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考生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民谚教材释义——“车到山前必有路”比喻虽然有困难,但是到一定的时候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句民谚从古代流传到现代,自是非常有名。为什么这么有名?是不是说得很精辟?对。的确说得很精辟,因为它是懒惰者最堂而皇之的借口。我们的社会从来不缺懒人,或者说任何一个勤奋的人也有懒惰的一面,如果谁没有惰性的话那就不叫人而可以叫机器人了。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车到山前必有路”一语产生得不但合情合理,甚至很是自然。但这样的“路”走到最后就不叫“必有路”了,应该叫“穷途末路”。
相反,如果把“车到山前必有路”改为“车到山前没有路”,它就不再是个借口而是一个理由了,是我们即使想消极怠工,却还一定要坚持下去的理由。为什么?因为不做的话,前面一定没有路,但却不能保证做了前面就一定有路。这就像一个人因地震而被掩埋的时候,要想出去就必须找有光的地方,或许找到有光的地方还是不能出去,但是有光就有希望——希望不代表一定,但肯定比绝望更能給人力量。
其实,“车到山前必有路”是一种赤裸裸的“赌徒思想”。拿现在的无所事事来赌未来要走的路,希望奇迹降临,真的会突然出现一条康庄大道。无奈渴望奇迹的人太多,奇迹却往往发生在不经意、无法预料当中,不然怎么称得上“奇”?既然祈求不到“奇迹”,为什么不靠自己的“足迹”呢?毕竟“足迹”比“奇迹”可靠得多。所以有时候即使车到山前了,结果发现在山的那一边,依然是山。面对无数的山,不要说没有道路,可能连思路都没有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绝对地说车到山前就一定没有路,或许有路,但是,那条路多半是由你的父母为你铺好的——他们早就为你规划好了,于是你的一生就按照他们为你定下的轨迹一路走下去,没有荆棘,没有坎坷,没有跌宕,没有起伏,平淡无奇,味同嚼蜡。譬如,你踏踏实实地上小学初中,踏踏实实地考高中——考不上也没关系,反正父母有钱让你读高中,之后踏踏实实地读完高中上大学,在大学踏踏实实地学习之后出来找工作,你踏踏实实地工作之后结了一个踏踏实实的婚,然后有了一个和你一样踏踏实实的孩子,然后你踏踏实实地老去,最后有一天,当你老了躺在病床上,踏踏实实地思考你这一生时,除了觉得自己的人生如同一杯白开水,其他的什么也想不起来。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人生如果不能自己去开拓的话,你就尝不到奋斗的艰辛,亦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你就永远只能是别人的盗版。
说句不好听的话,其实所有为你铺路的人都很辛苦,他们都很辛苦地在“害”你。而且,没有人会一辈子为你铺路,终有一天你会“车到山前没有路”。然而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所以,“车到山前没有路”,一切属于我们的生活都需要自己独立来开创,包括我们脚下的路。
【评点】
这位考生由“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选点切入,大胆地针对习见另发心声,其胆识过人。文章论析事理一针见血,比如指出“其实,‘车到山前必有路是一种赤裸裸的‘赌徒思想”,又如“说句不好听的话,其实所有为你铺路的人都很辛苦,他们都很辛苦地在‘害你”,都可以说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展开辨析时作者的思虑相当周全,如专门论述了“我们也不能绝对地说车到山前就一定没有路,或许有路,但是,那条路多半是由你的父母为你铺好的”,从而将思路导向了深刻(必须注意,“或许”“多半”两词不可或缺),同时也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