: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其时男务耕耘,女勤蚕织,以为衣食之源,而用以互相交换,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这就是“商业”的由来。所以,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就可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意识到学好历史可以丰富人的知识。
二、提升阅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地位的有效策略
1.阅读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与其他科目相比,高中历史具备较强的综合性,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多,这就为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甚至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很多学生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知识点,缺少对知识点的理解,导致出现记忆时间短、运用不合理等情况,使得历史学科成绩较差,存在的疑惑越来越多,学习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历史学习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为此,历史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对历史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和背诵,可将阅读运用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当有了阅读兴趣,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从而热爱历史学习,享受历史学习的过程,感受历史的独特魅力,激发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2.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显而易见的是,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史料的习惯,对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文学知识,加深对历史人物的印象,从而提升历史学科的思辨能力。
3.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
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应当对历史学习有个全面的了解,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以便学好历史。比如:“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对于这句话可先引导学生翻译,然后提问:“为什么九鼎能够在夏、商、周流传?”接着引导学生结合“一言九鼎”这个词语,采取融会贯通式的手段进行学习。
4.阅读范围的扩大可以增强历史课堂的生动性。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不但可以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学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想象力。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增强历史课堂的生动性。
例如,教师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时,可将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动漫——《小破孩从军记》引入到教学中,能使本来理论性较强的《天朝田亩制度》,因为小破孩的经历和疑问而变得鲜活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高涨了。通过这样一个环节,不但使学生了解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过程,掌握这节课的知识点,而且还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善于总结、分析问题,采取恰当的手段推动阅读并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为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