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是高中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物理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教师在高中教学中,提高自身水平也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物理在高中是基础课,也是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但物理有时重点难点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课堂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并且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一、 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方式传统
长期以来,教师受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缺乏互动,教师为主体学生成为被动学习模式,教师机械化的传授知识,在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离开教室,这种模式下学生和教师没有积极沟通和交流,这种方式直接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降低学习效率,学生没有积极性。
(二)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高中物理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后有大量的练习题,机械化的训练学生做题能力和做题速度,教师总是在课前出题考试或者提问,课中讲解,课下又是大量的习题练习,这对学生来说压力很重,而且有的学生似懂非懂,这对学生学习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三)教学设备不齐全
在高中物理中,教师总是带着书本来上课,一板一书一笔,有的学校因为物理实验资源设备不足,不能很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有时教师在讲台上,学生在台下,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在这样的实验中,教师不能很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高中的学生中,女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学生有时注意力不集中。
二、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策略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时的教学方法简单,有时教师讲授的新知识学生不能吸收,学生学习效率低,教师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找到解决对策。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多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索欲和求知欲,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物理。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活动展开之前,将多媒体设备打开,利用综艺节目类、科学类节目激发学习兴趣,将学生思维拉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课前播放综艺节目《加油向未来》,这里都是有趣的大型试验和小实验,既拓展了知识,也集中了注意力,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关掉并进入讲授新课的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导入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短片进行导入,用这些“吸引”的办法让学生的思维跟紧教师,并且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想要让学生喜欢上物理,教师可以在课下多展开物理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增加对物理学科的信心,提高学习物理积极性。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下成立物理社团,社团里成员策划活动,教师为社团组长,然后学生们报名参加,教师和社团成员一同组织,可以去社区举行,也可以在校内举行。教师可以设定内容如:物理知识演讲、物理实验、物理知识背诵等。教师还可以在课上邀请社区内的工程师以及从事科学事业者,让学生充分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上接受的知识更多、更广。
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还能积累社会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置身物理中
高中物理是比较重要的学科,所以教师要注重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物理,搞清物理现象,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己动手,训练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不再依赖教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这样学生对学习物理会更有兴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置身在试验中,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想要解决现在教育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就应该用更多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开展各项课内外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物理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力想象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创建情景课堂以及趣味性课堂,利用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方式,解决在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率。高中物理教师用这些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将物理生活化,带给学生更加亲切的感受,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的印象,教师还应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柳春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现状及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4).
[2]陈运保,路庆凤,罗东波.河南省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状况的调查研究[J].学科教育,2003(08).
[3]张武威,黄宇星.“思维导图”在物理学习“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探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作者简介:
李伦辉,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儒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