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 示范实践模式解析

2018-05-22 11:12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小微服务企业

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简称“两创示范”)工作于2015年启动,是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已开展两年,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各示范城市70余项“两创示范”案例,梳理总结了六种典型的工作经验和模式,分别是依托龙头企业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集约式服务综合体模式、立足人才优势的“产研用创服”五位一体模式、以“互联网+”为抓手的公共服务供给“O2O”模式、“基金引导+政策支持”双轮驱动模式和“以券代补”财政支持模式,进而提出了示范工作提质升级的四个着力点:工作应适时由重点突破向全面统筹转变;以点带面,发挥“两创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共享互通,建立跨区域双创资源流动机制;加强评估,为“两创示范”工作提质增效护航。

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模式

模式点评

依托大企业产业链龙头地位,通过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一方面,大企业以产业链为核心,充分发挥要素集聚优势,开放供应链、整合产业链、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完善资金链、配套服务链,“链链交织、联结成网”,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研发、协同制造、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大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创新联动、配套推动和平台互动,以双向孵化、资源共享、需求对接等方式,“授之以渔”,形成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赢”的创业创新生态圈。

地方工作实践

山东省青岛市注重引导海尔、海信、中车青岛四方、澳柯玛、红领等大型企业开展创业创新活动。其中,海尔集团的“海创汇”开启“人人创客”模式,以产业链为纽带,向中小企业共享产业资源和服务,通过建立统一的协同创新平台,以资源开放、需求对接、线下孵化等方式,共孕育了2000多家创客小微,48%的成活率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打破了过去以企业为中心的大规模制造模式,让用户全流程参与到产品研发、制造等环节,成为智能制造企业可学习、可复制的范本。

依托大企业,打造产业生态服务圈。大企业是青岛经济腾飞的希望,依托海信、海尔、中车四方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中小企业,调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积极性,突破“单兵突进、单打独斗”的老生态,打造集团化作战、大企业联合小企业的新产业链发展生态。如海尔集团开启“人人创客”模式,搭建“海创汇”平台,被认定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目前已聚集4000多家外部一流资源、30亿元创投基金,孕育2000多家创客小微,内部孵化的62个项目估值170亿元,48%的成活率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双向孵化,加快企业转型发展。大企业内部蕴含着无限的创新要素,外部有良好的创业氛围。相对小微创业者的单打独斗,大企业以产业链、生态链的形式开展双创,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大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大大激发大企业的创新活力,帮助企业打造生态链条,同时也能大大提高中小微企业双创成功率。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一方面为大企业注入活力,一方面也激活了自身的创业创新能力。青岛市引导企业积极探讨企业内外创业孵化模式,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如特锐德公司主动开放电动汽车充电防护及柔性充电16项专利,基于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打造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车联网、充电网”三网融合生态云平台,培育了特来电、特来钱等一批初创企业。海信集团坚持“技术孵化产业、创新引导市场”,联合相关医疗机构自主研发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成功开拓了智能医疗设备产业。

多维创新,实现平台资源有效输出。互联网时代,企业创业成本、门槛更低,但竞争也更激烈,成功率较低。青岛市充分发挥大企业或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作用,搭建多维度、多层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调动大企业积极性,发挥平台集聚资源、效应外溢等优势,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同时,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管理、运营、投资等方面在内的个性化定制方案,将智能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结合起来,为中小企业装备全球化的视野,更好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如海信集团的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立足线上、做实线下,通过自主服务和引入机构等多种方式,打造了线上服务聚集平台和线下孵化空间。

集约式服务综合体模式

模式点评

一些地方以需求为导向,高效集成各类小微企业双创服务,打造创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综合体以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载体为主要代表,强调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一站式、全方位。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从单一的办公租赁向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双创”需求的“服务篮”转变。服务内容全面,包括:集聚创投基金、股权基金等投融资资源,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集聚创新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等技术创新资源,降低小微企业研发成本;集聚创业辅导等培训资源,提升小微企业经营能力;集聚多维度政策资源,助推小微企业主动对接。所提供的服务方式从单一的“大锅饭”向共性与个性化定制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实现创业创新服务的精准对接。通过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精准升级,形成全覆盖式的小微企业双创服务保障网络。

