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鹏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新公共管理理论背景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我国政府部门面临着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任务,政府部门在发展过程中,要利用绩效评估促进政府职能的快速转变,加强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提升我国政府部门的综合服务能力。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C3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6-00-01
新公共管理理论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政府改革,新公共管理理论开始出现。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强调多中心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商业管理理论、方法、技术等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对公共管理的产出与结果都非常重视,新公共管理理论还非常注重政府的绩效评估在政府发展中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的功能开始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的重点工作在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科学的进行政府绩效评估,成为政府部门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背景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1.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尚没有形成完善的立法保障,绩效评估的管理、监督以及反馈机制不够健全,很多地方政府部门缺乏可操作性的绩效管理和评估措施,政府的绩效评估处于一种非常随意的状态,缺乏法律保障和程序保障,所以政府部门很难形成一种绩效评估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对我国政府的顺利转型造成一定的阻碍。
2.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政府的绩效管理与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很难使用量化的手段来进行绩效评估,所以政府绩效评估的管理人员需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才能够更好的胜任绩效评估工作。政府的绩效评估还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影响因素,绩效评估过程非常复杂[1]。加上我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绩效评估模式,所以在绩效评估方面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进程比较缓慢。
3.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政府的行政决策起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在促进我国政府转型方面意义重大。但是我国政府在进行绩效评估时,还存在着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指标不够科学以及评估信息系统不健全等问题,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进程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背景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策略
1.加强政府绩效评估的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国的政府部门要想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必须从制度方面进行规范,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府绩效管理法制体系,对绩效评估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的规定,制定绩效评估应该遵循的价值原则,建立健全法律监督制度,依靠法律的力量保障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顺利实施。政府在进行绩效评估管理和监督时,除了制定相关的制度约束之外,还要设置对政府部门进行绩效评估的监督机构,管理和监督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政府部门在进行绩效评估时,还要加强信息的公开度和透明度,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对政府部门进行监督,补充绩效评估中的不足与缺陷,防止因政府服务的垄断性和提供者的唯一性出现信息垄断。政府部门还可以建立现代化的公众投诉渠道,比如建立互联网、邮件或者电话投诉渠道,派专人负责处理相关问题,信息处理结果及时公开,建设完善的政府部門信息公开评估机制。
2.明确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目标取向
任何单位的绩效评估都需要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导,很多政府部门在制定绩效评估目标时,一般会制定一个长期的目标,然后根据长期目标把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小目标,保证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稳定性与权变性的有机统一。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可以采用“3E+2”的目标取向,“3E”指的是Economy(经济)、Efficiency(效率)和Effect(效益),“2”指的是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公平性和回应性[2]。政府部门在为公众提供服务时,要坚持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有机统一,政府部门与企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时,还要坚持公平性和回应性。从目前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部门在为社会提供服务时,一定要把绩效管理与党和政府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把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落实到构建和谐社会当中,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来进行绩效评估目标的制定,促进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和完善。
3.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配套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的法律、法规来对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进行规范,但是以GDP增速为标准的考核体系对于我国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非常不利,很多地方政府都迫于上级的压力或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虚报绩效,夸大政绩,还有的地方政府害怕上级部门给他们施加更多的压力,故意隐瞒或者谎报政绩,这些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不能够反映政府的真实工作情况,对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良性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各级政府的费用都是通过上级行政部门逐级下拨,并没有经过科学、严格的预算程序[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预算体制才逐渐开始走向正规化和法制化,目前,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基本实现了零基预算,这相对于传统的财政管理方式是一项非常大的进步。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于绩效的预算体制还很不完善,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政府部门实施绩效评估时,还需要完善的审计体制作为保障,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了完善的审计体系,对每个机构或者企业的经费获取和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审计,称之为IT审计。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也加强了对公共部门和企业的审计力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但是我国要建立完善的审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唐好林.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7(2):40-43.
[2]陆维玲.政府职能转变的绩效评估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1):96-98.
[3]冯迪.政府绩效评估中“结果导向”的偏差分析及完善[J].经营管理者,2017(2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