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朋辈教育”理念的新生导师模式创新研究

2018-05-21 02:56沙小梅陈文美张路正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朋辈教育

沙小梅 陈文美 张路正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朋辈教育在新生导师实践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提出朋辈导师应坚持“亦师亦友”的理念,创新的沟通方式,帮助新生合理规划学业,激发其学习潜能,引导其创新发展。

【关键词】朋辈理念 新生导师 教育模式的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09-02

新生入学之初,往往面临着生活、学习、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惑,从而产生不适情绪。大学专业教师主要传授专业知识,辅导员则需要一对多地应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的工作。为此,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新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其渡过环境的转换期和心理脆弱期,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朋辈导师具有容易被接纳、影响力度大、帮助范围广等特点,能够对新生的大学生活与学习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近年来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关切。

一、朋辈教育理念

朋辈包含着“朋友”、“同辈”的含义,指的是年龄相当,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比较接近的群体,其所关注的问题和看法也基本相同或相近。“朋辈教育(peer education)”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社会背景下,由于某些因素而引起有共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人在一起关注共同的问题、分享信息和观念的行为,从而达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1]。

关于朋辈教育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均有一定的研究。美国朋辈教育研究表明,朋辈伴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参与朋辈干预的孩子对烟草、大麻、酒精等违禁物品的抵御能力明显高于教师干预的孩子[2]。郝秀娟(2015)在《大学生朋辈学习互助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指出,大学生朋辈学习互助是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程肇基(2015)在《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中提出,朋辈互助是贯彻落实助人与自助的育人理念合乎逻辑的发展结果,在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等方面,切合学校育人的需要和大学生的实际[4]。

二、新生导师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不少高校为新生配备了新生导师,新生导师的身份较为广泛,有的是专任教师,有的是教辅人员,有的是高年级学生。但新生导师的职责相差不大,主要是对新生在专业学习、科研、生活、思想品德和其他方面进行为期一年的指导。新生导师制度的中心内容就是导师与被指导的新生,每个学期进行若干次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新生可将自己的困惑与导师分享,导师则就新生所遇到问题进行分析指导,解决其疑惑[5]。新生导师以德育人,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导师,通过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提升自己独立思考以及临场反应的能力。

虽然目前我国各大高校新生导师制的实施对于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上有较大帮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新生导师与新生年龄差距问题。学校所配置的新生导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年龄上的差异,新时代“90”“00”后新生的了解不够深入,生活背景不一致,价值观念不同,一般导师与学生难以实现顺利的沟通交流。二是新生导师与学生接触不够多的问题。普通新生导师往往是兼职人员,平时忙于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一学年往往只与新生见几次面,也很少深入新生的寝室、教室,不能真正了解新生的所思所想。三是新生与导师之间存在一定的抵触。大学新生往往崇尚自由,总是希望能够无拘无束每人管,对于新生导师的说教,难免存在抵触情绪,不利于建立信任的关系和开展深层次地交流活动。尽管新生导师与新生之间可以通过相互磨合、相互适应克服这种障碍,但磨合和适应期可能会很长,不利于新生导师制所应有成效的实现。四是新生导师数量不足,导师的指导方式仍比较单一,集体辅导的形式较为常见,很难做到个性化的指导,这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三、朋辈导师的工作优势

朋辈导师虽然没有高学历、高科研水平,但是朋辈导师与在校新生年龄相仿、心理相近、阅历相似,尤其是生活、学习的背景基本相同,就使朋辈导师具备了其他辅导形式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对指导和帮助本科生的顺利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朋辈导师在实践过程中,对于新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6]。

1.师生年龄相仿,接纳程度高

朋辈导师以高年级学生和年轻教师为主,且与受助者的年龄相当,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相似,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隔阂,新生容易接纳朋辈导师,容易相互理解,导师和学生能够快速建立信任的关系。朋辈导师能切合新生的实际需求,给予合理的意见建议,能够更好地引导新生的身心发展。

2.师生心理相近,干预时效强

朋辈导师与新生有着较多的共同点,了解新生所具有的生活和心理问题,能给新生以坦率、真诚的尊重和准确共情,能与新生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朋辈导师经常与学生接触,甚至入住学生公寓,对于新生出现苗头性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并提供相应帮助,特别是对于有些新生心理危机的发现和意外事件的预防有着重要的预警作用。

3.师生阅历相似,沟通效果好

有效沟通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有效沟通能够加深导师与学生间相互了解,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朋辈导师和新生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经历,对新生的学习、生活和情感均有深入的了解,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和平等的沟通基础,彼此磨合和适应期相对较短,朋辈导师和新生能够以共同的话题为基础,进而拓展到学习生活等领域,起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四、朋辈教育模式在新生导师中的创新研究