地方工作实践

河南省洛阳市高新科技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属于较为典型的集约式服务综合体。示范基地为小微企业积极组织创业政策、知识产权、财务管控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升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能力;引入中国创新驿站等优质资源,解决小微企业科研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科技壁垒;与基金、银行、担保公司等机构开展广泛合作,緩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

示范基地依托于洛阳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是河南省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5年被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河南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示范基地,2016年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二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示范基地目前拥有银昆科技园、火炬创新创业园、洛阳软件园等3个孵化创业园区,现有场地面积15.6万余平方米。三大园区的定位及布局是:银昆科技园以建设苗圃孵化器为主,主要是为初创期企业服务,为初创期企业提供低价办公场所、厂房、小额融资担保、创业指导等相关服务;火炬创新创业园以建设企业孵化加速器为主,主要为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提供孵化场所及配套服务;洛阳软件园以发展专业电子信息类企业孵化器为主,主要服务于软件、电子信息、网站及电商类企业。

截至2016年底,示范基地累计孵化企业1082家,毕业企业310家,在孵企业285家,在孵企业年销售收入14.7亿元;在孵企业就业人数6544人,累计在孵企业就业人数13755人;孵化上市企业19家,其中新三板企业15家,占全市新三板上市企业的52%;孵化高新技术企业44家,占高新区总数的53%;孵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44家,占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5%;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申请专利5263件,其中发明专利2302件,年均增长率达到22.5%,目前示范基地企业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8件,远高于全国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6件的平均水平;上市、被并购或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33家;同时作为高新区科技辐射带动周边的引擎,还为其他县区输送高科技企业近20家。

示范基地现有孵化场地面积15.6万余平方米,在孵企业285家。近年来,基地不断加强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的培育和建设工作。2016年拿出2000平方米场地进行改造提升,建成投用了“创享+”众创空间,为高新区及洛阳市的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办公、知识产权代理、律师服务、财务代理等服务,创业者入驻后给予一年期的房租优惠,成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性创业苗圃,目前已经有60余个团队和企业入驻。通过多种模式大力开展孵化载体建设,目前在洛阳高新区内共建成了各类众创空间7家,其中省级众创空间3家,市级众创空间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家,已建及在建的加速器2家。

近年来,示范基地不断加大创业创新空间建设投入。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园合作建设了洛阳北航科技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88亩,包括3万平方米的企业孵化器、8万平方米的企业加速器和2万平方米的企业研发中心及高层次人才公寓等相关配套生活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一期10万平方米的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已竣工投用,总投资4000万元的IDC机房及智慧园区系统一期已建成。二期22万平方米的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正在建设,计划2020年竣工;示范基地与北京中联达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洛阳生命科技园,孵化面积4万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建设,该项目将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标准研发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新药申报、业务代理、项目支持等系列服务。“瞪羚谷”加速器项目规划用地1000亩,总投资2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基础施工,计划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以上项目全部建成后,示范基地将基本形成以综合性孵化器为示范带动,以专业孵化器、加速器为创新引领的发展格局,新增孵化场地面积将突破50万平方米。

示范基地投资建设了一系列的公共服务平台。在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方面,建设省级洛阳软件园,出资600万元,依托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的优质服务资源,建成洛阳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包括渲染、远程软件测试、开放实验室&解决方案中心、人力资源等服务,目前已吸引了近50家软件企业入驻;与中国创新驿站签订合作协议,成为中国创新驿站的基层服务站点,通过引入创新驿站在技术产权交易、科技成果合作等方面海量的资源,为企业解决科研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科技壁垒,使企业在发展中少走弯路,降低研发成本。同时还能极大地提升园区的技术产权交易的活跃度。

