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字入术语典的词类考察

2018-05-23 11:50张晖
中国科技术语 2018年2期
关键词:辞书术语

张晖

摘 要:通过考察清末民初蒙学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卷一的“雨”部气象字和非气象字历时的词类标注情况,指出部分常见字词具备现代术语的资格,同时还存在因词类的差异而在现代术语资格的取得上形成有规律的分化。

关键词:字,术语,辞书,《字课图说》

中图分类号:H083;H06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8.02.010

Abstract: By examining the meteorological & nonmeteorological characters under the radical “yu”(雨) in Volume 1 of the famous textbook—Chengzhong Mengxuetang Zike Tushuo(《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which was used betwee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we point out that some common words qualified modern terminology, and there exists regular differentiation in the case of forming the modern terminology due to different word classes.

Keywords: word, term, dictionary, Zike Tushuo

引 言

西方关于词类的观点源远流长,而汉语在近代以前有无词类的观念,缺少考证。一般认为,1899年的《马氏文通》最早将词类观念引入中国,只是词类划分的标准是以意义为主的。在书面语以白话文为主的时代,词类成为现代语言学理论在中国生根发芽的一粒种子。1953年,《中国语文》发起“汉语词类问题”大讨论,直至20世纪80年代,语法学界对汉语有无词类、划类的依据和标准才基本达成了共识。也是从那时起,词类观点深入人心。按照主流的观点,汉语可以划分词类,词类划分的标准应该是语法功能,意义只能是辅助性标准。但语法学界在兼类词的处理、个体词的归类等方面还是未完全达成共识。

理论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辞书编纂成为检验词类理论可行性的阵地。据周荐的研究,1930年《王云五大辞典》就已按义项标注词性(即词类)[1],是将词类运用于辞书编纂的较早尝试。20世纪50年代,吕叔湘在主持《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工作时本想全面标注词类,但鉴于条件还不成熟,最终变通为只标注虚词的词类,实词则采用隐性标注(通过释义配例从侧面来反映词语的词类)。20世纪60年代,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将词类分为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语助词、象声词等类,奠定了现代汉语词类系统的基础。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开始全面标注词类,将词分为12大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各有两个附类,但实际只标注典型的、常用的附类。此外,汉语历时类辞书《汉语大词典》也标注了词类。从近年的文献来看,完善词类的标注也是语文辞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术语学研究中,有关词类的理论探讨也受到过关注。如冯志伟在《现代术语学引论》(1997年第1版)中对名词、动词、形容词词组术语进行了细致分析[2],在该书的增订本中,他提出建立基于知识本体的(ontologybased)术语学,把基于概念的术语观推进到基于知识本体的术语观。他列举了exempt(可豁免的、可免除的)等形容詞性,maliciously(恶意地、蓄意地)等副词性、without prejudice to(无侵害)等介词短语性法律术语的例子,用来说明按照知识本体的术语观,出现在专业文本中的语言形式大都可以看作术语的来源[3]。这一观念无疑具有前瞻性。但我们也同时意识到,汉语术语本体研究的历时维度还不够清晰,汉语术语既有词类,那么不同词类的来源和分布如何?人们头脑中关于词类的观念是否对术语资格的认定有潜在的影响?“名词”一词的“术语”义与其在语法研究中表示词类的意义有无潜在的关联?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界认真思考和尝试解答。而要解答上述问题,有必要将目光转回到处于西学东渐、思想杂出、旧学与新学接壤之际的清末民初,尤其是现代语言学发端之作《马氏文通》诞生的年代。

一 《字课图说》的“类字”

