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神话,抵达自由

2018-05-22 10:48王跃刘艳清
北京青年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浪潮女性主义政治

王跃 刘艳清

还记得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一个场景吗?最佳女主角弗兰西斯·麦克多蒙把小金人放在地板上,然后号召所有提名的女性电影人一起站起来,她说:“我们都有要讲述的故事,有需要获得投资的项目。别在今天的奥斯卡派对上和我们聊这些项目,可以在几天后邀请我们去你的办公室,或者来我们的办公室,我们会好好和你们说说这些项目。最后我要留给大家两个词,inclusionrider。”inclusion rider是指演员在签约演出合同时的一个附加条款,表示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要求电影剧组人员保持至少有50%的多样性。

这场席卷了好莱坞的女性主义运动已持续了一年多,而且燃烧到了全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次浪潮的直接导火索被认为是美国总统川普,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他侮辱女性的言论被曝光,视频中他露骨地描述触摸女性隐私部位等举动,说:“我可以为所欲为。”这引起了众怒。

2017年1月21日,川普宣示就任第45任美国总统的第二天,逾50万男男女女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女性大游行。这次华盛顿史上最大规模的政治抗议不仅仅旨在捍卫女性权利,而且同时呼吁推动移民政策改革、捍卫科学精神、反对种族主义、以及声援LGBTO群体权益。在全球范围内,这次运动更是吸引了超过500万人的参与,激发了me too和times up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响应。这次大规模的运动不仅仅是西方世界对于右翼势力在政治领域兴起的回应,更是两个多世纪以来女性主义运动深入发展的结果。

我们今日熟知的西方女性运动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奥兰普·德古热的《女权与公民宣言》。西方女性研究学界有“三次女性主义浪潮”的说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主要聚焦于争取女性的以投票权为代表的参与政治过程的权利、合法离婚的权利、以及拥有财产的权利。20世纪70、80年代的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主要针对于女性均等进入社会参与工作、同工同酬、反对家庭暴力、保障女性生育权、反对性侵害。1980年代之后的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不仅拓宽了运动的范围,将LGBTO群体的权益纳入斗争范围,更深入反思女性在不同种族、宗教、国别及性向身份认同下,斗争性别偏见与刻板印象的不同策略。到今天,欧美国家的女性运动已经发展成为追求各种族、性别性向、宗教信仰之間在政治权利、社会参与、追求个人成就的公平与正义的一部分。

欧美之外,19世纪亚非拉等国家的女性运动则更多地与反对殖民统治与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结合起来。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不仅意味着在辛亥革命时期对儒家礼教和封建统治的反抗,更代表着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广大投身革命运动的女性的政治理想。女性撑起“半边天”,推广妇女识字率,积极推动妇女参与政治过程更是新中国政治与社会革命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全球化的今天,让女性拥有均等的受教育、职业、参与政治过程的机会,在校园、职场杜绝对女性,以及男性的性别偏见,让拥有不同性别、性向认同的群体拥有均等发展自我的机会,已经成为很多不同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的国家公认的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之一。

1929年,作家伍尔夫的心声是:女人要有一个自己的房间,即实现经济独立,才能真正自由地从事创作。近一个世纪后,作家蕾拉·斯利玛尼早已拥有自己的房间,但依旧要面对“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发问,“贤妻良母”的刻板印象仍是女性的紧箍咒。又如艺术家阿马利娅·乌尔曼所呈现的,在职场中女性又往往被怀孕、容貌等天然属性所限制。当下,女性运动取得的成果依然有限,任重而道远。我们不需要成为“女汉子”,只要像一个女孩一样去战斗,打破禁锢才能抵达自由。

猜你喜欢
浪潮女性主义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色彩浪潮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积极应对慕课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