近年来,示范基地不断加强对企业的孵化服务工作,努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首先积极组织示范基地内中小企业参加各类培训。2016年针对基地内的企业高管、研发设计团队等分层次开展了科技企业创业管理、产品研发应用等培训20余次。2016年以来通过邀请创业导师、专家学者,还举办了老板财务管控讲座、周山论道—企业家分享会、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发展战略与知识产权经营讲座等专题活动及讲座,为园区内中小企业开展各类培训50余场,服务企业及创客600家次以上,参与培训人数达到1000余人次。通过这些培训,逐步拓宽企业家经营思路,开拓了研发设计人员的视野,引导企业调结构、促转型。其次,加强研发中心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双软认证企业,2016年,示范基地共组织中小企业申报获评市级研发中心10个,占高新区当年认定数量的45%。召开高企培训会议5次,全年示范基地组织5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占高新区当年新认定数量的45%。组织企业获得双软认证3家,目前示范基地内通过双软认证的企业累计达到22家。

示范基地针对初创期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新模式,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资金压力。2016年示范基地与北航科技园高层达成共识,决定成立总额4000万元的天使投资基金,目前,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实际运营。积极向各类风险投资公司、基金等推介园区入孵企业,促进优质企业实现股权融资。近年来,多次组织企业上市知识的培训、讲座,积极向各券商推介中心企业,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融资;示范基地与洛阳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及民生、邮储、信用社等银行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银企对接会、银行产品推介会等,不断向各银行机构推荐优质的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帮助企业低成本解决融资难题;示范基地与高新区担保中心、星火投资、瑞帮小额贷等机构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解决企业贷款的担保问题和小额资金借款。同时示范基地积极帮助中小企业申报省、市各类项目资金,全年共组织晟途机械、鑫光锂电等30余家企业、省级孵化器申报运营补贴、大众创业扶持项目等共计260余万元,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帮助企业借力发展。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示范基地积极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与深圳南山科创中心对接,全面引入深圳南山创业之星大赛品牌和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于2016年上半年举办了洛阳市首届创业之星大賽。大赛由深圳、中关村知名风投机构组成评委全程参与评选,经过为期3个月的宣传、培训、路演、交流和比赛,共组织发动400余个省内外项目报名参赛,最终大赛评选出22个获奖项目,促成62个项目签约,投资额2.1亿元。2016年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大赛共吸引5000余人参会,期间举办了河南省创新创业成就展、先进制造业高峰论坛、国际创新资源对接会、市场与技术对接会、行业沙龙、融资路演等30余场创新创业活动。洛阳市各大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广泛参与。最终,洛阳市共有4家企业和1个团队入围先进制造行业总决赛,全部为洛阳高新区企业。大赛的举办,使示范基地、洛阳高新区乃至洛阳市的企业与国内一线的创投机构、投资人广泛接触交流,为洛阳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创新思路。

下一步,示范基地将继续加大园区建设、创新创业服务的工作力度,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积极推进“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的建设,完善孵化链条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搭建更多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产研用创服”五位一体模式

模式点评

高校、科研院所立足人才优势,突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体制机制障碍,向小微企业开放人才、技术、实验室等研发资源。以生产和应用的市场需求为目标,紧紧围绕技术创新的“硬实力”,充分发挥科技服务的“软实力”,软硬并举,释放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潜能。打通从科研到产业、从技术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带创新,建立了一类“产研用创服”五位一体的科技双创孵化新模式。

地方工作实践

陕西省西安市支持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提出的“拆除围墙、开放办所”经营理念,目前,研究所已建立了集“人才、技术、资本、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业生态。依托中国科学院的资质,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创建“人才特区”;依托研发技术成果,为创业团队提供专业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持;通过股权激励、择机退出、反哺接力等创新机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开放办所。紧抓科研院所具备的独有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既要通过优惠条件吸引外来人才,又要将自身培养的人才推介出去,打破人才固化的牢笼,实现人才的双向流动,人才的双向流动实际上就是科研实力的双向共享。

专业孵化。陕西省西安市支持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建立专业化的科研服务空间载体和团队,以光学为核心,围绕核心打造专业孵化。

择机退出。西安市支持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积极仿照私募基金的“募投管退”,通过股权激励等措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做到参股并不控股的原则,支持光学和信息学领域的初创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

公共服务供给“O2O”模式

模式点评

一些城市以“互联网+”为抓手,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集聚整合优质服务资源,通过跨区域优质服务资源调配、线上信息和线下服务互联互通等方式,盘活区域内公共服务资源,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用得起、找得着、有保证”的创业创新服务,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双创所面临的“政策碎片化、资源碎片化、服务碎片化”等问题,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地方工作实践

