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智刚
完美的领导班子结构,可以通过成员间的有效组合,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成员的能力,产生群体效能,使整体效能大于个体效能之和
最近,一位市委书记在访谈时谈到,“地方发展压力大、任务重,如果遇到班子中个别同志‘使不上劲,让有限的干事创业啃硬骨头的领导力量更加捉襟见肘。”此话一语道出了地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现实困境。
这种“使不上劲”的情况,既有干部个人能力问题,当然也有班子搭配不科学、使用不合理的问题。有时候,因年龄、性别、党派、专业等结构需要,个别不是特别优秀的干部被选配上来,而担不起领导干部所应担的责任;还有的时候,由于结构上的硬性要求,一些正当年、能力强、能干事的干部只能“退下来”,造成一线班子是“结构班子”而不是“干事班子”。
按照现代国家管理模式、社会治理规律,领导班子结构大多指在年龄、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布局和搭配,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结合。科学的领导班子结构,一般具备梯形的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结构、较高的智能结构、协调的素质结构等。完美的领导班子结构,可以通过成员间的有效组合,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成员的能力。
“尚贤者,政之本也”。干部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影响深远的战略工程,既要精挑细选,又要科学搭配,在牢牢坚守公道正派、任人唯贤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应讲究策略、注重方法。如果用错误的方法执行正确的政策,产生的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通过对近年来巡视通报案例分析发现,一些人对待干部政策法规、制度程序,在文字方案上遵守,但精神上不遵守,在程序上没瑕疵,但实质上有毛病。类似问题或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就会损害清朗的用人环境,破坏来之不易的良好政治生态。
用什么人、怎么选好是一门系统科学。从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重要思想,以及基层实践操作来看,各级党委(党组)务必切实把好以下几道重要关口。
把好动议关。坚持先定规则再议人选,坚持好干部标准、事业为上,按“工作最需”而不是“结构最需”、按“事业最优”而不是“矛盾最小”原则选干部、配班子,选优配强关键岗位、重点领域,决不能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
把好政治关。政治标准是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重点识别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考察干部政治标准,走进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力求考准考实、考深考细。
把好储备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对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派干部等结构需要的同志,应早育苗、早培养、早储备,防止急用现找“凑结构”。组织、统战、妇联和民主党派等各部门之间应强化沟通协作,以五年为期制定分层分类梯队培养计划,按年度统筹推进,严格考核评估,及时动态调整。
把好能力关。选干部,就要选适应一个地方发展现状、单位核心职能、企业主营业务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素养的干部。更多地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让干部的工作动力与职责联系得更紧一些。还应给班子成员多压担子多给机会,让其有平台施展才華、贡献力量,从而提升整个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把好搭配关。组建班子时,注重干部专业、经历、特长的互补性、互融性,尽量按“组织者”“合作者”“挑战者”等不同气质和“外向型”“内向型”等不同性格,配备互补互融的领导班子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