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波
近年来,内江市立足丘区“插花”式贫困实际,下足“绣花”功夫,突出党建引领,凝心聚力识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积极探索丘区“插花”式贫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路子新机制。2017年实现85个贫困村退出、27779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8%。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启动实施30个乡镇、515个村、1049名“第一书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351”方案,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目前,内江已培育了东兴区高梁镇荷花谷等4个农业主题公园,开工建设内江猪家庭农场156个,资中血橙销售旺季日均网上销售4万件、网销突破1000万公斤,威远无花果产品远销海外、2017年与广药集团签订了4.96亿元的无花果酵素订单。
——大力强化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办好农民夜校,以此为依托,实施技术扶贫行动,开展“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将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种养殖技能等作为培训内容,通过院坝会、现场示范、田间学校等方式,推广农业产业实用技术。脱贫攻坚选派的569名农技员,就累计培训贫困群众9.3万人次。
——大力實施电商扶贫。积极探索“党建+电商”产业扶贫机制,结合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规划,重点帮助贫困群众通过电商把更多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2016年内江市资中县铁佛镇柏龙村通过淘宝、微信等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全村人均收入增长了3000元。
——积极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主题活动。细分为“十爱进万家”“身边人讲身边事”“晒晒我的好家风”等十大行动,通过思想建设、精神鼓舞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意愿、行动自觉。
——积极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开展法治宣传,实施移风易俗行动和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五清”行动。围绕文明村镇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四好村”创建和脱贫攻坚“示范村”创建等内容,提高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法治意识,推动乡风文明融入他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内江“四好村”达1289个,幸福美丽新村达764个,更多贫困群众走向了健康文明新生活。
——积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选树一批勤劳致富能手等农村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贫困群众、感染贫困群众,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观念,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管好用好“四项基金”。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下决心建立教育扶贫基金、医疗扶贫救助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产业扶持基金“四项基金”,总规模达到2.1亿元。制定四项扶贫基金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聚集目标、突出精准、体现特惠、注重持续,构建起完整的基金筹集、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体系,确保了资金早到位、项目早实施、群众早受益。
——全面落实财政专项扶贫。按照省财政的安排,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在管理方式、支持方式、支持方向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鼓励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外的其他涉农资金开展财政投资收益扶贫,广泛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2017年争取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超过10800万元,全市财政总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3699万元,主要用于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2017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住房1880套,危房改造2699户,涉及的贫困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全面深化金融保险扶贫。积极开展对贫困户的信用评级授信。精准对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助其发展特色产业。截至2017年底,共为2926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6500余万元,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5.16亿元、支农再贷款1.7亿元。
——实施“1+4”精准扶贫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开创“插花”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新路子的指导意见》,配套出台加快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深化农村改革促进脱贫攻坚、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等4个方面的实施意见,通过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等方式,推动农村土地、农民资产、市场主体、农村劳动力、农村金融活起来。
——实施督查督导推进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探索建立“立体督查”工作推进机制,增强脱贫攻坚督查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在此基础上,创新建立《内江市脱贫攻坚定位提醒制度》,对督查的问题制作“问题清单”,实行“靶向治疗”。
——实施“回头看”“回头帮”。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脱贫不脱帮扶”,对已脱贫的贫困户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持之以恒、持续用力给予支持,有效防止“返贫”,确保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同步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