福建省厦门市建成了以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龙头,11个产业园区窗口服务平台、36个示范平台(其中有国家级4个、省级17个)、22个双创基地(国家级6个、省级3个)为基础,各类专业化服务机构为主力的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平台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超4万余家,受理在线和呼叫服务超8万人次,提供特色服务1130余项,开展各类服务对接4.1万次,培训企业11.6万余人次,在助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方面成效显著。

作为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近年来,厦门市结合创业创新工作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实际,围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全生命周期关键节点需求,采用“互联网+中小企业服务”模式,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建立以主管部门为主导、核心服务机构为骨干、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公共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线下实体服务与网上虚拟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整合优质服务资源、集成服务手段、打造服务品牌,构筑健全完善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进程。

加大公共平台网络体系建设,构建中小企业优质服务生态圈。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简称“平台网络”)是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由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管、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及其下属企业“中小在线”联合承建运营的大型综合性服务平台。厦门市平台网络由1个“市级枢纽平台”和分布全市范围内的11个产业园区、重点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构成。同时,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厦门市出台了《厦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运营管理办法》,将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简称“示范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双创基地”)统一纳入“平台网络”进行跟踪管理,实现各平台、基地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并实行年度考核和跟踪评价制度,对经年度考核合格的按相关政策予以资金支持。目前,厦门市已经逐步建设成以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龙头, 11个产业园区窗口服务平台、36个示范平台(其中有国家级4个、省级17个)、22个双创基地(其中有国家级6个、省级3个)为基础,各类专业化服务机构为主力,厦门中小在线“慧企云”為网络载体的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线下实体(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大厅和各平台、基地)、互联网(“慧企云”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呼叫中心(我要一路帮企业5116871服务热线)、平面杂志(《厦门中小企业》杂志)为载体为全市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四位一体”的专业化服务,并在企业与专业服务机构之间架构一座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沟通服务桥梁,打造中小企业优质服务生态圈。

整合社会化专业资源,不断提升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能力。如今在厦门市,2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服务资源,都可以通过“云端”(慧企云平台)来获取。“慧企云”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云服务平台,引导社会优质服务资源入驻,先后开通了政策、产融、培训、服务(服务商城)、招聘、创新、电商和党建等“云端”服务,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建立多向反馈评估体系,实现企业与服务机构供需在线对接及评价,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的服务需求。2016年,厦门市成功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该市依托“慧企云”平台,搭建起“厦门市产融合作云平台”,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需求网上提交、梳理匹配、推送反馈等功能,引导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为供需双方搭建便捷、高效的信息交流和产融对接渠道。目前,“慧企云”平台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超4万余家,受理在线和呼叫服务超8万人次;带动各级各类服务机构资源540余家,提供特色服务1130余项,开展各类服务对接4.1万次;发布国家、省、市各级政策资金681项(当前有效322项),供企业查询超100万余人次;发布各类培训活动1121场,培训企业11.6万余人次。产融云平台上线半个多月来,已经征集完善了290多家企业约15.7亿元的融资需求,并与首批10家试点金融机构进行对接中,下一步还将整合嵌入支持企业融资的财政资金申报系统,进一步引入更多银行、担保、典当、小贷公司以及创投、基金、保险、券商等金融服务专业机构,不断扩大产融对接覆盖面,大力拓宽小微企业的投融资渠道。

打造线下服务品牌活动,助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同时,厦门市还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先后成立了厦门市中小企业服务行业协会、厦门双创联盟等线下服务载体,并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小企业服务月、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大赛等中小企业服务品牌活动,与网上“慧企云”平台形成多维联动,大大满足了厦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日益扩大的公共服务需求。2017年的服务月以“携手中小企、合力筑金砖”为主题,围绕产融对接、管理提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全方位的服务需求,先后举办了75场服务活动,比上年增加了17场,惠及1万多家中小微企业。2017年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大赛经过报名征集、资格审核、初赛、复赛等环节,最终从227家参赛企业中决胜出20家创赛企业,分享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00万元扶持,厦门农商银行对获奖企业还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准信用贷款。

