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帝国走过百年

2018-05-22 11:12林蔚仁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制药犹太人药品

林蔚仁

仿制药是梯瓦做精做优企业的不二法门,并购是梯瓦成长的核心路线,依靠这两条路的并行,再加上其独有的法宝——“梯瓦模式”,梯瓦制药取得累累硕果,在全球药品行业异军突起。

2015年7月,一笔重磅级豪购震动了全球医药界,来自以色列的一家仿制药企业,以405亿美元的价格,“鲸吞”了爱尔兰都柏林的全球制药巨擘——艾尔建的仿制药业务。艾尔健一直是引领全球制药行业的典范的增长型制药公司,而前者通过这项收购,如愿以偿地晋身世界十大制药公司行列,并于次年(2016年)历史性地迈入到《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排名496位),这也是继Israel Corp公司之后,以色列国内第二家和《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有过交集的企业。它的名字就叫梯瓦制药(Teva Pharmaceutical)。

其实,即使没有收购艾尔建,梯瓦制药已经足够强大了。相关资料显示,进入新世纪以来,医药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医药科技拉动药品种类的不断推陈出新,更让诸多行业大佬们感受到自己随时会有被后来居上的新生代“Out”的危险。不过致力于以仿制药为主打的梯瓦制药貌似并无此忧,虽然他们年营销总量从未登上全球行业的头把交椅,但他们却以“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稳步经营理念,一直保持着企业的上升势头。

梯瓦是平民起家的典范,创业初期甚至有点寒碜,如今他们却能在群雄逐鹿的全球药业中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仿制药帝国,靠的究竟是什么?走进他们,你一定会悟到:很多成功并没有什么秘诀,想做最好的自己,只要方向选对了,信念矢志不移,没有谁不可以做到。

■ 从“毛驼”时代到犹太人的进击

这家发迹于1901年的百年老店,创业初期和许许多多白手起家的商人一样,没有什么雄心壮志,目标只是“为了比养家糊口过得好一点而挣扎”,这也是平民从商所能达到的最合理层次。梯瓦制药的最早形态不是制药,而是倒药,名称也不叫梯瓦,而是叫博-李-艾药业。这是指耶路撒冷的三位犹太药剂师博赫纳、李文和艾尔斯汀,他们倾其各自所有的积蓄,在耶路撒冷搭伙创办了一家药业公司。

公司起步时因实力单薄,他们并没有马上生产药品,而是从事药品的贩卖。他们从耶路撒冷组织药品货源,然后以骆驼和毛驴为交通运输工具,将货物一批批地运到巴勒斯坦地区销售,并且很快就成为了当地最主要的药品供货商之一。而博、李、艾三人也坚守这条道,一干就是三十余年。其经营形式,像极了现在我们说的国际物流。

二战期间,博-李-艾药业迎来了新机遇——20世纪30年代纳粹上台后,德国掀起了残酷的排犹运动,迫使日耳曼地区大量的犹太人失去自己的家园,避难于中东地带,而巴勒斯坦更成为新犹太人高密集的地区,其中不乏科学精英乃至制药人才,艾尔莎和库特,就是其中的代表。基于遭遇歧视的犹太人对德产医药产品的憎恶,艾尔莎和库特于1935年和耶路撒冷的“倒爷”博-李-艾药业的命运终于捆到了一起。

他们在原先博赫纳、李文、艾尔斯汀建立的公司基础上,以双方共有资金,在巴勒斯坦建立了一个生产药品基地,并将其命名为梯瓦制药公司(Teva Pharmaceutical),其中,“Teva”是希伯来语,“自然”的意思。这不是传说中的“强强联手”,而是同族相怜,而梯瓦制药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条龙”全面进击路线也由此形成。从此,梯瓦制药完全具备了自产自销的条件和能力,他们不再单一地从耶路撒冷组货,服务对象也不再仅限于犹太人高密集的巴勒斯坦地区,而是一步一步地向外“滚雪球”。

这是典型的犹太版创业风格:不停歇,不冒进。梯瓦人的拓展路线十分稳定,起先是邻近的南亚、西亚和北非,到上世纪末,他们的业务已经发展到了欧洲乃至全球,而且凭借着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始终如一的产品品质,受到业内各方的赞誉。

在产品定位上,梯瓦坚持自己的风格,主营仿制药品。这也是根据自己的长短板,以及药品产业新药开发的日新月异的特点“量体裁衣”的。梯瓦很清楚,在新药研发方面,德、美列强拥有不可撼动的临床经验和科研实力,而高效的药品才是市场之所需,为此,梯瓦制药一开始就给自己立下定位:仿制药。

就凭这个产品定位,梯瓦果然把“功课”做到无与伦比的地步。现在梯瓦的药品产量已经达到了每年可以生产710亿粒药片和胶囊。犹太人的攻略在全球同类产品印证中得到充分彰显:一个小小的以色列,生产的药品竟能强力攻占欧美市场,并且占到美国处方量的13%,在药品产业曾不可一世的法、英、德诸国,每一个公民每一天都能用到梯瓦的药品。

在企业规模上,梯瓦也是交出了骄人的成绩:如今的他们已是市值600亿美元的跨国制药企业,也是全球排名前15家的制药公司,《财富》世界500强企业。而梯瓦制药在全球各地市场上留下的成功经验,对同样以仿制药为主打的中国药品生产企业来说,的确是一面难得的镜子。

