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领风骚三百年
——钱泳

2018-05-21 09:52许宏泉
大观(书画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汉碑项王

许宏泉

古碑虽在,用笔不传。

钱泳与子家书曾收入郑逸梅藏《名人手札百通》。释文如下:

自余出门,想家中上下一切俱好,念念!前遣升三回,要招拓碑者,日下自己定夺,惟十一官断断不可来耳。余在此间,起居饮食皆甚适意,每日两点两饭,惟饭菜过丰,而可食者亦不过一二色而已。河台芥航先生待人接物甚和煦,而于我尤殷,等粮船一过完,即欲倩我双钩墨竹诗,俱要刻石者。惟此间办条石及刻拓皆不便,待双钩齐集后,大约仍要回苏办理,即致季汾,可以不必来浦矣。家中一切事宜,汝自能调停,故又寄此,惟催升三与拓工速来为妙也。

三月廿八日,履园字与祥官

此札与吴修致钱氏一札,旧装为一册,亦是有心人为之。二札所叙皆与梅溪镌刻碑版之事相关。梅溪一生,未至显官,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游名山,访名碑,见闻既广,著述甚丰。他尝入毕秋帆幕,在京时结识成亲王永瑆,为其摹刻《诒晋斋法帖》,遂成“职业刻手”。《履园丛话》卷九有《家刻》条,列述所刻名碑法帖,不妨择其要者如下:

余生平无所嗜好,最喜阅古法帖,而又喜看古人墨迹,见有佳札,辄为双钩入石,以存古人面目,亦如戴安道总角刻碑,似有来因也。

乾隆五十三四年间,始出门负米,初为毕秋帆尚书刻经训堂帖十二卷,又自临汉碑数种,刻攀云阁帖二册,便为海内风行。

嘉庆四年己未,游京师,钩刻成亲王法书为诒晋斋帖四卷;十年乙丑,复至京师,又增益二集、三集、四集,共十六卷,又得成王书一鳞片爪,集成小册,为诒晋斋巾箱帖四卷。

是年七月,仁宗皇帝有旨命吏部右侍郎刘鐶之刻其叔父文清公墉平生所为书,余时在京师,为之钩勒,名曰清爱堂石刻四卷,十一年夏五月刻成进上。

十三年戊辰,为长白铁冶亭宫保刻惟清斋帖四卷。

是年,余始命两儿曰奇、曰祥将余历年所临汉碑五十馀种模刻,名曰攀云阁帖。

钱泳 与子尺牍三页

十四年乙巳秋七月,为相国英煦斋先生钩刻松雪斋帖六卷,十五年庚午五月成。

十六年辛未,自取唐、宋、元三代墨蹟或旧搨本,择其尤者,辄为模刻,命曰小清秘阁帖十二卷,十七年壬申七月成。

十八年癸酉,为云间沈绮云司马刻小楷集珍帖八卷。

十九年甲戌冬,山居多暇,偶取蔡君谟诸书帖刻为四卷,曰福州帖,以寄汪稼门制府及王南陔中丞,时二公俱镇闽中为督、抚也。

二十年乙亥,自刻写经堂帖,起于钟、王,终于松雪,凡八卷。

是年秋八月,为韩城师禹门太守刻秦邮帖四卷,皆取苏东坡、黄山谷、米元章、秦少游诸公书,而殿以松雪、华亭二家。

时太守正摄篆秦邮。

《梅溪先生校碑图》(许宏泉、周栗合作)

是年,萧山施秋水少府曾以余所临汉、魏隶书大小数十种刻成四卷,曰问经堂帖。

二十一年丙子,南城黄两峰嵋为昭文令,介余选集山谷大小行书六册,曰黄文节公帖,盖蔡、苏、米三家各有专刻,而文节无之耳。

二十二年丁丑,婺源齐梅麓太守彦槐令吾邑,偶见前英相国所刻松雪斋帖而爱之,视相国所未备者,又续刻松雪斋帖六卷。

是年冬,钟祥彭毓圃志傑为乌程令,余为刻吴兴帖六卷赠之。

二十三年戊寅,又自刻述德堂帖,自唐人临本黄庭、颜鲁公竹山连句,及宋四家、赵荣禄、俞紫芝、张伯雨、吴仲圭、郭天锡、倪云林等书,合而为一,计八卷,以续写经堂帖之后。

是年九月,攀云阁帖刻成,计十六卷。

二十四年已卯孟冬,为长白斌笠耕观察取赵、董两文敏墨蹟,刻为抱沖斋帖十二卷,其明年三月告成。

道光元年辛巳,二年壬午两年之内,为歙县鲍让斋观察刻余向所缩临唐代诸碑三十二册,至四年而始成。是时仪征巴朴园宿厓昆仲索视余所刻诸帖,余因检得六十四石赠之,藏之朴园壁间,命曰朴园藏帖八卷。

次儿曰祥所刻枕中帖四卷,亦以是时成焉。

七年丁亥,为嘉善周又山观察刻其尊甫山茨先生遗墨大小楷行草书六册,为仁本堂墨刻。

八年戊子,为肤施张河师芥航先生刻文与可、苏东坡画竹题跋,计两大册,分装四卷,曰澄鉴堂石刻。

是年,又自刻学古有获之斋帖四卷,自钟鼎款识並周、秦、两汉、魏、晋、六朝以及有唐一代诸书,各摹数字,略备体格,本为课孙而刻,亦以便初学观览,为书法之源流也。

可见,其经手所刻碑版法帖蔚为大观,亦恐前无古人。

此札是梅溪写给次子曰祥的家书,所说当为《家刻》所记道光八年(1828)为芥航刻文同、苏轼画竹题跋之事。查《梅溪先生年谱》(芜湖胡源、长洲褚逢春同订,民国抄本,北京图书馆影印出版)道光八年戊子条,曰:

南河河督张公井,素重先生名,屡书招致,先生乃于是年三月赴清江节署张公馆。先生于署西偏之澹园,花石盈庭,池台竞胜,暇辄与幕中诸公探讨河务……又为张公井刻澄鉴堂帖。

张井(1776—1835)字芥航,又字仪九,号晴禾。清嘉庆六年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广东乐和县知县、江南河道总督等职。

是年,梅溪政七十,正月二十八日,两子曰善曰祥为其称觞,梅溪效文待诏八十称觴故事,悉以旧时临模诸帖装成卷册,分赠亲友。

钱泳所著有《说文识小录》《守望新书》《履园金石目》多种,而广为流传的当为《履园丛话》二十四卷。每卷为一论,涉及旧闻、阅古、考索、水学、景贤、耆旧、臆论、谭诗、碑帖、收藏、书画、艺能、科第、祥异、鬼神、精怪、报应、古迹、陵墓、园林、笑柄、梦幻,殿以杂记两卷。门类广泛,用现在话说,是集知识、文化、趣味于一体。孙原湘叙称:“履园主人于灌园之暇,就耳目所睹闻,著《丛话》二十四卷。”这也与梅溪的广泛交游有关。

清代是笔记作品极盛时期,《履园丛话》自序云:“昔人以笔劄为文章唾馀,余谓小说家亦文章之唾馀也。”然而正是这种“边角碎料”的特有形式,具有其相对自由的创作视角,文字精炼,涉笔成趣。如其“自序”又称:“上可以纪朝廷之故实,下可以采草野之新闻,即以备遗忘,又以资谈柄耳。”此正笔记文本之魅力,故历来翻印不怠。

梅溪为嘉道间风雅名士,工书、善画,兼事治印,印宗文三桥、何雪渔;书以八分尤工,偶写山水,疏古淡远,故宫博物院藏有他仿赵大年《柳塘花坞图》。《履园丛话》卷十一上《隶书》一章,考论隶书之流变,评隲历代之名家,可为隶书之专论。他举议“国朝”八分名手,亦见其书学之态度。略云:

国初有郑谷口,始学汉碑,再从朱竹垞辈讨论之,而汉隶之学复兴。然谷口学汉碑之剥蚀,而妄自挑趯;竹垞学汉碑之神韵,亦擅自增损,识者病之。

惟长洲顾南原《隶辨》一作,能以诸碑参究,其法已开,又有吴江陆虔实赠公、吴县徐友竹处士为昌其学,而终未纯耳。

盖古碑虽在,用笔不传,无有授受渊源,亲承指画,如花之初蕊,色香未备,栽培既久,群艳争芳,其势然也。

今北平有覃溪阁学,山左有桂未谷大令,吴门有钱竹汀宫詹,扬州有江秋史侍御,闽中有伊墨卿太守,天都有巴隽堂中翰,浙江有黄小松司马及江秬香孝廉,皆能以汉法自命者,而学者自此日益盛云。

梅溪以为郑簠“妄自挑趯”,此则谷口之特色,因其变化而多跌宕之趣,一开清初汉隶“流行书风”,钟继者如过江之鲫。至于竹垞之书隶,风雅古朴,岂覃溪、墨卿辈可以梦见者也?当然,若论有清一代隶书大家,履园亦是不可阙如的。

最后,抄录我旧读《履园丛话》所作札记一则,聊资谈助:

“丛话”卷十八《古迹》有“天门山”条,读之颇为亲切,盖家乡之名胜也。云:“天门山在和州东南,与太平府之博望山东西对峙,中隔一江,今之谓之东梁山、西梁山……”。惜今出版的《和县志》未能将诸如此类的相关文献收录。尤觉当年陈梦湖致力乡邦文献搜集,编纂《历阳诗囿》《历阳典录》功绩之重要。又《乌江》曰:“乌江在和州东南,距江口三里许。有土山甚峻,丛木郁然。山下有项王庙,遗像在焉,两侧以亚父范增,司马龙苴配享。后殿塐夫人像,是为虞姬也。又项王墓在庙后。据《史记》葬项王榖城,安得复有墓在此乎?想前人附会耳。读汪佃碑记,知旧有唐李少温篆额,今不存。”此段文献颇可议论,其一,称“乌江在和州东南”,显然有误,是否中华书局新版错排将“北”误作“南”字,因未见道光十八年述德堂旧刊本,只能作此想象。其二,项王墓地之争,历来多有议论,梅溪显然持“附会”论者,依据仍是《史记》,并无新证。其三,所记汪佃碑记今亦不存。祠亦毁于“文革”,闻乡下将项王樟木巨像焚烧,乌江周边十馀华里香气弥漫,久日不散。前人栽树,后人毁林,此历来文化之劫数也。

猜你喜欢
汉碑项王
济宁汉碑天下半 任城王陵题刻丰
项王故里
《鲜于璜碑》研究
《鲜于璜碑》研究再探
汉碑的个性特征及其审美趋向
浅析汉碑的形制及其演化
“谢过”居然是“道歉”的意思?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四面楚歌
亚父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