“基金引导+政策支持” 双轮驱动模式

模式点评

一些地方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与融资政策相结合,实施双轮驱动的融资模式,全面优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融资环境。以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纽带,创新直接融资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引导和促进各类金融资源聚集,通过多级政府联动、基金与基地联动,重点投向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小微企业等融资主体多元合作,通过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政策支持,重构小微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基金引导和政策支持共同发力,系统完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创投”的良性生态体系。

地方工作实践

浙江省宁波市在全国首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担保贷款;首推创客保险,为高新区300家“双创”企业的近千名创业者提供创业失败后的生活补助。

运用和创新保险产品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助力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以保险为工具,探索科技保险之路,将知识产权、保险相结合,建立完善的专利保险补偿制度,为小微企业排忧解难,小微企业拥有的不动产比例普遍偏低,轻资产如专利等比例普遍偏高,宁波市不仅为小微企业提供专利保险,同时联合和集聚各类服务资源,在小微企业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免费为企业提供法律、诉讼等公共服务,以平台为纽带为小微企业搭建权益保护的桥梁。

因地制宜,创新保险工具,为小微企业海外投资和贸易保驾护航。宁波市搭建保险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立多层级、多维度的保险服务,为从事外贸行业的小微企业提供手续便捷的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小微企业利用保单进行融资,缩短了融资链条,极大地改善了小微企业融资条件,针对部分小微企业海外投资,推出海外投资保险,支持小微企业“一带一路”对外贸易和投资。

“以券代补”财政支持模式

模式点评

多地通过探索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服务券机制,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将政策普惠性与服务精准性相结合,依托互联网平台实施数字化管理,实现合同——评价——监管的全流程电子化,简化服务交易流程,多措并举,有效提高小微企业服务自主性,促进服务资源配置更为均衡合理。服务券机制改变了以往事后补贴模式的滞后性,切实降低了小微企业服务成本,激发小微企业双创活力,让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创业创新的“制度红利”。

地方工作实践

广东省江门市实施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券,通过企业选择让优质的服务机构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扶持,提高了企业自主性,既降低了企业服务成本,也推动服务机构优化服务项目,快速发展。2015年5月,江门市成功申报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下称“小微双创”)。为让广大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江门市围绕小微双创工作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其中作为普惠性政策之一,江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制定了《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券管理办法》。2015年10月和2016年8月,分两批次面向全市征集签约服务机构101家。根据江门市政府批复同意,市财政共安排6000万元用于发放服务补贴券,市经信局在2016年5月、2017年1月、3月、6月分四批次向全市小微企业发放服务补贴券,经审核和公示,共计9231家小微企业领到补贴券。由于项目良好的反响和示范效应,得到广大小微企业和服务机构的好评。目前,江门市已陆续开展了3批次的补贴券结算工作,结算金额超过1200万元。

江门市实施服务补贴券补贴小微企业的举措在广东省是首创,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的事后补贴模式的滞后性,提高了企业自主性,同时通过企业选择让优质的服务机构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扶持,既降低了企业服务成本,也推动服务机构优化服務项目加快发展壮大。该模式受到广东省经信委的高度关注,先后在全省6个省级小微双创示范城市进行了中小微企业服务券试点工作,并逐步向全省推广。江门市实施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券的工作亮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象广泛,真正体现政策的普惠性。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券是面向江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出的创新举措,为体现公平性和普惠性,江门市将申领系统与工商部门建立的小微企业名录库系统进行无缝对接,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入,真正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都有机会享受政策红利。从2015年至2017年,市财政分三期总共安排6000万元资金向全市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放服务补贴券。经测算,可以享受政策红利的企业将达到1.2万家,占全市小微企业总量的23%。第二,服务自主,切实降低服务成本。率先实行“签约服务机构”认定机制。目前已认定2批次共101家小微企业签约服务机构,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的各种服务项目,涉及会计、审计、专利、法律、培训、咨询、评估、物流等多个服务领域,均为小微企业普遍需求的服务。小微企业领券后可向签约服务机构自主购买相关所需服务项目。这种创新通过认定签约服务机构的方式,既使社会优质服务资源得到肯定,同时也使各区、市服务资源分布配置更为均衡合理,更方便了小微企业购买服务。第三,方式创新,确保政策公平公正。江门市创新使用“电子服务补贴券”。小微企业可登录补贴券申领和使用系统按要求进行服务补贴券的申请,经审核通过后,系统将一次性将电子补贴券发放到该企业独立账号上,企业可在该系统上自主选择所需签约服务项目。该系统除开通申领功能外,还提供政策查询、小微企业资格查询、签约服务机构查询等多种功能模块面向全市小微企业开放。这种全过程均可实现网上操作的方式,将最大限度体现公平、公正,同时也是最为直接、便捷的,方便了小微企业,从申领服务补贴券,到选择服务项目和使用补贴券,公开透明。

