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班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2018-05-21 02:56束磊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审美能力问题

【摘要】审美人格在创造性人格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培养学前儿童从小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将对其一生的人格完善奠定基础。正处于衔接阶段的幼儿园大班儿童,他们的审美能力发展在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创造方面表现出特殊性。我国教育者在幼儿审美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工具论影响,存在幼儿美术技能化倾向;美育活动形式单一,忽视其他教育与美育的联系,导致孤立化倾向;未能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最后,立足实践,笔者就大班幼儿美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

【关键词】审美能力 大班幼儿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26-02

一、大班幼儿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

幼儿园大班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和阶段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感知方面的特点

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审美感觉和知觉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幼儿对美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他们的思维直接受到知觉的影响,以单维的方式认知事物。这种感知是非逻辑性的,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大班儿童在审美感知方面的能力又体现了与3~5岁幼儿所不同的特征。他们虽然在内容和手法上不及成人丰富、娴熟,但与小、中班幼儿相比,体现出明显的快速反应性、迁移性、易于启发性。大部分儿童具有复杂的完型感知能力,在艺术活动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对教师的问题作出反应,更清楚地表达内心真实的审美感受,具备一定的独立性。

2.审美想象方面的特点

幼儿富于想象的特点是与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相联系的。“自我中心的思维必然是任意结合的。”“任意结合”即“不懂得事物的联系有其内在根据,把两件毫不相干的事物(或现象)按照主观意愿任意联系在一起”。如下雨与天在哭,青蛙出现在冬天,猫与老鼠合作等等,这些也都是想象的结果。“儿童的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感受性的时代。”相比之下,学前儿童中大班幼儿的想象力是最为活跃的,他们之所以富有想象力,除了“任意结合”的思维特点外,还与儿童的阅历狭窄而求知欲旺盛有关,当他们在不受任何思维、规则约束的情况下,更容易迸发奇妙的小火花。

3.审美理解方面的特点

审美理解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审美过程中对其客观世界的关系、对艺术活动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大班幼儿对童话中的各个项目要素的审美理解特点有:凭借已有的经验理解关键词以及重难点词语;理解长句子语义与人物对话时以听觉为主获得审美表象,并将其简化;理解人物的情感具有经验迁移性;理解故事主要内容注重整体,忽略细节。大班儿童对通话的“理外之理”的理解特点表现出深层寓意的多层次与多义性,理解人物形象意义的立体性。

4.审美创造方面的特点

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人只有具备了审美创造力,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审美创作热情尤其高涨,是大班幼儿审美能力中尤为突出的特点。以美术图画教学为例,幼儿不再是教师和家长眼里的“乱涂乱画”,而是在身心运动中体验乐趣,用不同方式、材料进行创作,尽情驰骋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用成熟的手法传递信息与情感。

二、目前大班审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

目前,幼儿园大班幼儿审美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教学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未能在审美活动中充分调动主体、环境、形式、教具等因素。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观察,列举当前大班审美教学中的问题及其成因。

1.审美活动教学方法:重技能的倾向

重技能,轻感受是现今审美能力培养中十分普遍的现象。技能化培养要求幼儿保持一定时间的训练量,对于意志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幼儿而言,高强度的训练很容易导致肢体的疲倦,精神的懈怠,情感的厌恶,被强迫的审美活动无疑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没有作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某某能力要从娃娃抓起”等标语已是当今家长普遍认同的主流观点,他们甚至不惜花费金钱和精力送孩子去报考艺术技能等级考试,但是如果在教学方法上只强调艺术审美活动的技能训练,轻视孩子感知美、享受美的权利,这无疑是违背了审美能力培养的初衷,也达不到理想的美育效果。

2.审美活动参与:教师主体的倾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和审美情趣。”但在实际教学中,幼儿的审美体验由教师“主导”,教师既是审美活动的设计者又是实施者。这样,幼儿所处的审美环境虽然美观、完整,但却导致幼儿参与少、感性体验少、对环境不感兴趣,教师想教不敢教,想放手去让孩子们做又怕他们完成不好的情况,“局外人”的角色定位(幼儿)让审美教育只能停留在形式层面。

3.审美培养整体性:缺乏审美人格的培养

《纲要》中还指出:“树立正确健康的教育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在信息爆炸式生产和传播的当今,良莠不齐的各种思想意识包围着幼儿,这时刻挑战着教师和家长的心理防线。丰富多彩审美活动就是一种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审美人格,降低不良思想侵害風险的方式。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整体性发展,只注重单一审美能力而缺乏审美人格的培养。以幼儿审美阅读为例,大班幼儿的阅读兴趣、需求、情感体验和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发展,但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幼儿文本阅读,认为无法理解,或者指导过于成人化,忽视幼儿阅读的梯度,这两种极端皆达不到以文促美,以情激美的效果。

三、大班幼儿审美教学策略

笔者结合幼儿园大班教学的实践经验,针对问题,综合提出三点应对策略。

1.避免灌输美育知识技能,注重丰富审美体验,培养审美习惯

以绘画欣赏教学为例,直接向大班幼儿灌输某一绘画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设置,这自然是不合适的,一是他们不能充分理解作品的含义,二是先入为主的单纯信息传递会束缚幼儿的审美想象。教师应先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整体感受,在向幼儿呈现绘画作品后,可以首先询问幼儿作品画的是什么,也可以通过让幼儿为绘画作品起名字等方式促进幼儿对画面整体性把握。再者,教育者在尊重幼儿自主体验的基础上,要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感知绘画作品传递的情感,让幼儿回答“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等类似问题,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逐渐培养幼儿主动感知作品的审美习惯。

2.正确处理审美教育中的师生角色

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必须融入教育活动中,但收效良好的教育必定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在审美活动中,作为被教育者的幼儿必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要避免“越俎代庖”。以角色游戏为例,如玩到“银行”、“超市”游戏时,许多顾客到“银行”取钱,再到“超市”买东西,“超市”的钱越来越多,“银行”要出现“倒闭”的危机,这个时候,教师要在一旁提醒:“你们超市那么多钱,放在这里恐怕不安全,为什么不存到银行里呢?孩子会领悟到并把钱存到“银行”,这样整个游戏又可以继续进行。游戏过程经过教师的提醒和从中协助而不是直接参与,顺利完成了。

3.多元化的审美活动,促进综合发展

在实际美育教学中,教育者通常是通过儿童绘本、儿童文学阅读、美术作品欣赏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美育。诚然,传统形式的专业化美育训练固然必要,但拓展其他形式的美育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无形之中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更能够实现“德智体美”综合发展的目标。教育组织者可以从大自然中引导幼儿积累审美经验,陈鹤琴说过:“小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到的知识经验当然愈多。”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多开展踏青、郊游的活动会让各种自然界美好的物、景,在幼儿的心中悄然定格。另外,随着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教育者逐步意识到幼儿教育不应该只将视野局限在幼儿园内,而应该更多的关注家园共育,让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通过亲子活动的方式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世界,用体验美的心去感受世界,用创造美的手去勾画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7-53.

[2]邓锦玮.在生态艺术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09):6.

[3]胡萍萍.大班幼儿审美之特点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33.

[4]刘之杰.试论儿童文学的审美性[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11.

[5]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6.

[6]徐海棠.浅谈综合欣赏活动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N].考试与评价,2010(19):88.

作者简介:束磊(1992-),女,汉族,安徽芜湖,小教三级,本科,安师大幼教集团金域蓝湾分园,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审美能力问题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