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与展望:新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

2018-05-21 09:35范周关卓伦孙巍
出版广角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范周 关卓伦 孙巍

【摘 要】 2017年,在政策驱动、资金导向、技术革新、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带动下,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更为明显,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消费升级、文化科技融合、文化业态转型持续深入。与此同时,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文化人才结构性失衡、文化金融成熟度较低、文化资源集约化程度不高、文化科技含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仍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2018年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重要增长点,在政策红利推动下,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的跨界合作将更加深入,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将愈加成熟,中华文化国际化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关 键 词】文化产业;政策;转型升级;跨界融合

【作者单位】范周,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关卓伦,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孙巍,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4.001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带领人们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被正式写入党章,与制度、道路、理论、体制并列,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认知程度与重视程度迈上新台阶。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80亿元,其中,根据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4万家企业调查的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名义增长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速提高4.4个百分点,依然保持较快增长[1]。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逐渐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文化产业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产业转型升级增势强劲,产业发展集聚化、数字化、融合化、特色化趋势显著。

一、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整体概述

2017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关键一年。在政策驱动、资金导向、技术革新、需求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牵引力、驱动力更为明显,文化产业正以其日渐丰富的产业形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位置。

1.顶层设计:十九大明确新形势,文化自信凸显核心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精辟地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对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了战略安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拥有绿色环保、附加值高、消费群体广等诸多特点和优势的文化产业在未来必将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一方面,文化创新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创新不仅是十九大报告的主线,还是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文化原创力与创新力得到有效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由快速增长期转为质量提升期,文化消费者对多层次、高品质的文化内容消费正在崛起。另一方面,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发展的意义做出新的历史定位,提出新的文化使命。这既表现在主流媒体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大大增强,也表现在互联网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之一,其内容建设正不断完善。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实施,为我国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十九大报告中贯穿了“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增强社会和公民广泛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力量。2017年我国文化自信建设硕果累累,一方面,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扎实推进。随着《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是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底气。2017年希腊、越南、保加利亚、以色列、缅甸5国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揭牌或启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总数达到35个。文化自信不仅深入人民群众心中,还推动中国形象走向世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2.深化改革:引导监管双轮驱动,体制建设深入推进

首先,文化政策宏觀定调指引发展方向。一是系列政策的联动实施。在《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引下,2017年,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一系列细分领域规划相继出台。二是积极推动文化新兴业态创新发展。继2016年底数字创意产业被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后,2017年4月国家又将“数字文化产业”以政策发布的形式向社会传递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的强烈信号。

其次,文化法制监管路线更加明晰。一是文化立法全面开花。2016年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出台,2017年这两部法律进入实施阶段,《国歌法》《公共图书馆法》也于2017年颁布通过,文化立法步伐加快,文化产业母法颁布指日可待。二是文化监管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对于文化新兴业态,国家在鼓励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监管力度,对网络视听市场、营业性演出票务市场、迷你歌咏亭市场、点播影院院线行业等做出及时的规范治理,促进文化的法制化规范和制度化监管,产业政策时效性不断增强。

其次,文化市场“放管服”改革继续深化。一是新兴文化业态监督力度增强。2017年政府坚持放管结合、服务与监管并重,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先后制定修复《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4部规章,完善新兴文化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二是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更为科学。财政部、中宣部等部门先后出台系列关于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的政策,不断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三是民营文化企业进入文化市场热情高涨。2017年10月底,沪深两市文化传媒板块有119家企业上市,总市值近1.6万亿元。其中,2016年7月以来通过IPO登陆资本市场的文化传媒企业有52家,占比超过40%。文化产业成为创新创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2]。

3.产业发展:整体保持高速增长,科技带动行业变革

首先,从文化产值发展相关情况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为20163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22.9%,文化产业整体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国民文化消费需求迅速增长是推动文化产业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表明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服务性消费比重显著提升,激发国民文化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然而,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近两年来我国“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比重均高于“文化产品的生产”比重,这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目前仍然处于“微笑曲线”理论中产业链的低端,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文化产业的产品附加值、知识产权意识、品牌与服务意识仍需进一步提升。

