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根生
近日,河南开封聘请国际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该市营商环境进行评估。有专家评议:如此这般用数据把脉为政府改善营商环境找痛点,反映了政府治理理念开始向用户导向转变,是一种“用户思维”。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改善营商环境,而且首次提出要邀请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比如有些地方“新官不理旧账”,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更伤害了当地营商环境,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邀请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有利于从源头改善营商环境。实际上,这也是要求涉企政策制定能多些“用户思维”,不能习惯性“自说自话”。
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在商业价值链条中,离终端用户越近越有价值,越容易形成产业链控制力。所谓“用户思维”,就是从服务对象需求出发,坚持“客户体验至上”,把商业价值建立在客户价值之上。营商环境是个综合体系,政策及法规制度是最重要的条件,政策法规好,营商环境才能好起来。“鞋子好不好,只有脚知道”。优化营商环境,自然也最需要多些“用户思维”,把邀请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变成常态。
今年,江苏省物價局将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严格落实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严厉查处不执行优惠减免政策、扩大范围重复收费、对已取消收费项目继续收费等违规行为。去年江苏问责涉企乱收费,为企业减轻负担超114亿元。如今再度剑指涉企乱收费行为,企业负担有望更轻些。但不执行优惠减免政策等问题屡治屡犯也说明,“上面政策很好,下面办事好狠”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治。查处乱收费,也要多些“用户思维”。乱收费症结在哪里,企业最有发言权。邀请企业家参与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问责办法,对于找准痛点根治违规收费乱象,优化营商环境,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这些年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各地营商环境在大幅改善。但与“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要求比,还有不少差距。差距在哪里?主要集中在各种隐形壁垒还不同程度存在。比如在政策允许进入领域或行业,人为设置种种准入条件以抬高门槛;对新兴领域或行业,以加强监管为由予以限制。隐形壁垒不断出现也反映出,各项改革举措和政策的“用户思维”还不够。如果事前邀请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那些“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应会少很多。
政府不再凌驾于市场之上,市场才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简政放权,是优化营商环境之关键。厘清权力清单,为政府权力设定边界,是基础性举措。问题是有些地方厘清权力清单往往是“自我裁量”,放权成了“数字游戏”。从单子上看,上级部门下放的权力多达数百项,但对基层没什么用,所放权力与基层及企业需要不匹配。多些“用户思维”,把邀请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变成刚需,才能真正让放权让利之“痛”换来企业和百姓创业创新之“爽”。
拼资源时代已经过去,优化营商环境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战略选择。谁“用户思维”更强,涉企政策更符合企业家需求,谁就会拥有更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