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阿乔,王永刚,郁东良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青海 西宁 810008)
本区属于藏东青南川西北半湿润高山亚高山草甸区南部的青川藏亚高山灌丛草甸亚区(Ⅳ2)。区内水侵蚀、搬运作用明显[1]。水侵蚀机制主要是酸性雪水和腐植酸参与下的化学分解作用。
区内地层出露有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及第四系等地层。
奥陶系:主要分布于白马海岩体(γ6)之北,即曲尼考、扎巴曲、桑知阿考、汹压陇一带,属类复理石建造。由于白马海岩体的侵入,接触带上普遍发育较强的角岩化、混合岩化等蚀变[2]。
泥盆系:主要分布于本区上巴塘南汹压陇及桑知阿考地区,属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建造。
第三系:区内零星分布,为山间断陷盆地的产物。与下伏三叠系为断层接触,上被第四系所覆盖。区内又可分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两部分,前者分布于北西角,后者出露于扎曲沟口。属红色粗碎屑岩—湖相碳酸盐建造。
1.2.1 构造概貌
早印支期断隆、晚印支期坳陷组成本区的构造框架。曲尼考早印支期断隆的主体部分,以曲尼考水域为中心,向东至扎巴曲水域尕钦尕琼以东地段。南侧在保棱色山脉北坡,北部在饿桃山—尕日扎塞一线。内部由加里东构造层、华力西构造层、早印支期构造层组成[3]。边界大多由断裂控制,或为晚印支期坳陷沉积层不整合覆盖。边界断裂有F2、F3、F4、F5等4条。
大体上呈北西西向展布,是本区内断续分布的早印支期隆起带中的一段。从邻区火山岩来看,有可能是岛弧带。大致分割了南北两个不同的晚印支期坳陷区。北东侧巴塘坳陷可能为弧后坳陷(中酸性火山岩较多),南西侧(上、下)拉秀坳陷可能为弧前陆缘坳陷。二者形成同期不同相的沉积层。北部被晚期(喜山期)的近东西向断层F4所切割、限定,南部亦被晚期北东向断层F5切割、限制。
1.2.2 断裂构造
主要有尺侯断裂(F1)、尕笛考断层(F2)、拉萨考断层(F3)北西西向断裂组。为日带—再陇断层(F4)及其分支断裂近东西向断裂组。在本区仅见有曲尼考断层(F5)北东向断裂组。
喜山期本区受来自南西方向的挤压,使早期形成的断裂复活、逆冲,并使本区早印支期断隆再次上升,同时形成了F4、F5等张扭性断裂。
区内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喜山期,而华力西期和印支期仅表现为小规模的侵入。出露面积约268 km2。
1.3.1 华力西期侵入岩
1.3.2 印支期侵入岩
1.3.3 脉岩
辉长岩脉见于东部巴塘群(T3bt)等地层中,为灰—浅灰绿色,变余辉长结构,含长结构,块状构造。闪长岩脉:灰白—浅灰绿色,半自形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斜长石(59%)、石英(15%)、角闪石(25%)所组成。斜长花岗岩脉:浅黄绿色变余细粒半自形结构,碎裂结构,块状构造。
上拉秀、囊谦县幅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预查区内圈出W、Sb、Be、Mo、Au综合异常一处(见图1)。该异常主元素为W、Sb,组合元素为Be、Mo、Au。W元素异常平均值为336.64×10-6,峰值达1 260×10-6,大于100×10-6的点有5个,异常强度极高,主要为内带,且连续性很好,衬度值134.64,面积为44 km2,规模达5 924.16。是我省强度和规模最大的异常。
图1 考尼曲异常剖析图
Mo元素异常平均值为1.8×10-6,峰值为2.5×10-6,衬度值为1.65,异常面积为36 km2,规模达59.4,异常具外、中带,与W、Sb异常中、内带套合较好。
Au元素异常平均值为3.52×10-9,峰值为5.6×10-9,衬度值为2.8,异常面积为22.4 km2,规模达62.72,异常具外、中带,与其他异常套合较好。
该异常强度高,规模大,主元素W、Sb浓集趋势显著,异常各组分间套合好。异常地处早印支期断隆,区内北西向断裂发育,南部为喜山期白马海花岗岩体。异常中心位于岩体外接触带,成矿地质条件有利[4]。
据1∶20万自然重砂测量成果,白马海岩体北侧及外接触带均有白钨矿、钼矿物等重砂矿物异常存在,伴生有铋矿物、锆石、铀钍石等。
其中钨矿物为白钨矿,呈白色和淡绿色不规则粒状产出,可见率42%,最高含量0.007 4 g/30 kg;钼矿物为辉钼矿、钼铅矿等,粒度最大为0.25×0.3 mm,小者为0.2×0.15 mm,可见率为25%,最高含量20粒/30 kg;锆石一般为无色透明的正方柱状或正方双锥体,可见率67%,最高含量为1.258 6 g/30 kg。
