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体育赛事的传播特征分析

2018-05-21 16:41郑涵冰
科技传播 2018年8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媒体

郑涵冰

摘 要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体育赛事传播的变革。体育赛事的核心传播媒介逐渐由传统电视向新媒体转移。笔者以热门体育赛事“围棋人机大战”为例,通过对比媒体对于“中日围棋擂台赛”与“人机围棋大战”两大不同时期赛事的宣传报道,考察新媒体时代体育赛事传播的特征。

关键词 新媒体;媒介融合;围棋;人机大战;体育赛事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9-0063-02

“围棋人机大战”是一场人工智能与世界级顶级围棋棋手的较量。这场备受关注的围棋赛事,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赛事方面。赛前赛后的相关话题更是扩散到围棋文化、科技伦理、新闻传播等各个方面,成为舆论的焦点。这样一场体育赛事能够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力,离不开新媒体时代全新的体育赛事传播手段的推波助澜。本文试图通过对于“人机大战”和以往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方式的对比,分析新媒体时代体育赛事传播的特征。

1 科技和传播手段的结合扩大赛事影响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电视在国内的普及,大众获得体育资讯最重要的渠道开始发生了重要的转移。电视媒体拓宽了人们对于体育赛事的了解和感知。相比报纸的赛事报道,电视将人们从想象拉到了现场,让体育从报纸上的赛后新闻变成了每个人的亲身经历,从而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了动人心弦的赛事现场和精彩刺激的竞技氛围。因此,这样的媒介转移也激发了全民观看体育赛事的热潮。同期的“中日围棋擂台赛”正是借着这样一股热潮而受到广泛关注的。电视媒体“快速及时,先声夺人”“广泛渗透,无远弗届”“受众广泛,对象性强”“具体形象,感染力强”等优势有效地将“中日围棋擂台赛”比赛现场的竞技氛围展现给了观众。1985年11月20日中央电视台首次进行围棋电视直播,直播了聂卫平与藤泽秀行的主将决战。紧接着围棋晋升为当时内地大学的三大热点之一。在第二届擂台赛上,聂卫平再次表现神勇,连续击败5名日本棋手帮助中国队取胜。媒体抓住这一机遇,将报纸、广播和电视结合起来报道这一围棋赛事。进一步提升了围棋的关注度。这样的两次比赛的直播掀起了中国长达数年的围棋热,也让聂卫平晋升为全民体育偶像。

电视的出现成功改变了现代体育赛事的传播方式,从此“无电视,不体育”成为了体育赛事传播的主导模式。而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一模式终于被颠覆。2017年的两次“围棋人机大战”是新媒体时代体育赛事传播的典型,移动终端取代了电视的主导地位,多种媒介的融合提升了人们对于体育赛事现场的感知,也提升了体育赛事的热度。同时,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也成为围棋大战博取大众眼球的重要原因之一,大众对于新科技的猎奇心理、尝鲜心理都使得这场高科技的围棋赛事增添了神秘感。媒体亦借机利用观众对于科技的好奇心理,将全新的直播科技融入到赛事直播中,加强了观众的科技体验。腾讯体育等多家体育网站运用全新的科技手段和多种直播方式对两场“人机大战”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对赛前赛后的新闻进行了综合报道。Flash、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的组合应用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刺激和互动参与的欲望,这是电视媒体和纸质媒体的技术表现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当全新的技术投入到体育赛事的传播中时,体育赛事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

电视媒体以现场感取代了纸媒的主体地位,而新媒体又以其不可比拟的浸入感和参与感颠覆了人们对于体育赛事的体会。这不难理解,竞技体育的魅力很大原因来自其高刺激性和悬念性。因此,体育迷总是希望获得更加及时的讯息和更加真切的现场感。在传播电视作为主要媒介的时代,电视往往将人们的时间与空间固定化了,体育迷必须在固定时间、固定空间(电视机前)观看比赛,而随着无线电的发展,人们逐渐从时间、空间的限制之中解放出来,在“人机大战”赛事推进过程中,人们能够通过手机、平板、iPad、车载移动电视等众多的移动多媒体终端获取和传播体育信息,甚至收看高清体育赛事的视频转播。科技的进步为人们了解和观看体育赛事提供了便利,自然也引发了全民参与体育事件的热潮。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体育赛事传播方式的转型,与此同时,全新的传播方式也促进着不同媒介的融合。80年代全新的电视直播技术加速了电视、广播和纸媒的融合,而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媒介以科技为纽带的融合更加明显。在“人机大战”赛事的传播中,文字直播、图片宣传、电视直播、移动终端直播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往往会被媒体放在一起,从横向上扩充了比赛的内容。而丰富的赛前预测、赛后分析、专题报道等也从纵向上挖掘了比赛的深度。