《马氏文通》在汉语语言学中的地位毋庸赘言。马建忠在《马氏文通》的“后序”中提到:“余观泰西,童子入学,循序而进,未及志学之年,而观书为文无不明习……计吾国童年能读书者固少,读书而能文者由加少焉,能及时为文而已其余年讲道明理以备他日之用者,盖万无一焉。”[4]可知对西方蒙学的赞许和对传统蒙学革新的期许是《马氏文通》得以问世的助推剂。《马氏文通》在该书中一以贯之从字到句对文言文的解剖,尤其是对字类(词类)的说解,开时代之先河,令时人耳目一新,反响巨大。就在《马氏文通》出版后第3年的1901年冬,由新式澄衷蒙学堂编写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以下简称《字课图说》)问世。该教材循着《马氏文通》的“字类”理论,在“检字”之后、“正文”之前,设“类字”一节,分9类加以罗列,完成了对3311个常见汉字的穷尽式分类。该书对字类划分之详尽,对兼类字的处理之井井有条,令人叹为观止,是研究清末民初汉语词类划分的珍贵史料。

《字课图说》虽然是一本识字启蒙教材,但其文本展现了一系列语文辞书的特点,以类字、检字最有特色。《字课图说》的“凡例”谈到了“类字”的原因,即“西人以此为联句属文之要……近时谈蒙学者,多崇尚之,故特类于首册”[5]。所谓“西人”做法,即是《马氏文通》所引介的西方语法观念和蒙学经验。《字课图说》对“字”所做的“名、代、动、静、状、介、连、助、叹”9类划分,与《马氏文通》完全一致①。《马氏文通》认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4]具体而言,实字之类五,分别是名字(名一切事物者)、代字(代名者)、动字(言事物之行者)、静字(肖事物之形者)、状字(貌动静之容者)。虚字之类四,分别是介字(联实字相关之义者)、连字(提承展转字句者)、助字(煞尾与句读者)、叹字(鸣人心中不平之声者)。

《字课图说》“类字”一节收录汉字3311个,以“名”为正类②的有1656个,占50.02%。以“动”为正类的有903个,占27.27%。以“静”为正类的有618个,占18.67%。以“状”为正类的有84个,占2.54%。以“代”为正类的有20个,占0.6%。上述5类,按照《马氏文通》的分类,属于“有事理可解者”的“实”字,共3281个,占99.09%。余下各字可归为《马氏文通》所称“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之“虚”字,共计30个。其中以“连”为“正”类的15个,以“介”为“正”类的4个(际、爰、於、屈,均为兼类字),以“助”为“正”类的8个(乎、者、也、耶、兮、矣、焉、哉),以“叹”为“正”类的3个(嗟、噫、吁)。具体见表1。

由于《字课图说》所收汉字大都为历史传承的常见字,其类字也大体勾勒了汉语常见字的大体体量和分布轮廓(比如“实字”占到汉字总数的99%以上,其中“名字”又占“实字”总数的50%左右),这为考察现代汉字词的历史源流与演变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二 常见字的术语资格与辞书的“类字”

汉语术语有没有历史传承性?术语词典该不该收常见字(词)?如果该收,哪些常见字(词)容易被收录?这些问题,解答并不太容易。单字仍是构成现代汉语词汇不可或缺的材料,是沟通古今汉语词汇研究的有效媒介。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尝试选取《字课图说》卷一所收的“雨”部常见字做一考察。

(一)《字课图说》“雨”部字的术语资格

《字课图说》卷一③所收的“雨”部字,共计20个单字(词)。分别为:雨、露、云(雲)、霞、雾、霜、雪、霰、昙(曇)、电(電)、雷、霆、震、雹、霾、霭、霓、霄、霁、霖④。20个雨部字从意义的说解看来,无一例外与气象有关。在现代术语辞书中,《大气科学名词》[6](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大气科学的国家规范辞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7](目前我国影响最广的百科全书)分别收录了上述20个“雨”部字中的12个和9个。两者均收录的有8个,分别是雨、露、云、雾、霜、雪、雷、霾。《大气科学名词》还收录了4个:霞、霰、霭、霓。《中国大百科全书》还收录了1个:雹。考虑到上述辞书的权威性以及收词范围的差异性,可以初步认可13个字(即雨、露、云、霞、雾、霜、雪、霰、雷、雹、霾、霭、霓)具有现代大气术语的资格(以下称“气象字”)。昙、电、霆、震、霄、霁、霖等7个字未在上述两部辞书中收录(以下称“非气象字”)。需要说明的是,《大气科学名词》虽然收录了“霭”,但是是作为“轻雾”的俗称。