其次,从地区文化发展相关情况看,2017年上半年,东北地区出现-2.5%的增长情况,东部、中部、西部同比增幅分别为11.6%、11.1%、16.3%。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正在缩小,但由于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整体良好发展的因素之一。

再次,从行业发展相关情况看,行业发展步伐整体加快,科技引领的产业融合日益深化。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的6个行业分别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增长32.7%)、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增长16.8%)、文化艺术服务业(增长14.7%)、文化用品的生产(增长13.2%)、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增长10.5%)、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增长10.5%)。而2016年全年仅有三个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表明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双轮驱动”,文化产业整体回归快速发展轨道[3]。2017年正值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之年,在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下,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5503亿元,增长36.0%,位居文化及相关产业增长速度首位,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此外,其他文化行业类别中科技引领的子行业发展迅速,如广播行业中移动端收听比重日益增长,2017年移动电台用户规模达到2.6亿;文化艺术培训服务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2017年内容付费用户规模预计达1.88亿人[4]等。这些都表明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的行业发展思维不断渗透,跨界融合、科技引领日益成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4.科技加持:数字创意加速引爆,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2016年底,国务院在《“十三五”国家戰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肯定了数字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关键性地位,并提出到2020年,数字创意产业应该成为重点培育的五个产值规模达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7年10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超7.5亿,网络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是“引爆”数字文化产业的导火索。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文化产业将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并不断催生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创意产业正在加速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随着“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如腾讯的数字科技研发与数字创意产业深度跨界融合、敦煌石窟壁画彩塑的数字化等产业间的协同开发将会越来越多。

5.跨界融合:产业交融持续深化,大文娱迎来大布局

业态转型和企业洗牌并行是2017年的一个重要特征。一方面,文化产业不再独立发展,而是与传统业态融合,促进了其他行业改造升级,创造出更多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技术变革提速导致业态迅速变迁,进而导致企业洗牌,企业生命周期变短。

2017年,互联网公司不断加码大文娱,“互联网+文化”融合,随着互联网企业纷纷入主文娱产业,文化产业格局迎来新一轮排列组合。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与文化企业合作,不断创新“互联网+”商业模式,甚至与文化企业进行了横向合并和跨界整合。3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资收购中国最大演出票务平台大麦网;7月,其又收购在线售票平台淘票票,阿里正式跨界布局大文娱板块。9月,阅文集团在香港上市,其背后正是间接持有65.38%股权的腾讯[5]。

二、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突出问题

1.对标主要矛盾,文化发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文化产业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

一是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这集中表现在供需不平衡、区域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几方面。

在供需不平衡方面,当前的文化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粗制滥造、同质化倾向、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这导致文化产品有效供给短缺和无效供给过剩。以电影产业为例,2017年上半年,国内共上映221部影片,其中国产片169部,进口片52部。尽管国产片数量远高于进口片,但国产片票房仅占总票房的38.49%,远低于进口片[6]。近几年都是同样的情形:2016年中国国产电影产量944部,上映率仅为40%,而美国电影产量789部,上映率却高达91%[7],这说明国产电影的供给端存在大量与实际需求并不匹配的无效供给、过剩供给。

在区域与城乡不平衡方面,当前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东西部地区差距明显、城乡差距显著。其中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乡镇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但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落后,文化消费水平也较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得不到满足,处于民族地区、西部地区的广大乡镇依然是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硬骨头”。

二是文化发展不充分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不充分、科技发展不充分、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几个方面。当前,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艺创作、影视生产、装帧设计等屡见不鲜,但借助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和科技平台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内容开发却不够充分。这既体现在形式单一,也体现在内容存在偏差。2017年手游“王者荣耀”陷入“歪曲历史” 旋涡,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发文批评;2018年开年大戏《赢天下》也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秦朝历史现象。

