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叮当
十六岁时,我手里的钢笔被父母强制性地换成了画笔,但我的青春却从彩色变为了灰白。甚至,我开始在人生的版图上肆意地勾勒起潦草的笔触,描绘着关于叛逆的故事——上课睡觉,下课疯玩,自习课听音乐,周末去网吧……总之,我就是不学习,不读书。
我知道,自己终究还是要在人间生存的,并且根本无法躲开考试这件事。
可是,当时的我就只会说这些话:“嘿,把你的作业借我抄抄,考试的时候给我一份答案啊!”“我请你吃零食,再不然一起去溜冰咯!”……运气好时,学霸们无暇跟我“讨价还价”,他们会直接把作业本丢给我,然后继续埋头去做下一套习题。运气不好时,我就会碰到无视我并且对我嗤之以鼻的同学。有一次,我就在学校的厕所听到有人议论我说:“对,就是那个叮當呀!她怎么那么恬不知耻,一事无成,还总打扰别人学习?”
怎么说呢?在那一瞬间,本就因学习而有些暴躁的我,被这样的一句话“点燃”了。我紧紧地攥着拳头,想去宣泄,去咆哮,去打一架。可不知怎么的,我根本没勇气推开那扇门,因为,那是我第一次明白:何为羞耻,何为没有资本。
成绩的确不能代表一切,可是,学识却能赋予人底气。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这是我切身体会到的。在我以为放弃自己也没关系时,在我被人看轻、连哭喊的声音都要“调成静音模式”时,我真的好像一夜之间就醒悟、长大了。
至少,我终于下定决心,要让自己的一双手既会写字,也会画画。我不再混日子,每节课都乖乖听讲,天气最冷时都坚持画水粉画。至少,我终于下定决心,要让自己的一颗心里既有达芬奇,也有牛顿。我不再胡闹,每套习题都认真做,天气最热时都乖乖坐在书桌旁。这种坚持不仅让我的成绩有所提升,还赋予了我些许勇气。至少,我终于能开口对父母撒娇:“今天,你们去补习班门口接我吧!”
怕是很多人都想不到,这样的一句话,我曾在心里想过无数遍,却又都吞回了肚子里。那时,我竟是那么没有自信,对未来、对自我的认知乃至对友情和亲情,全都没有把握。
再想想,我当时其实是很害怕的吧?我害怕自己无法心安理得地享受被爱,谁叫我是学习上的失败者呢?于是,我才会躁动,才会试图用无所谓和沉默的态度掩饰一切难过与期待。内心里的不安、恐惧,直至我在高考的战役里吹响胜利的号角,才得以被治愈。
2008年,我作为逆袭的典范、毕业生代表,站在高中的礼堂里为学弟学妹们加油打气。我对大家说:“哪怕我们全部都是齐天大圣,也没有一个人能逃过高考的镇压、父母的碎碎念与老师的紧箍咒。”台下的同学发出一阵片哄笑,我也跟着笑,“但是呢,他们都是为了我们好,毕竟,人的底气来自学识。说得再宽泛一点就是见识——我们曾有过奋斗的历程,有着对书本‘同仇敌忾的朋友,和大家一起见过凌晨四五点的太阳,也都有过想哭却又咬紧牙关的心情。有了这样的一段经历,哪怕你最后是以失败告终,也能无怨无悔,因为它已经教会你挺直腰板去证明自己是个不错的人。更何况,越努力,会越幸运。”
我讲得掷地有声,淡定从容。我终于开始相信,梦想和勤奋有手,它们已然把我雕刻成了最好的模样,雕刻成了底气十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