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元点

2018-05-21 11:24贾兆帅王顺洪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高校

贾兆帅 王顺洪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对95后大学生群体进行点评,作出了重要的基本判断:“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当代95后大学生核心特征的科学概括,又深刻体现出党中央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这一重要论断既具有内在科学的逻辑关系,又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本遵循。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判断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5.018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5-0086-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征程上,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地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首要的是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征作出一个科学准确的基本判断,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元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对当代“95后”大学生群体作出了重要的基本判断: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2]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当代“95后”大学生群体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当代“95后”大学生群体基本特性的敏锐判断和科学界定。这一重要的基本判断准确抓住了“95后”大学生群体最核心、最关键的基本特性,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和基本遵循。

一、习近平总书记基本判断的重要论断是当代大学生核心特征的科学概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高校视察,每次视察都会深入大学生当中,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关心指导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青年学生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爱回信的群体,多次专门给青年学生回信,为青年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95后”大学生群体的基本判断,从当代大学生中来,准确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核心特征,符合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具体实际,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关心关注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黨中央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青年学生了解青年学生的具体体现。

当代大学生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群体,被称作是互联网时代和移动通讯时代的原住民,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已经成为了“95后”大学生的重要生活方式和人格世界观养成的重要载体,这一群喜欢“二次元”文化的青年学生并非“颓废的一代”、“不堪大任的一代”甚至是“垮掉的一代”,而是“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

1.当代大学生是可爱的一代

当代“95后”大学生可爱,并不仅仅因为他们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更因为他们开放自信。与互联网无缝对接的“95后”大学生,从互联网上汲取了海量的多元信息,知识结构更加丰富,对新鲜事物充满无限好奇,兴趣爱好广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思想认识开放,多元包容,喜欢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宽广且活跃的交流互动,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迷信权威,也喜欢运用自媒体进行个性化展示,个性张扬,期待得到广泛关注;他们更加渴望自由独立和被尊重,不太喜欢受到传统权威主体(如父母、老师等)的强制性束缚和约束。由于国家发展形势整体向上,所以与父辈或前辈相比,“95后”大学生对于自身未来目标更为高远。[3]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95后”大学生,被打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拥有着与其他年龄段人群所不同的性格特征,这恰恰是他们的可爱之处。因为与众不同,所以可爱,将来他们也会对整个社会的形态带来重大影响和改变。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当代大学生是可信的一代

可信意味着当代“95后”大学生更加理性平和、乐观阳光,可以托付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95 后”大学生的总体思想状况上看,整体呈现出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对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充满信心。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持续积极、健康、向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深化。[4]当代“95后”大学生的成长是伴随着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使得这一代大学生不仅深刻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使得他们可以以一种平视眼光和平和的心态看待西方、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会让“95后”大学生更加有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感。根据国际教育慈善组织Varkey Foundation委托调查机构对全球20个国家的年轻人(15-21岁)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访的中国年轻人中70%认为自己生活幸福,这一比例与欧美发达国家略高;在对世界的认知上,中国年轻人则明显比发达国家的同龄人乐观得多,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世界正在变好;在问及你是否认为你的国家适宜居住时,只有1%的中国受访人明确选择不适宜,66%认为适宜,明显比法国、意大利等不少西方国家乐观。[5]这些数据可以看出“95后”的年轻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是很强的,尽管受到移动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正反两面冲击,但总体上能够科学看待社会主义的中国和资本主义的西方世界,不迷信西方资本主义和西方发达国家。同时,还可以看到,当代“95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热心公益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志愿者活动,有较为强烈的意愿去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