2.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产业人才需求越来越高

在文化领域,随着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细分化,社会对专业型、高端型、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同时,跨界融合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常态,“文化+”渗透进入教育、建筑、制造等各行各业,对文化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高校人才教育取得了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200所高校招收文化产业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但一方面是“人才稀缺”频频引起社会关注,另一方面则是相当数量的文创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这说明文创人才的问题不仅是数量和质量的问题,更是结构失衡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继续探索出一条在适应文化产业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实践、多维创新的发展之路至关重要。

3.资本成熟度低,产业与金融资本融合需深入

在资本方面, 目前中国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度还比较低,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处在比较早期的阶段,资本动作的成熟度比较低。这主要是由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性决定的:文化产业的盈利周期较长,但资本投资方期望的回报周期又比较短,因此资本投资方需要更有耐心、更专注、更专业地投身于文化产业。据统计, 2017年前三季度文化传媒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186起,同比下降29.28%[5],这说明资本投资方对文化传媒行业的兴趣已归于平淡。

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融合程度低还表现在文化产业的投资来源较为单一。目前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有政府牵头或国有资本、上市公司、创投机构成立的文化产业基金,虽然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正趋向于多领域、多形式融合,但我国在文化产业投融资领域,财政投入依然为绝对主导。

4.文化资源分散,产业协同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文化资源比较分散,产业协同和集约化程度不够,产业集中度较低,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文化产业链条长,在发展过程中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贯通比较困难,这不仅阻断了不同部门间的协作,还不利于产业组织的聚合。第二,对文化资源的认识尚浅,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地区的文化资源利用度和整合度较低,文化元素处在一种游离分散的状态。许多地区在开发中只注重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眼光,不注重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使得原本具有重复和可持续开发潜能的资源变成一次性资源。

5.文化科技含量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差距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在3%左右,而美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早几年就已达到11%。在科技创新领域,我国文化企业依然存在积极性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有限,企业要研發大量的高新科技,还要投入人力及资金,并且消耗周期较长[8],再加上用于再生产的内源及外源资本相对紧张,因此无法在短期内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这就导致了部分企业核心技术长期依赖进口,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这种情况尤其常见于广大的中小微文创企业。

三、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1.深耕细作,文化产业将成经济重要增长点

“十三五”规划指出,2020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巨大的消费潜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等都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的光明走向。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始终以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的增速增长,呈现逆势而上的猛烈势头。截至目前,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已经突破3万亿元大关,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增速也远高于2016年同期。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重要机遇期,文化产业作为新时期的朝阳产业,正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将迎来黄金期,“互联网+”、数字创意产业、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共享经济、知识经济、付费经济新潮涌动,随着优质IP、网络直播、移动电竞等新兴业态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将迎来新一轮资本竞相追捧的热潮。同时,2018年也会是我国文化产业进入深耕细作的一年,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产品的融合将会更进一步,文化与其他产业间的跨界合作将会更加多元,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新一轮发展中的领军者、排头兵。

2.转变思维,政策红利拓展文化发展新空间

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表明人民群众对当下的精神文化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是红利更是机遇。政府的推动、资本的力量、技术的创新,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动力[9], 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文化产业将始终离不开宏观文化战略的指导和引领。

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专项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无论是浙江的“万亿元产业级”政策,还是上海的“文创50条”,都针对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相关经济和金融政策等内容做出重点扶持意见。2018年,政府宏观调控思维会更加注重从“传统思维”向“产业思维”的转变,摒弃以往直接给钱给物的补贴方式,转而通过税收政策、激励政策、引导政策的杠杆效应,给予文化产业更宽松、更公平、更普惠的发展空间。

3.破体入魂,“文化+”撬动文化经济新蓝海

“文化+”的融合发展态势是2017年中国文化产业的显著特征,文化艺术向社会生活、实体经济全面渗透,文化产业可以独立存在,但更多时候却表现为“魂”,为其他产业之体赋予能量,用文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一方面,“文化+”将更全面,文化的触角将触及各行各业。以“文化+旅游”为例,《2017特色小镇行业大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特色小镇中,旅游发展型特色小镇占比50.4%,历史文化型小镇占比18.1%,而工业发展型仅有15%。“文化+旅游”型小镇占比将近70% [10]。2018年全国特色小镇将更加突出“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文化+”将更具深度。这具体表现为内容、形式、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全方位“文化”化,从“浅度融合”到“深度融合”,是产业形态更集约、产业组织更高效的过程。2018年,“文化+”将更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只有通过融入一定的文化内涵,使产品和服务具有更明确的文化属性,才能适应越来越细化的市场需求。

