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2018-05-21 09:44刘莹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效性高校学生

刘莹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针对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融入法治教育理念、改善与创新教学方式、营造法治文化的校园氛围、丰富教育载体、拓宽教育渠道、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等措施,提高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实效性,增进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关键词】高校学生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实效性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C-0049-02

作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高校在实现了规模与速度的发展之后进入到内涵发展时期,更应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力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一、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成因

(一)高校学生法治理念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普遍存在法治意识不强,法律知识比较贫乏,对法规的认知情况较差;法律运用能力不足,维权意识不强;法治理念相对薄弱,重视自身权利的享受,却忽视对义务的承担等问题。高校法治理念教育方面也存在不足:一是学校对法治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其缺乏教育基础和地位。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学习化的社会,需要有一系列服务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类不同的教育活动,但是,多年来法治教育受重视程度不高。二是高校对学生普法教育过于形式化,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明显。三是没有完全实行依法治校,一些规范管理不足,程序性规范不健全。

(二)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缺失的原因

一是家庭法治教育理念自觉性不足。不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错误,教育方法不当,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比较匮乏,对于孩子没能从小开始正确地教育和引导,甚至有些学生家长连自己都有违法犯罪行为,这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极大。二是学生缺乏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基础。学校对学生的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小学时期虽然有思想品德教育,有的学校还组织法治教育专题讲座,到了大学开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必修课,以及部分专业基础法规课和选修课,但法治理念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教育的方法都不够完善,没有在现实的学生教育管理中做到弘扬法治精神、陶冶法治情操、激发法治信心。三是法治理念教育还未吸取传统法治文化的精华。如存在以礼代法、法即刑、人治替代法治的问题,法制建设滞后,有法律也不等于有法治和法治的理念,何况受儒家文化、旧的法律观念的影响较深。四是整体社会教育缺乏法治环境。普法教育虽然进行了很多年,公民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现实生活中仍存在着不少破坏法律的尊严和权威的现象,如唯利是图、贪赃枉法、徇私舞弊、造假等。因为某些大学生对法律权威缺失信仰,就出现任意违反道德规范、校规校纪的行为,以致少数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二、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主要内容

领会和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展法治教育,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素质。

(一)开展以依法治国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也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深刻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坚定决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落实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需要,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形式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以及学校法治文化建设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观念的创新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满足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更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起着重大意义。

(二)开展以执法为民为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法治培养

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法律主体地位,学生需熟习执法为民,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与保障人权、文明执法。大学教育的所有职能以育人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我国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大学生。这是大学社会责任之所在。高校以学生为本,为使学生具备遵纪守法能力,成为具有法治精神、可以承担起社会责任的现代职业人,需要高校切实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三)开展以公平正义为根本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公平正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既要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衡重,也要坚持实体法与程序法公正衡重。要想确实做到立法公正、执法公正、司法公正,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遏制特权,抵制歧视,坚持正当程序,才能够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正义应当实现,正义更应当被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师生利益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取向。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中追求公平正义,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精彩丰富。在教育中强化价值取向的引导,使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过程中崇尚公平与正义,在评先评优评奖中感受公平正义,在管理中追求秩序与效率,向往平等与自由,维护权利与安全,进而使育人环境变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四)开展以服务大局为重要使命的社会主义法治引导

大局代表着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大局的前提条件是把握大局,根本保证是围绕大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要以服务大局为目标方向,引导学生服务大局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实践诠释,一定要树立全面、鲜明和正确的大局意识和观念。一是保障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大局,体现国家和人民利益。二是围绕大局,保障大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维护高校稳定与发展。三是服从全局,维护全局利益和法制的统一性。四是立足本职工作,做好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实现大局。五是着眼大局,以服务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大局,并作为首要标准来检验高职教育工作的成效。

(五)开展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的社会主义法治教育

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强大推动力量。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党也要领导人民执行法律,同时党也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领导为人民的自由和幸福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全社会和全体中国人有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广大人民普遍追求的精神价值,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宪法原则。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

三、提高高校学生法治理念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一)将法治理念融入教育过程,把法治精神传承下去

对法治理念的培育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甚至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和文化安全。高校应把法治的元素融入教育理念中,融合依法治校的办学思想。把法治精神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和教育管理中,让学生了解法治精神,提升学生道德境界。利用多样的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和措施,培养法治理念,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設向纵深发展。

(二)注重理论,深化法治的实用性

通过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培养学生守法、护法、用法的知识技能和自觉意识。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修改应注重法治理念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探求法律与道德的接合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在专业法规课、相关课程和选修课程中,将教学资源最大化地整合到提高学生法律素养中。继续保持固定的教学时间、空间、丰富的教育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等,在日常活动中渗透,最终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重视法治实践,创新法治理念教育方式

法律学科实践性极强,没有经过法律实践是无法真正学好法律的,没有在现实中体验难以形成法治的理念。法治教育不是道德教化和威吓教育,应该透过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成为真正的生活教育,让学生真正知法、识法、守法。注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评论、角色转换、辩论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育,减少说教,让学生从中受益,汲取有用知识,树立法治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

(四)依托校园文化,制度上抓对接

在学校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校园气氛,大力宣传校园法治文化教育,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贯彻“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方针,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始终坚持法的正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从而形成和提高法治意识。完善符合法律规定的学校章程和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为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供良好的环境。尽快建立健全校园民主监督机制和教育救济制度。

(五)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法治化水平提升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若要培养具有法治理念的学生,先要提高教师的法治理念。法律和道德的重大法理问题为思想政治课所涵盖,因此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具有跨学科性和跨专业性,该课程的性质又决定了适合由具备基本法学素养特别是法理素养的教师来承担,实际上高校多数政治课老师来自不同学科,要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促使他们快速掌握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重点内容的法学基本技能,以使他们不辜负其所承担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顺双.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效性探究[J].学理论,2011(8)

[2]汪敏.从人治到法治的跨越[J].湖北社会科学,2010(4)

【作者简介】刘 莹(1976— ),女,吉林长春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实效性高校学生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