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涵从军师到战友的创业式投资

2018-05-23 05:17钟士玉
创业邦 2018年5期
关键词:创业者

钟士玉

2016年下半年的一天,天气微冷,红点中国合伙人,也是人人车最早期投资人的张涵与人人车创始人李健见了面,是李健亲自去地铁站接的他。

彼时的人人车正处在寒冷的低谷:对手疯狂砸钱做广告,自家却因为资金和团队问题不得不收缩业务。坊间甚至传言人人车不行了。

两人就在路旁的树林边走边聊。李健呼一口气,半开玩笑地说:“万一我们不行了,就给你打工去。”张涵说:“没问题。你放心吧,这场仗一定可以赢。”

红点中国是一支成立于1999年的美国偏早期基金,自2005年进入中国后投下了40多个项目,包括奇虎360、乐逗游戏、聚光科技、玺诚传媒、多盟、秒针科技、人人车、APUS、一下科技、趣头条等明星案例,95%的被投项目都进入了下一轮融资过程,有十余个项目成功上市或被并购。

李健形容他和张涵的关系是“革命友谊”。回忆起状态极差的那天,他感动于张涵从头到尾都在以朋友的角度鼓励他。之后,融完D轮的人人车越走越顺,并在今年4月宣布完成了由高盛领投的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我之前从来没有送过其他人——唯一送过的人就是他——也没有到地铁站接过人。”

军师

有位创业者之前做类似“360手机卫士”的产品,花了两年的时间,基本证明这条路走不通;但技术出身的团队不想放弃,于是找到了红点中国。

张涵投这个团队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们的项目会成长为现在广为人知的梆梆安全,并靠移动安全技术在巨头林立的市场站稳脚跟。在当时,面对这个正值低谷的早期项目,张涵决定投资是基于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首先是市场,即看细分领域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不是有快速变化的机会;其次是核心技术,这在张涵看来是“产品的厚度”的问题,他认为足够强的技术有杠杆作用,也能形成“护城河”。

“要想这个问题:是不是我越做大,别人越难替代我?是不是下一个革命性的技术来的时候会把我干掉?”张涵更希望投资的是“和时间做朋友”的商业模式。

梆梆安全的核心技术打动了张涵,这项技术在全球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而且当时基本可以产品化,张涵觉得是有机会的,就坚定地推进这个项目,并成功完成了融资。

接下来就是张涵和创业团队一起设计商业模式和收入模式,根据创业者设计的模式去对照整个业态,看每个细节应该怎么设计,中间的转化应该是什么样子,然后看整体是不是可以运作,同时也看未来每一单有多大收益,具体经济模型是什么样的。

其中第一步是判断产品方向。做to C的产品走不通,那to B呢?to B的产品,一部分做互联网大业务,一部分做传统开发,在这两个方向上都需要有突破;在两个方向都不明确的情况下,应该往两边都注入资源。

“互联网侧推广速度快很多;传统企业侧推进速度慢,因为和中大型企业谈,对方的决策周期相对长。”

在张涵看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定是支付先行,这样产业才能起来。创业者要做的是盯准时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移动支付市场逐步迎来机会,手游开始变现,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梆梆安全适时切入,迅速把互联网市场做了起来。

客户来了,怎么赚钱?张涵与团队一起梳理核心价值,得出的结论是:谁能在C端直接收到钱,谁对安全的刚需越大。于是梆梆安全确立了为头部手机游戏厂商做定制产品的盈利方向,红点中国投资生态中的头部游戏厂商乐逗游戏也成了梆梆安全的大客户。

战友

张涵笑言,与创业者一起坐过的“过山车”非常多,但只要早期公司在一个地方发力,方向是对的,其他都是试错的成本;主体发展足够好,就可以一步步试错。

因此,在创业者陷入低谷的时候,张涵给予他们的更多是鼓励。他會讲他看到的其他项目,告诉创业者这些过程是常见的,不代表结果一定会让人失望。他把这样一个状态解读为所有创业公司的必经之路,想成长就一定要度过这个阶段。