实施普惠性小微企业服务补贴券是一项创新的工作,受众范围广、涉及企业多、政策影响大,而且发放模式、补贴模式都属新创,因此实施过程中难免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一是虽然通过报纸媒体等广泛宣传,仍有部分企业和服务机构反映不了解服务补贴券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二是服务补贴券申领系统的功能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检验和不断改善,补贴券兑现的程序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加快兑现速度。

下一步,江门市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继续通过报刊媒体和信息网络平台,特别是通过政企通信息服务平台、江门中小企业网等,积极广泛宣传推广服务补贴券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进一步规范补贴券的使用和管理,不定期对补贴券使用和兑现情况进行抽查,并随时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对实施服务补贴券的绩效评价制度,定期对服务券使用情况、实施效果等进行跟踪检查和绩效评价,不断完善。

“两创示范”工作提质升级的四个着力点

工作应适时由重点突破向全面统筹转变

前期“两创示范”工作围绕重点“城市”展开,实现了中央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重点突破”,结合工作进展,下一步可适时转向“全国一盘棋”统筹推进。一是进一步扩大“两创示范”工作覆盖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围示范城市规模;二是“拔尖”和 “保底”并举,“两创示范”工作可适当向中西部节点城市倾斜;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定期组织多部门、多层级的“两创示范”工作总结会,及时总结凝练“两创示范”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新制度,向全国复制推广。

以点带面,发挥“两创示范”的辐射带动效应

“两创示范”的工作目标在于通过充分发挥示范城市的“先行先试、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各地资源禀赋差异较大,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并不是一锅“大杂烩”,而要因地制宜,找准工作抓手,寻求契合的解决方案。建议及时总结前期示范城市的典型做法,以供其他城市学习借鉴。一是闲置资源利用上,示范城市应充分盘活厂房、库房等双创空间载体,针对入驻企业的产业特性,对其提供专业化服务,走集约式服务综合体模式;二是对拥有行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城市,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模式较为适宜,可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切入点,支持平台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向产业生态化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赢”生态圈。三是创新性“政策组合”是“两创示范”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他示范城市实施的产业基金、小额贷款、服务补贴券等措施均可探讨其本地适用性。

共享互通,建立跨区域双创资源流动机制

从“两创示范”工作经验来看,各城市“雙创”的基础并不一致,发展并不均衡,亟待加强示范基地间的横向互动,构建跨区域的双创资源合作对接机制。可考虑建立全国“两创示范”资源共享平台,一方面可以强化示范城市间人才、资金、技术、政策等创业创新要素的交流合作,弥补单一地区创业创新要素短板;另一方面,各示范城市要注重本地与外部资源、服务的差异化定位,借助国家级或区域城市群,通过融合发展、借势发展实现优势叠加,培育跨区域的特色“双创”生态。

加强评估,为“两创示范”工作提质增效护航

“两创示范”工作的三年示范期已近,各示范城市将迎来首次“大考”,相关部门宜提前策划,严格把关,做好绩效评估工作。一是应充分考虑到各地区双创基础和发展实际,在评估指标的选取上要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制定绩效指标体系。二是要严格考核各地“两创示范”实施方案的落地情况,更要重视和反映小微企业对“两创示范”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估“两创示范”工作的实际情况,评判各项小微企业双创政策的实施效果。

猜你喜欢
小微服务企业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小微企业借款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邮储银行:小微金融的冬日暖阳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