3.当代大学生是可为的一代

可为就意味着当代“95后”大学生拥有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绽放青春、挥洒汗水、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和无限空间。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6]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提出,今天高校学生的人生黄金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亲自参与这个伟大历史进程,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实乃人生之大幸。当代学生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无限光明。[7]习近平总书记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融合统一在一起,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和战略角度指明了当代“95后”大学生群体的历史方位,为当代“95后”大学生描绘了广阔而又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奋斗蓝图,激励当代大学生珍惜青春韶华、打牢奋斗基础,未来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同时,当代“95后”大学生在学校中也好学上进,重视学习,热爱学习,重视自身全面发展,对如何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较为清醒的认识,除了传统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学习实践外,更倾向于利用互联网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视野更加开阔,这些都为当代“95后”大学生未来可为、能为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习近平总书记基本判断的重要论断具有内在的科学逻辑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当代“95后”大学生群体基本判断的重要论断,核心关键词“可爱”、“可信”、“可为”之间存在着辩证的逻辑关系,这三个方面既是对当代“95后”大学生真实情况的集中概括和深刻总结,更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行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同时也闪烁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光辉。习近平总书记的基本判断正是对“95后”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特征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情及理,同时也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群体成长成才过程中实现由感性向理性跨越的发展基本脉络。

1.可爱是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的第一阶段特征:天然感性表征

可爱是青春的典型标识,更是青春的首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8]当代大学生因为富有朝气、富有梦想而可爱。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充满无限活力,朝气蓬勃,毛泽东同志1957年11月访问苏联期间,就对青年人作出形象的比喻“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同时,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向往,富有五彩斑斓的梦想,梦想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和勇往直前的源泉。富有梦想就更加充满活力,为了实现梦想而时刻准备着,不畏艰难,勇于开拓,打好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可爱是青年思想行为的本色、底色,是青年天性、本性的自然反映。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应该更需要具备可爱的特征。青年学生可爱的本性特征,不仅因为他们充满梦想和活力,更是因为他们勤于将青春梦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勤学敏思好问,充满着对未知真理的好奇并乐于去不懈探索未知的科学领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可爱展示的是青春的力量,不畏艰难、不怕辛苦,敢于拼搏、乐于奋斗,追求上进、勤于追梦,为了将来成为社会栋梁而脚踏实地打牢基础,勤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青年大学生因奋斗而可爱、因拼搏而可爱。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鞭策广大青年:“青年朋友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9]。这实际上是对当代大学的感性认识,体现着当代大学生的外在感性表征,可爱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由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的基石。

2.可信是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的第二阶段特征:迈入理性阶段的门槛

20岁左右正是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通过科学的教育引导、培养锻炼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实现由可爱向可信的提升和转变。人才培养就要坚持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是第一位的要求。“德”是实现可信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10]德高之人才可信,德好之人才能信。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第一位任务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目标要求。可信体现的是高校人才培养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必须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1],而不能培养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见,可信是可爱基础上的升华,可信又是可为的前提,为可为做好了方向上的保障。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需要跨过的第一道关键门槛就是做到可信,可信就意味着找准了人生奋斗的方向,逐步实现了思想上的成熟,能够立场坚定、明辨是非。

3.可为是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的第三阶段特征:理性阶段的终极目标

可信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可为,关键是要发挥作用。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目的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因此,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为大学生搭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拓宽学生的发展视野和实践能力,不做禁锢于象牙塔中的“书呆子”和眼高手低的“纸上谈兵者”。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需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多元需求,增强时代特色,反映时代需求,培养既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当代大学生需要在明确国家、社会需要什么样人才的前提下,找准提升专业素养的短板,全面提升专业知识基础和专业能力素养,积极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将来大有作为做好准备、奠定基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更要激发大学生的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和时间观念,引导大学生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尤其重视实践育人工作,鼓励引导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人民的现实需求,在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增强实践本领,简而言之就是要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更广泛地“接地气”。可为是可爱、可信的终极目的,可爱和可信必须要为可为服务。

总之,可爱、可信、可为是依次递进的关系,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或缺。可爱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本色,可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风帆”,可为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彼岸”。可爱为可信打牢基础,可信为可爱指明方向,可爱与可信是可为的前提,可为又是可爱与可信的最终目的。所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按照“可爱、可信、可为”的工作目标方向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实践,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尊重大学生成长规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2]。

三、习近平总书记基本判断的重要论断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基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需要常抓常新、常抓不懈的教育艺术,绝不是单纯片面的冷面教育,而是要实现感化学生、教育学生、鼓励学生、鞭策学生。[1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当代“95后”大学生群体重要基本判断的论断,是时代性与规律性的统一,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本遵循和新的方法论,为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供给侧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南。

