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的有效方法研究

2018-05-21 08:41温东鹏
读天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习状态学情分析教学过程

摘 要:学情是指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的综合。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中的其他部分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学情分析,一切教学目标的实施都不可能真正实现,只能是空中楼阁。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体,一切教学活动是围绕这一主体的主动参与学习展开的,只有当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习前的各种情况分析,才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完成各项学习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学情分析;学习状态;教学过程

一、 引言

学情分析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必然要求,学情分析是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必由之路,学情分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学情分析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保障,学情分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二、 通过“学情调研”分析学情

对每一次调研的结果要很好的处理,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在试卷讲评中得到纠正。因此,教师在讲评课上,要对具体问题讲清楚答题思路、错误原因及采取的措施,要结合各类题型中的典型例子,适时讲解答题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思维、如何答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同时,学生出错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有针对性的反复练习。

利用好每一次调研的成绩单,通过成绩单可了解班级整体的学情,如全班学生对这门课的投入时间、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在班级的排名及进退步情况,以便指导学生时心中有数。

三、 通过“教学观察”分析学情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学会“教学观察”技能,掌握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谓教学观察技能是指在课堂讲授或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目、有计划、有组织的感知,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学观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教法是否适应学生的需要,学生是否听懂了讲授的内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怎样等;通过教学观察,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哪些知识技能掌握得比较好,哪些还没有完全掌握,存在什么偏差和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以减少无效劳动,确保教学活动不偏离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观察的具体操作方式有;

A:听其言: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结构,设计一些有梯度、有层次、能引起学生共鸣深思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调整标高,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语言反馈及时了解学情,例如学生兴趣高昂时会激昂陈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按着教师课堂设计,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甚至遇到异议时会提出质疑。学生若听不懂或对本节教学活动不感兴趣,他们会沉默不语或者窃窃私语。

B:观其行: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听课理解情况及兴趣爱好会有不同表现:发现学生抓耳挠腮,眉头紧皱时就是向教师发出他已听不懂的信号;若学生俯头窥看,时不时瞟一眼老师时就是向老师发出他正在开小差,心不在课堂上;若学生躺在桌上,无精打采就是向老师发出他对这节课不感兴趣;若学生手舞足蹈,跃跃欲试就是向老师发出他对这节课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总之,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行动语言及每种行动语言反馈信息。

C:察其色: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情况,不但会以语言行动形式表现出来,还会以各种表情展现出来。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察言观色,若学生对老师教学感兴趣,学得轻松,他会笑逐颜开,思想轻松;若学生对老师教学不感兴趣,学得吃力,疑雾迷漫,他会眉头紧皱,表情呆滞,目无神韵,情绪低落。

所以老师应当及时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的表现作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调控措施,這种调控措施不是指责和批评学生,而是调整自己教学方式、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态度,善于聆听学生心声。

四、 通过“师生共同备课”分析学情

开展师生共同备课,是摸清学生认知水平与经验层次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某一单元备课中,请来几位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即将开展的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大致了解学生的需求状态和问题指向。

五、 通过“谈话法”分析学情

教师可以访谈学生家长、访谈其他教师,也可以直接和学生交谈。通过这三种访谈,可以对学生的成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还可以进行不同角度下的对比分析,大大增强了学情分析的可信度。

六、 通过“教师自传反思法”分析学情

同理心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首要条件。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只有充分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别人。教师可以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内心回忆、教育叙事、撰写自传等反思方法,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对自己学生时代的成长经历、关键事件、深刻感受、生存状态等情况进行反思,从自己的童年经验来分析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再结合自己的教师生涯,进行对比分析和反向思考,培养自己对学生的同理心。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推己及人。例如:当看到学生做题不理想时,我往往会抱怨:“这些学生什么都不会,基础太差了,怎么都教不会。”但是回想一下自己做学生时,是不是比人家强呢?经过这样的自我反思,就更能理解学生的状况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也会更加富有耐心。再如,周末布置作业时,自己可能觉得本科目不太多,但对学生来说,不只这一门作业。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学生,周末愿意写作业吗?所以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回顾自己的经历,换位思考,更能够摸透一个学生的心理。

当然,了解学情的途径很多。老师可在教学实践中,多留心观察,多总结经验,多开动脑筋,多关注学生,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设想、多实践、多记录典型个案,把多种的方法灵活运用,以达到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情感、学习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艳萍.浅谈学情“三”分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3(9).

[2]代晓玲.备课中的学情分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9).

[3]周一贯.“学情”,不该遗忘的教学资源[J].中国小学教育论坛,2006(6).

[4]王荣生.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12).

[5]周晓阳.基于“学情判断”的教育有效性观察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技,2010(2).

作者简介:

温东鹏,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状态学情分析教学过程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不沉默才是金
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提升阅读教学效益
大学生如何进行创新性学习和研究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