岩体北部的白钨矿、钼矿物重砂异常与前述化探异常范围大部分重叠,均显示了与岩体北接触带有关的共同特点,尤其是二者重合地段,是钨矿良好的找矿靶区。
本区位于本区位于三江成矿带的昌都—兰坪—思茅成矿区,三轮区划的下拉秀印支期铅、银(钨、锑、金、铍)成矿带,赵卡隆印支期铅、银(钨、锑、金、铍)成矿亚带,具备地层、构造、岩浆岩等较为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
经过对AS3异常检查,已证实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事实(扎尕玛牙扔铜矿点、早日保铜矿点)。
4.1.1 地层因素
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的青泥洞组,泥盆系中下统的桑知阿考组、汹钦组,石炭系下统的杂多群,二叠系下统的尕笛考组,三叠系中统的结隆群和上统的巴塘群及结扎群。其中二叠系下统的尕笛考组、三叠系中统的结隆群与铜矿化的关系密切[5]。
扎尕玛牙扔铜矿体产于三叠系中统的结隆群下部的碎屑岩组,岩石中裂隙较为发育,且裂隙中经常见有重晶石脉及方解石脉充填。含矿岩性主要为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和板岩。其中在重晶石脉及方解石脉两侧常有铜矿化的富集现象。
早日保铜矿体位于二叠系下统尕笛考组的灰岩段,矿化产于石英砂岩中,呈北北西向延伸,岩石沿走向裂隙发育,两边围岩均为块状灰岩。
尕笛考铜矿化带处于二叠系下统尕笛考组的砂岩段,矿化主要产于砂岩和石英脉中,呈北西向延伸,与岩层走向一致。
青泥洞组与白马海岩体外接触带上普遍发育较强的角岩化、混合岩化等蚀变,这对钨钼成矿较为有利。
4.1.2 构造因素
南东侧的岗钦铜矿点、北西侧的汹娜铅锌矿点与预查区内的扎尕玛牙扔铜矿点、早日保铜矿点在空间展布处于同一带上。且均产于北西向的断层两侧,这对于含矿热液的运移、次级容矿构造的形成较为有利。
已控制的铜矿体又与破碎带、层间破碎带关系密切,扎尕玛牙扔铜矿体、尕笛考铜矿化带均产在破碎带中,走向北西,与主构造线方向一致;早日保铜矿体产于中厚层灰岩层间的破碎蚀变砂岩中,走向北西,亦与主构造线方向一致。
4.1.3 岩浆岩
工作区南西侧有喜山期白马海岩体呈岩基侵入,该岩体为复式花岗岩基,规模大,岩浆活动期次复杂,为区域成矿提供了热源和动力,且北西端呈舌状形态,对于成矿极为有利。
通过本次工作在本区内发现了一批范围大、强度高的水系沉积物异常,通过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和可能成矿作用的分析,认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尤其是在早日保地区AS3异常内已发现有扎尕玛牙扔铜矿点、早日保铜矿点。扎尕玛牙扔铜矿体产于破碎带中,岩石中裂隙较为发育,且裂隙有重晶石脉及方解石脉充填,在重晶石脉及方解石脉两侧常见有铜矿化的富集现象;早日保铜矿体,矿化产于石英砂岩中,受层间破碎带控制,岩石沿走向裂隙发育,两边围岩均为块状灰岩。认为具有相当好的铜矿找矿潜力。
AS3异常的北东的尕笛考铜矿化带位于尕笛考断层(F2)的北侧,受F2的次级断裂控制,长约2 km,宽4~8 m,规模较大,但还没有经过工程控制,其中通过三条采样线草圈出一条铜矿体。认为进一步工作取得成果的可能性相当大。
在君宝山一带AS5、AS6综合异常处于奥陶系下统青泥洞组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白马海岩体接触带,岩体舌状突出的根部,接触带转弯处,且在异常内均见有白钨矿重砂矿物,尤其是AS5异常内连续9个点成片见有较弱的荧光反应(含白钨矿)。认为具有较好钨钼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如国. 青海省玉树县考尼曲地区钨锑矿预查报告[R]. 兰州: 甘肃省地质调查院, 2007.
[2] 赵一鸣. 中国主要金属矿床成矿规律[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4.
[3] 王利文. 青海省同德县托头地区金锑钨矿普查报告[R]. 内部资料, 2006.
[4] 张学亭, 杨生德. 青海省板块构造研究1∶100万青海省大地构造图说明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7.
[5] 冯益民, 曹宣铎, 张二朋, 等. 西秦岭造山带结构造山过程及动力学[M]. 西安: 地图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