4.创意无价,数字科技赋予文化发展新想象

随着科技在文化创意领域逐渐实现广泛应用,新技术也在引领传统文化产业走上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新技术与文化创意的结合将带动更多形态的产品创新。2018年,科技的进步将为文化发展赋予更多想象,科技为文化产业提供内容和形式的更多可能,文化成为提升科技产业竞争力和价值追求的重要引擎,是推动科技产品文化化,培育当代产业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2018年,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柱。以数字创意产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成为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将制定数字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馆内的信息化管理、数字服务水平;音乐和影视行业将更关注数字渠道的利益分配方式,在内容创作者与平台之间涌现更多服务于数字音乐的科技企业;人工智能也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思、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值得关注的是区块链技术,2018年这项技术将更加成熟,在知识产权保护、教育领域等方面发挥突破性作用。

5.生生不息,“互联网+”赋能文化产业新发展

自2015年“互联网+”概念首次被提出以来,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的关系日益紧密。从以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对文化企业的投资布局可以看出,“泛娱乐”产业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互联网+”对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全产业链。2018年,大量资本将持续涌入文化产业,“互联网+文化”的跨界融合将不断加深,通过不断加码投资,探索“文化+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

数字文化产业也将蓬勃发展。2017年,我国文化部出台了首个具有“数字文化产业”概念的政策文件《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鼓励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完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体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文化领军企业。网络文化产业作为数字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也将继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并形成更为成熟的商业模式。

6.扬帆出海,中华文化国际化迎来重大新机遇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为未来几年“一带一路”的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后期建设与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海外文化传播机构的建设与文化品牌活动的推广为“一带一路”搭建了有效的国际文化展示与交流平台。2018年,在“一帶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国际化将迎来重大新机遇。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对外文化贸易规模将不断扩大,文化企业对外合作领域将不断拓展,中华文化“走出去”必将迈出更加坚实的脚步。

天高任鸟飞,新时代下文化产业肩负着重要的文化担当与使命,但其核心任务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否则就是无源之水。2018年文化产业要继续保有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要有工匠精神,要深耕细作,提质增效,这是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立身之本,更是成就百年基业、弘扬中华文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 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1. 4%[EB/OL]. (2017-10-30)[2017-12-20].http://www. stats. gov. cn/tjsj/zxfb/201710/t20171030_1547444. html.

[2]人民日报. 2017年中国文化建设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EB/OL]. (2018-01-02)[2018-01-

10]. http://www. ce. cn/culture/gd/201801/02/t20180102_27516826. shtml.

[3]光明日报. 如何看当前文化产业发展态势——2017年上半年文化产业数据评析[EB/OL]. (2017-08-12) [2018-

01-03].http://www. 360doc. com/content/17/0812/13/1302411_678625738. shtml.

[4]艾媒咨询. 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EB/OL]. (2017-12-05)[2018-01-27]. http://www. iimedia. cn/59925. html.

[5]年度盘点:2017年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全景图[EB/OL]. (2017-12-27)[2018-01-03].中国经济网, http://www.ce. cn/culture/gd/201712/27/t20171227_27452509. shtml.

[6]大数据解读2017上半年中国影市[EB/OL]. (2017-07-30)[2018-01-03]. https://wenku. baidu. com/view/c39567b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5. html.

[7]2017年我国电影行业供给和需求分析[EB/OL]. (2017-07-08)[2018-01-03].http://free. chinabaogao. com/chuanmei/201707/0N2WVR017. html.

[8]周鹏娜. 我国科技创新的差距及其原因[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5):19-22.

[9]2018年文化产业前瞻:天高任鸟飞[N]. 光明日报,2018-01-10.

[10]2017特色小镇行业大数据报告[M]. 北京:前瞻产业研究院,2017:2-3.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