(二)近、现代“雨”部字在词类上的差异

《字课图说》按《马氏文通》的标准,将20个“雨”部字归为5类:(1)仅标“名”的有13个:云、霞、雾、霜、雪、霰、电、雷、霆、雹、霓、霄、霖;(2)兼标“名”“动”有3个,其中以“名”为正类的有2个:雨、露,以“动”为正类的1个:震;(3)兼标“名”“静”,且以“名”为正类的有1个:霾;(4)仅标“静”的有2个:霭、霁;(5)仅标“状”的有1个:昙。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全部20个“雨”部字,并对其中的14个字标注了词类[8],均为“名”。这14个字为雨、露、云、霞、雾、霜、雪、霰、电、雷、震、雹、霾、霓。另外6个字未标注词类,其中霆、霄、霖未有任何其他标记;昙、霭、霁虽未标注词类,但标记为“〈书〉”。

(三)“雨”部字的术语资格与词类标记

1.气象字的“类”或标记

前文所述的13个气象字《现代汉语字典》(第6版)有12个(雨、露、云、霞、雾、霜、雪、霰、雷、雹、霾、霓)在具有气象意义的义项上标注词类为“名”。仅有1个(霭)未标词类(标“<书>”,《字课图说》标为“静”类)。

霭:静去。音藹。雲之狀也。靄然。和靄。於蓋切。雲氣淒迷曰靄,月色朦朧亦曰靄。(《字课图说》)

霭(靄):ǎi 〈书〉云气:烟~、暮~。(《现代汉语词典》)

巧合的是,“霭”字在《大气科学名词》中是作为“轻雾”的俗称存在的,这意味着“霭”字随时可能因辞书的更新而丧失现代术语资格。

2.非气象字的类或标记

基于《字课图说》对字义的说解,对比《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可将7个“雨”部非气象字分为3类:

(1)电、震

《字课图说》说解如下:

電:名去。音殿。陰陽激耀也。電報。電燈。摩電。氵塵電。唐練切。陰陽二氣薄而生熱,熱而發光曰電。設相薄之際,有他物阻乎其間,則薄力愈大。於是迸而為火,震而為雷。丨電速三倍於光,每秒約行五十七萬英里。動植及金類多有 含之者。今所用則人造之電也。

震:动丨名去。音振。雷之烈者為震。震怒。地震。章刃切。霹靂也。地下陽氣破地面之陰氣而出,其聲霹靂足以振物,故曰震。《易》“震為雷”。 丨又地動曰地震。丨又震澤,太湖也。今分跨江浙蘇州、常州、湖州三府。

《现代汉语词典》说解如下:

电(電):diàn①名有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象。电是一种很重要的能源,广泛用在生产和生活各方面,如发光、发热、产生动力等。②闪电:雷~。③动触电。④电报、电传等。⑤打电报、发电传等。⑥(Diàn)名姓。

震:zhèn①动震动:地~丨~耳欲聋。②动特指地震:~源。③情绪过分激动:~惊。④名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雷。⑤(Zhèn)名姓。

这两个字都是名动兼类词。“电”原本专指雷电的“电”,《字课图说》的字义说解具有气象意义。但现代汉语中的该意义被复音词“闪电”所取代,不再由单字“电”来表示,而“电”的常用义是电荷,如单用,是指一种清洁能源。“震”原本指“雷之烈者”,具有明确的气象所指(“雷”的一种)。还指周易八卦之一,可单用。也可组成复音词“地震”,表“地動”的含义。但依《现代汉语词典》,“震”特指“烈雷”的术语义在现代汉语中不复存在,但专指义“地震”得以保留,“地震”义的“震”字并不单用。两者在《字课图说》中的词义与气象相关,但显然现代汉语中这两个词已经变成了气象以外其他领域的术语,不在气象学科单用。原有的气象含义由含有“电”“震”的复音词表达。

猜你喜欢
辞书术语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疫情报道高频术语(十一)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翻译适应选择论下中医术语翻译探讨
あたらずと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
《〈辞书研究〉三十年论文精选》出版
中国辞书学会第四届领导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