1.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坚持尊重个性、引导个性、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需要,也是教育本身的需求。[14]当代“95后”大学生是可爱的一代,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和个体特性,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和移动通讯时代熏染下形成了“新新人類”式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生活模式,大大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乃至社会对新一代青年群体的基本认知。“95后”大学生所彰显的时代个性和个体特性,为很多父辈或社会人群所无法理解,没有真正认识到这实际上“95后”大学生在成长历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范式。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人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把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个性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15]要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首要的就是应该坚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主动去了解掌握、分析研究这种“新新人类”范式,弄清楚这种新范式产生的时代根源、具体特点和发展路径等关键问题。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对社会中的所有人群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处在接受新事物最前沿的青年学生更容易被改变,这也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随时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善于捕捉这种变化、尊重这种变化,既尊重大学生群体的时代个性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每个学生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以开放的姿态坚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疏而不堵,这样才能赢得受教育者的尊重,赢得当代大学生的接纳甚至信任。同时,也要善于引导个性,尊重个性并不意味着放任个性,而是要在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大学生的个性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任由大学生的个性无原则地发展,失去了个性发展方向的把控,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尊重个性和引导个性实质上就是尊重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这是当前和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石。

2.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坚持平等互动、强化朋辈教育

当代“95后”大学生是可信的一代,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坚持信任和平等心态去看待今天的教育对象,基于信任前提下的平等交流互动是与当代大学生打交道必须掌握的基本路径,用学生喜欢的语言和方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传统意义上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主体应尊重客体抉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地位,合理赋予客体民主权益,切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压制客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16]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更要相信学生,相信当代大学生群体总体的基本认知、判断能力、价值取向等等,减少不必要的强制性教育措施,增加柔性教育手段,坚持做到与学生交友、交心,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效果。平等互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有助于尽可能降低大学生的逆反情绪和抵触情绪,也利于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对于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协同治理更应该注重协商性的、对话性的柔性方式。[17]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学生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同时也可以成为主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善于引导大学生开展朋辈教育,相信学生可以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教育自我、发展自我。朋辈教育具有示范功能、自省功能、互动功能等育人功能[18],应该积极构建完善的朋辈教育体系,发挥好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班委会等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积极作用,加强学生的朋辈教育力度,在学生群体中也发掘和塑造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典型,发挥好榜样的力量和自觉的力量,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生活氛围。

3.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坚持协同联动,构建“大思政”格局

当代95后大学生是可为的一代,未来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这就意味着需要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培养,实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目标,这就需要各方协同联动,发挥育人合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度。一是要实现高校内部协同联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19]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拳头效应”,集中一切可以发挥作用的力量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和育人质量,朝着同一方向集中发力,不能只让思想政治工作者“孤军奋战”。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建设,实际上就是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化整为零,融入各项工作中,这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教书、科研、实践、管理、服务、文化、组织等七大平台各自的目标任务,彼此之间分工明确、协调运行,避免混乱无序和内部消耗。二是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同教育手段之间的协同联动,传统的教育手段要与“互联网+”新手段实现有机互动,积极运用好新媒体、自媒体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有效教育手段,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20],及时回应社会问题和学生困惑,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教育范式和工具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三是要实现高校与社会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协同联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工程,又是连接着社会亿万普通家庭的民生工程,高校自然责无旁贷,社会也应负有共同责任,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1][11][12][20]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7]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 ,2017-01-03(2).

[3]孙慧等.“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浅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5(9):39.

[4]万玉凤.大学生心系国家立志成才意愿强[N].中国教育报,2015-05-30(1).

[5]网易数读.这一代95后更爱国?多数相信社会公平宜居[EB/OL].[2017-02-23].http://data.163.com/17/0223/12/CDV7H0GR000181IU.html#.

[6][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5,173.

[8][9]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13]李洪雄,于明. 基于辩证思维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6):130.

[14]汪育文,褚惠萍.基于大学生个性发展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9):74-75.

[15]王畅. 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D].辽宁大学,2014:29-32.

[16]张景聪.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民主性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5):163.

[17]肖建国,范明. 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协同治理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2):83-87.

[18]张勇等. 激活朋辈教育功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2):114-115.

[19]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

[责任编辑:庞达]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工作高校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