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式教学在脑血管病教学的应用分析

2018-05-19 09:29曾尤超徐永素曾芳刘锐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应用效果

曾尤超 徐永素 曾芳 刘锐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脑血管病教学过程中使用病例讨论式教学的效果。方法:将46名实习生分为传统组和讨论组,传统组接受常规教学方式,讨论组接受病例讨论式教学。结果:讨论组的解决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技能操作考核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脑血管教学中使用病例讨论式教学,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以及实习生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脑血管病 病例讨论式教学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243-01

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学专业性强,诊断涉及病因、定性和定位等,想要掌握好这门学科,需要有一定的相关医学知识。比如:病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等基础相关知识,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结合实际的病例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在利用新形式的讨论教学方式中得到应用,从而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中得到脑血管病的教学实践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5年9月实习生46名作为科研对象,男生为29名,女生为17名;年龄在19~26岁之间,平均年龄(21.56±2.32)。

1.2 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们采用交叉式实验,严格要求实习生在脑血管病的教学过程中,全程参与不得缺席确保每位实习生的出勤率。为此针对上述不同的病种进行教学查房,此次查房分为4次,第一次和第三次的采用传统常规的方式进行,第二次和第四次采用讨论病例的方式进行。根据查房方式,我们现将第一次和第三次划分为传统组,第二次和第四次划分为讨论组。

教学步骤如下:

(1)实习生必须事先复习好脑血管病相关基础知识,例如:病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等知识,先让实习生全面了解认识。

(2)主管学生对病例进行简单汇报,带教老师对患者的病史情况补充说明,随后由实习生自己对患者神经系统进行查体,带教老师再进行示范,纠正实习生在查体过程中错误的手法。

(3)传统组由带教老师作出诊断,结合患者的查体结果、病史、影像资料和实验检查进行分析诊断,再提出治疗方案,过程中实习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问。讨论组由實习生自己结合患者的病史情况,作出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学生发言带教老师总结同时学生之间自己提问讨论,最后带教老师给予正确答案。 (4)带教老师总结,带教老师集中对实习生的意见和见解发言进行总结,结合实际情况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给予纠正,并且讲解分析错误所在和原因,从而使每位学员对脑血管病有全面的认知。

1.3观察指标

按试卷分析的方式对每一次的教学查房进行效果评价,最后一次查房结束后对这两种教学的方式进行总体评价;通过对教学效果评价表的分析,可以得到客观的结论。考核和调查后对实习生解决和分析能力情况进行评分,100分为满分,同时还要进行技能实际操作的考核。

1.4统计学研究

将教学分析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采用“x±s”表示,组与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教学后评定,讨论组在教学过后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评分为(95.35±5.41)分,要高于传统组(88.32±7.29)分(P<0.05);讨论组的实际技能操作评分为(96.53±6.12)分,也高于传统组的(85.53±5.18)分(P<0.05)。见表1。

3.讨论

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学专业性强,诊断涉及病因、定性和定位等,想要掌握好这门学科,需要有一定的相关医学知识,所以教学的方法和内科学不相同。脑血管病是神经病学的重点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我们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主课堂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高,自我总结能力差,调动不了同学的积极性,动手能力也不足,从而造成实践和理论教学脱节,没有抓住学生参与到实践中这个重要性,不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实习生容易走神,没有发挥出实习生的主动意识[1]。

脑血管病是需要定性、病因和定位一起来诊断的,讨论教学可以在临床实验上有效贯通和总结,能够培养实习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正确的诊疗手段。我们在病例的讨论中,使用提供材料、启发思维、开动脑筋、设计问题、得出结论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带教老师起到带头的作用[2]。带教老师在查房的过程中,针对实习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提供资料,然后让实习生分析讨论。作为带领者,要多鼓励实习生自己的意见,多总结、多分析、多研究、多讨论,带领老师在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适当的回应和解答,调动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和实践相互结合,加强实习生课外知识的范围[3]。研究显示讨论组在教学过后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评分为(95.35±5.41)分,要高于传统组(88.32±7.29)分(P<0.05);讨论组的实际技能操作评分为(96.53±6.12)分,也高于传统组的(85.53±5.18)分(P<0.05)。

综合上述,病例讨论方式的教学模式,在脑血管病中得到了有效提高,为学习脑血管病提供了新的研究学习道路,有效改善了脑血管病学习内容,为今后的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炼红,刘淑琼,吴秀勤,等.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脑血管病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2,17(03):212-213.

[2]黎润光,程治平,周小悦,等.双语病例讨论在创伤骨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04):409-411.

[3]张斌斌,曹高健,金凯,等.虚拟高仿真病例在教学病历讨论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16(26):163-164.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应用效果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电图异常68例临床分析
探讨颅内外血管狭窄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