2018年1月31日,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中指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7.5%,较2016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使用率再创新高。尼葛洛庞帝曾在《数字化生存》中断言:“比特作为信息时代新世界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当纸媒和电视的忠实用户大量转变为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用户时,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也逐步被新媒体所取代。毫无疑问,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以其不可遏制的力量主宰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也改变了媒体传播的手段。这种改变是可观的。当各大体育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争相采取新颖的手段和角度报道“人机大战”的时候,人们很难不去关注这一热点赛事。新媒体以其强大的传播手段吸引了数量庞大的受众。“人机大战”的影响力是80年代“中日擂台赛”所无法比拟的。新的科技和传播手段推动了体育赛事的传播效果,也前所未有地扩大了体育赛事的影响力。

2 互动传播和全民参与发酵热点赛事

如果说80年代的“中日圍棋擂台赛”为大众带来的“围棋热”,那么“人机围棋大赛”所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围棋热”了。新媒体时代赋予了“人机大战”更为广泛的话题和内涵。新媒体传播已经从以技术为导向的、独白式的传统线性传播模式,转而以关系为导向的、对话式的全息传播模式。一方面,一切皆可全时空连接,异质性个体相互碰撞的概率大幅提升,社会关系网络被极大地拓展,社会连接的复杂程度也大大提升。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赋能效应,使得个体的能动性得到充分激发,放大了个体的信息生产、传播行为的“涟漪效应”,这种涟漪效应,既是大网络的“去中心化”,又是小网络的“再中心化”。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体育新闻传播中,每个人都可以传播信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信息。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中,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有着“魔弹般”的效力,公众作为客体被动接受信息,很少进行反馈。而在新媒体语境下,每一个受众也可以作为自媒体存在。这样的转变在这场“人机大战”中展现无疑。由于受众广泛地参与其中,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网络社区等平台都成为了这场体育赛事的话题发酵平台。每个人都拥有发声权,每个人也都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来拓展这一体育话题。于是,我们看见,关于“人机大战”的话题延伸到各个方面。体育门户网站和自媒体不仅就比赛本身发表话题,如分析围棋路数、探讨李世石的“神之一手”、研究柯洁打劫思路等,还将话题拓展到人工智能伦理、围棋文化普及,甚至是李世石、柯洁的个人信息等方面。在这样一个人人都能参与讨论的时代,“人机大战”不再是单纯的体育赛事,而被酝酿发酵为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全民的参与和讨论保持着这一重要体育事件的热度,也扩展了体育赛事的社会内涵。可以说新媒体时代强大的交互性,让赋予了“人机大战”远超“中日围棋大赛”的热度和深度。

3 舆论危机和过度消费引发体育伦理反思

无论从哪个角度评价,新媒体都为新时代体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就“人机大战”来看,全新媒介的推广和全民的关注赋予了围棋比赛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也为李世石和柯洁带来了更为广泛的认知度。围棋赛事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人们对于围棋的兴趣不断增强,对于围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数以百万计的报道和文章拓展了这一赛事的话题边缘。自媒体公众号和平台专题报道或普及了围棋知识,或宣传了围棋偶像,或传播了围棋文化。长期被媒体冷落的围棋运动重现受到了全民的关注和讨论,也为下一代围棋竞技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氛围。但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对于“人机大战”这一赛事的过度消费也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当柯洁一再败给阿尔法狗之后,网络中酝酿着各种负面的情绪。很多公众号平台撰写文章怀疑围棋运动的价值,扩散人工智能危机的言论,由此延伸至人类危机论,造成了围棋文化认同的危机,也引起公众了恐慌。甚至有不少人跑到柯洁微博评论下展开了谩骂,用网络暴力来宣泄负面情绪。对于体育赛事的过度消费和不理性思考,带来了群体性的危机和暴力行为,众声喧哗的过载信息湮没了真正有价值的声音。非理性的放纵和大众狂欢,“使神圣同粗俗,崇高同卑下,伟大同渺小,明智同愚蠢等等接近起来”。

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在新媒体时代,海量的碎片化信息直接影响人们的新闻价值判断。有研究者认为,“当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最饱和的状态,传播将产生一种催眠效果,这个时候的内容信息接近零度,也就是说,内容已经失去意义,只留下传播关系”。当人们有可能以“娱乐宪章”取代《奥林匹克宪章》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因为快乐而失去自由。人们已不再思考,从而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回到启蒙之前的不成熟狀态。广泛的关注度和海量的话题过度消费着体育赛事,也使得体育赛事的一部分内容变得娱乐化和肤浅化。这为我们提供了警示。体育传播本身并不能使内容失去理性的价值,从而将传播内容变成泛娱乐化的草根狂欢。

参考文献

[1]杨剑锋.体育新闻娱乐化批判[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2):18-21.

[2]王永莉.现代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4.

[3]潘飞.基于关系传播的博客影响力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4]陆钧.无线局域网规划与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5.

[5]钟璞,李明慧.新媒体环境下体育赛事传播发展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49-153.

[6]谭秀湖.新媒体时代体育新闻传播分析与对策[J].编辑学刊,2013(4):53-56.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新媒体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