这样暖心的信任,被投公司的创业者几乎都收到过。据张涵的同事张鸣晨回忆,如今已打造出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等爆款产品的一下科技,在拿到红点中国的早期投资后也经历过一两年的摸索期。当时4G还未普及,移动视频缺乏必要的生态,一下科技创始人韩坤过来和张涵吃饭,说做得不好,要不找前东家把公司收了吧。

“当时张涵听后就(给韩坤)分析了半天,说:‘还是应该坚持,因为整个市场大的方向是没问题的。坚持了这么长时间,我们也作了这么多尝试,在很多方面看到了积极的东西,再坚持坚持,当市场来的时候我们作好准备。还有一半资金,机会还在,因为我们在向着一个更大的终极目标努力。”张涵的同事张鸣晨现在还记得这个场景。

坚韧

微胖、圆脸、爱穿浅蓝色商务衬衣的张涵容易给人一种憨厚的感觉,但他在分析问题时一针见血,坦率而直接。

张涵平时非常忙。他不会干预一线的决策,但会经常和所投创业者讨论有关公司重大方向性的东西,比如有关竞争、更好的人才、更好的资源,比如业务重心怎么放、如何放大优势,这时候他是“军师”;创业者处在低谷时,他又会帮创业者提高心气,这时候他是“战友”。

对于张涵来说,投资的吸引力就在于有机会和创业者一起做出伟大的公司。

在转行做投资之前,张涵在半导体公司英飞凌任职。他感谢这段经历让他能够获取第一线的业务经验,也让他的投资建议更接地气;但他想做出更有成就感的事情。

“在投资领域,真的能扶植出一些好的公司来,可以把这个行业颠覆掉,或者令其升级。在这里边你起到的作用就不是螺丝钉,可能是主扳开关的扳手。”为此他在2010年加入红点中国,扎根到现在。

刚进入投资行业两年,张涵就遇到了“项目寒冬”。当时由于经济下行,大规模烧钱的团购大战难以持续,资本市场快速降温,VC都不太敢出手,而“资本寒冬”又引发了“项目寒冬”。

张涵挺过来了。他的坚韧和专注让他成了同行眼中稳健的投资人,也得到了在创业路上同样需要坚韧品质的创业者的欣赏。

投资对于张涵来说也是一种创业,所投的项目就是产品,而产品需要不断迭代。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甚至要比创业者更加坚韧。

焦虑与成长

让张涵感到焦虑的是如何让被投项目的业务更上一层楼。不过,随着在投资行业扎根日久,不同项目的走向反过来也成了张涵培养sense(感觉)的养料,让他在早期投资中游刃有余。

投资机构的风格不尽相同,比如今日资本是“押注型”,偏向在一个赛道押“独角兽”;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是“天女散花型”,偏向在一个赛道投不同的公司。红点中国则定位在“生态型”,在大数据、云计算、SaaS服务、信息安全、AI领域都有布局,是产业链的思路,但希望被投公司之间能产生生态效应。因此张涵会常常思考如何让这些兄弟公司高效合作,做双方共赢的业务。他不断汲取着红点创投在美国的投资经验,努力让自己保持对前沿技术和市场趋势的敏感度。

“创业不容易,需要坚持,需要走过很多弯路;但是坚信你能给用户带来足够高的价值,努力去完成它,你就能成功。”而这,恰恰也是张涵十余年投资历程的写照。

说到这里,韩彦停顿了一下,笑称:“滴滴可能还是不是我们的,因为我还是爱旅游。”旅游和阅读都是韩彦自我学习的重要途径。他认为,读书可以使人活得更“宽”,而旅游是为了体验各种文化,感受各种思维的冲击,以此来启发自己。

韩彦说,在光速中国成就更多的人,成就足够大的事情,这种快乐“足够厉害”。

猜你喜欢
创业者
人道酬诚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新锐榜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榜单
创业者择侣不看脸
36氪完成亿元级新一轮融资
数据中的创业者
互联网创业者
草根创业者的思想怪圈
成功创业要过十道坎
美国创业者的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