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淦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课题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对话人物名称类课题,能令学生尝试探索人物的特点;对话人物特征类课题,能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探究;对话人物语言类课题,能引领学生对人物语言进行分析,进而揣摩人物性格特征。
关键词:小学语文;对话课题;阅读期待;主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7-0080-01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在他的《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教教材本身具有一种内在的兴趣,具有发现的兴奋和发现的自信感。”由此可见,学生阅读能力与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健康的学习心理,而阅读期待正是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重要品质之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探究,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之中,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以人物的名字为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人物进行拓展,先了解一下人物的生平,曾经做出过怎样的贡献。这样能令学生对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在阅读时,便于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例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围绕课题展开拓展阅读,了解詹天佑是怎样一个人,曾经做过怎样的事,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自己进行写作,会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积极查询资料,了解到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还了解到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者嘲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有学生提出:“我认为詹天佑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他参与了很多重大工程的建设,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就是他主持修建的。我如果写作,就写詹天佑的聪明才智,表现他的爱国情怀。”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詹天佑的。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课文记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学者周小琳在研究语文教学时提出,利用课文题目能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系列和文本题目有关的问号。对话人物名称,能引发学生积极展开探究和把握文本有关认知的活动,能让学生产生急于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期待。
有的课文题目不仅展现了人物是谁,而且还将其最重要的特征也一起展现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该人物的特点展开主题探究,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在思考中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能促使学生和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深度对话,学习效果会更好。例如,《轮椅上的霍金》这个题目让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对“轮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急于想了解这个轮椅上的霍金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在阅读中,学生了解到霍金虽然身患严重的疾病,但依然执着于科学探索,从而对霍金产生了崇敬之情。教师继而让学生展开对文章主题的探索,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人物和霍金一样在遭受严重疾病困扰时,依然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从霍金等人的身上能获得怎样的启发。有学生介绍了著名翻译家草婴先生曾身患重病,胃切除3/4后才保住性命,但他仍然坚持工作,系统地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学生认为草婴和霍金一样,有着坚忍不拔、不向疾病屈服的伟大精神,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阅读期待是通过设置悬念等方法令学生的内心体验和阅读欲望得以提升的一种教学方法,对话人物特征,探究文章主题,能促使学生形成一探究竟的想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有的课文题目是人物的语言,这类课文虽然不多,但在课本或课外阅读中会经常遇到。教师可让学生尝试从分析题目人物语言入手,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下去,以验证自己的揣摩。
例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个题目是肖邦在临死前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所说的话,他希望能长眠在祖国的土地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肖邦的语言,思考从这句话中能获得怎样的信息,是否能让人感受到肖邦的品德和思想,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句话做题目。学生在阅读思考后认为,这句话是肖邦的遗言,选择这句话做题目,能让文章展现出强大的震撼力。此外,这句话很好地表现了肖邦的爱国情怀。肖邦是一个爱国人士,但却不能和自己的祖国在一起,这让他十分痛苦。肖邦想,虽然自己活着无法回到祖国,但死后也要回到祖国去。有学生提出这和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所表现的情感一样,都体现了爱国之情。在阅读其他文章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訓练,让学生在阅读后,根据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用人物语言来代替文章题目,比一比,看谁完成得好。
《文心雕龙》提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让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进行探究,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情感进行阅读,从而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1]周小琳.在多元对话中生成阅读精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7(09).
[2]吴凌琳.“阅读期待”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内蒙古教育,2015(03).
[3]叶成珠.阅读期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摭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