在新生导师制中引入具有相似背景的朋辈教育模式能发挥较好的教育作用,但是朋辈教育在国内仍然是一种新理念,一些高校虽然实行了朋辈导师制,但还不够重视,一些高校朋辈导师配备数量少,对导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够,导致朋辈导师工作任务重、综合素质不够强、指导效果不够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为了高校管理者要进一步重视朋辈导师,使朋辈导师能够潜心工作,不断提升各项能力,创新工作方式,加强对新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配齐导师队伍,提升工作能力

朋辈导师工作时间长,且事无巨细,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配齐配强,让朋辈导师能够一心一意服务学生。朋辈导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朋辈导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善于发现他们的一言一行的异常,以便从中发现学生在心理、情感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采取解决策略。朋辈导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且需具备一定的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7]。因此,一方面要严格选拔优秀的朋辈导师,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朋辈导师的培训,让朋辈导师能够不断拓展工作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2.创新沟通方式,深化朋辈关系

中国大学生的性格以内敛为主,在与人交流时,尤其是与老师交流时,往往不够主动。因此导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可以选择不同地点,比如导师可以主动到学生寝室与学生交流,亦可在食堂、咖啡屋等地方聊天。对于一些涉及隐私的话题,为了避免面对面的交流,则可以采用键对键的对话。因此,朋辈导师可使用新生青睐的新媒体与其进行沟通,如微信、QQ、电子邮件等,或通过非正式的座谈会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流,这种氛围所营造地和谐互动的朋辈师生关系,能够适时适度地促进新生心理的转变。

3.加强专业指导,合理规划学业

专业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即,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职业理想,提高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新生从高中应试教育转化为大学教育,往往对专业不够了解,他们亟需有人能为其介绍专业学习、制定学习计划、规划职业生涯。朋辈导师可以第一时间向新生介绍所学专业,并就大学的培养方案对其做一个整体的规划,使新生尽快熟悉所属专业的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培养目标,同时了解考研、就业的具体条件和要求,让新生对本专业的组成和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朋辈导师也可利用自己在专业知识领域的背景,帮助学生培养其学术素养,激发其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定制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

4.发挥榜样作用,激发学习潜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朋辈导师作为新生的导师,往往具有坚强乐观自强自立的性格,他们或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或奉献自我服务他人,或锐意进取艰苦创业,能为新生树立各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榜样,以朋辈的事迹感染新生,以朋辈的力量激励新生,可以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8]。新生与朋辈导师在平时的交流和接触的当中,会把朋辈导师当成学习的榜样。新生导师应坚持“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理念,在师德、学业、科研等方面做好表率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科研氛围,引导新生勇敢面对专业学习上存在的差距,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及奋起直追的信心,进而帮助他们尽快完成成长的转型。

5.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创新发展

朋辈新生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引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一方面,朋辈导师应在平时交流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积极加入学生社团、学生会、学生志愿者协会等群团组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锻炼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身各方面能力均得到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全面成长成才。另一方面,朋辈导师作为一种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能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可以在平时工作中向大学生传播创业价值观,于无形中解决他们在创业中产生的心理困惑和思想障碍,在大学新生中循序渐进地渗透与普及创业精神和创业知识[9]。

五、结语

朋辈导师制应用于新生的管理和服务,是高校学生教育走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一项有益尝试,朋辈导师相对于其他教师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朋辈导师要坚持“朋辈教育”理念,创新沟通交流方式,深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精准进行教育引导,才能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信瑜.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践反思与改革创新[J]. 江苏高教, 2016, No.189(5):61-64.

[2]李春暉, 任维聪. 大学生朋辈教育体系创建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9(2):98-99.

[3]郝秀娟, 王建亭, 刘健,等. 大学生朋辈学习互助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 2015(s1).

[4]程肇基. 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J]. 高教探索, 2015(3):27-30.

[5]王颖, 王笑宇. 本科新生导师制对大学生的影响路径及实施效果研究[J]. 教育研究, 2016(1):26-34.

[6]施翔. 本科“朋辈导师制”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36):21-23.

[7]宋强玲.大学生朋辈教育的优势及实践应用[J]. 教育与职业, 2014(11):68-69.

[8]胡爱明,刘庆林,王洪龙.朋辈榜样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功能发挥[J]. 学理论,2012(9):128-129.

[9]邵鸯凤. 朋辈群体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 才智, 2016(13).

基金支持: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7-2-9):基于“两微一端”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江西师范大学教改课题:全员育人理念下本科新生导师制的升华与发展。

作者简介:沙小梅,女,江西师范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讲师,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生物教学;陈文美,女,江西师范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命科学;张路正,男,江西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信息调研科副科长,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朋辈教育
朋辈教育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思考
高校网络党建的拓展与创新研究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书院制管理模式下朋辈教育体系构建探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党员朋辈教育模式评价体系的构建
试论社团戏剧活动对高职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朋辈教育在新生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