■ 在不停并购中成长

业内人都知道,梯瓦制药成功的路线除了对内坚守“以仿制药为主打”外,还有一条极为重要的对外拓展路线,那就是同样不停歇地跨国并购。如果说,仿制药是该企业做专、做精、做优的不二法门的话,那么并购才是梯瓦成长的核心路线,也是梯瓦在近五十年内在全球药品行业迅速异军突起的强有力保障。这两条路线的并行,取得累累硕果,让业内人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并将他们的经验称之为“梯瓦模式”。

1948年5月,猶太人赢得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同月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名以色列,首都正是博赫纳、李文、艾尔斯汀的故乡耶路撒冷。为了维系国家的经济发展,以色列当局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对参与国家建设的“海归精英”或外企提供减税或免税的优惠待遇,吸引了各行各业的犹太籍人才专家回归。

在二战时期已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的梯瓦制药自然不甘人后。“回家”的梯瓦不仅以其出色的营销成绩让人钦服,更因其解决了大批当地犹太人的就业问题,而在政府中大红大紫。

1951年,梯瓦制药作为医药界的代表,成为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第一批上市公司之一。不过,虽然在这之后的十几年里业绩都连年有升,但依托于仅有两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不足500万人口的弹丸之地,梯瓦制药深感自己的发展空间还是受到了限制。为了提高效率,他们锐意做两件事,一是在新产品研发方面下大力度,二是全力向外扩张。

2017年12月,梯瓦制药宣布将在全球裁员1.4万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以色列的1700人。该公司在以色列拥有约6800名员工,在全球拥有约5.7万名员工。消息传出,以色列总工会号召该国机场、银行及政府机构等举行团结罢工,以支持以色列仿制药巨头梯瓦制药的员工抗议该公司裁员的活动。此次罢工导致以色列主要国际机场和港口停止运营,银行和政府服务被迫关闭,医院也被迫收缩了业务。耶路撒冷市长Nir Barkat也加入了罢工行列,并对罢工者表示,他将尽一切所能让梯瓦制药的工厂继续开工。

■ 第三只眼看梯瓦

梯瓦毕竟是一家百年来从未失手的药企,也是每隔四到五年企业效益就翻一番的药企,他们自然有其自成一格的妙招。只要我们关注一下他们的成长历程,就能从中找到可借鉴的“梯瓦模式”的法宝。

其一,产品定位专一。很多药企都以研发新药而高调入世,但梯瓦人却勇于放下身段,通过对仿制药的长年坚守,做强做精,来补足自己的短板。比如阿莫西林,全球生产此药的厂商不计其数,但梯瓦的产品却始终称霸药业,自然要得益于他们对产品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

其二,信息处理事无巨细。作为犹太人,梯瓦对新药上市前的分析评估绝对做到事无巨细,毕竟,仿制药不是自己研发的,药品的功能、患者需求量都需要做周密的市场调查。梯瓦公司会经常派人到连锁店、批发商、经销商、医院、疗养管理院和政府机构进行试销,必要的时候还与患者直接沟通,阿莫西林之所以成为梯瓦的企业支柱产品,其成功就在于事无巨细的信息处理。

其三,质量第一。很多人都会说梯瓦是药品拷贝者,但“拷贝不走样”,这才叫实力。梯瓦坚持自己在全球的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都必须通过国际主要药政机关的GMP认证,对于这种“苛求”当然受到有关各方的欢迎。梯瓦生产的KBN抗生素系列,采用的是英国诺顿公司专利的配方,该配方能保障药物进入体内迅速均匀地释放,高效快速地杀灭致病菌。梯瓦人认为,原料药控制着药品的整体质量。他们生产的KBN阿莫西林胶囊精选生产原料,原料杂质含量少、纯度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原料均一性和稳定性好,有效期长达4年。

其四,不停地扩张。企业不仅要做精,更要做强。这是梯瓦一直秉承的理念。他们先是花了十几年时间,完成了和国内两位行业大哥的合并后,才向外扩张,这就避免了“后院起火”的危险。而在对外扩长中,先瞄准的是美国,而且只凭一单买卖,就在美国立了足,此后又铆足劲向欧洲乃至其他区域进发,动作从不间断。其行事风格像极了印度钢铁大王米塔尔。

其五,不冒进。在梯瓦公司两大经营理念里,除“不停歇”外,再一个就是“不冒进”。所谓不冒进,就是不可做的再有誘惑也不去尝试,能做的就做大做强。梯瓦稳步发展百余年,能从平民阶层,走到今天的仿制药帝国,这和他们“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风格是分不开的。从其开发产品舍得投入,专利的层层保护,到国际化的合作共赢,再到如今的大举并购,“梯瓦模式”成功的经验告诉人们:不冒进,仿制药照样是可以称霸世界的。

猜你喜欢
制药犹太人药品
药品保存细解读
新修订药品管理法对何为假药劣药重新作出界定
“自制药”热卖
自尊
过期药品回收“梗”在哪儿?
机构荐股:亚夏股份、中航重机、永辉超市、佛慈制药
嘉应制药三大股东连套现 主业亏损市盈率超70倍
犹太人的生意经
逃票的方法
怎样买到合格的药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