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玲 赵华丽
【摘要】近些年,由于网络媒体上经常有一些关于教师教育不良惩罚导致学生自杀跳楼等不良后果,家校、师生关系日益恶化等相关的案例,教师也因此受到舆论的谴责,也有的受到教育相关部门的惩罚,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教师惩罚学生就是体罚学生,动辄就向上级举报。社会上很多人“谈罚色变”,因此很多教师不敢再批评管教学生,不敢对学生实施任何程度的惩罚,导致教育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解决,教育中出现奖惩失衡。本文主要从奖惩在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教育中教育者对奖惩的误解,最后提出教育中如何把握奖惩的度,才能对学生以后的行为产生鼓励与制约的双重教育效果。
【关键词】教育;奖惩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94-02
在教育中奖励的目的是发扬学生的优点,而惩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改正缺点。近些年来,教育中不当惩罚的现象频频被曝光,使人们大多关注不当教育惩罚所带来的的负面效应,而忽视了适度教育惩罚在教育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教师对奖惩产生一些误解,出现一些极端化的行为。教育教学中出现奖励泛滥,违背了教育规律。有些教育者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无论学生做的好于不好,都一概的给学生奖励。该批评的时候不批评,该惩罚的不惩罚,就会使学生不能明辨是非。这种缺陷教育会导致学生形成人格缺陷。加之受国外一些“快乐教育”“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等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的以罚为主的教育逐渐被赏识、奖励教育所取代。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仅仅靠赏识、赞美和奖励,是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教育。
一、奖惩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育中适当的惩罚对维护教育秩序和促进学生社会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奖励能使学生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同时奖励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自强、自信的心理。能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与长处,感受到通过努力后成功的喜悦。有心理学家曾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惩罚的教育作用是促使学生认识某些不良思想行为,督促其克服、纠正和根除这些不良思想和行为,或者是从惩罚中吸取教训,从而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良思想行为。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和意志。惩罚有助于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降低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惩罚有助于培养学生承受挫折,塑造坚强的性格。惩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但惩罚一定要以遵循它在教育中的积极性作用为前提,正面教育原则。
二、当前教育中对奖惩的误解
当前的教育大多是鼓励,这固然没有错。然而,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吗,缺乏惩戒的教育,不能称之为完整的教育。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家长说不得、骂不得、批评不得,在学校,教师更是说不得,骂不得,更批评不得,只能听奖励的话语,批评的一句不能听,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将来如何融入社会生活。
当前很多人对教育中的惩罚的目存在片面的理解和误解,以及一些教育者误用滥奖惩。对奖励作用的无限放大,以及由此带来的奖励泛滥。毋庸置疑,惩罚的作用是为了改变受教育者的一些不良行为的手段,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有些教师惩罚学生是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付出代价,同时往往赋予惩罚一些消极的情感色彩,所以在减弱或者终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同时也极其容易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二次出现。由此误用惩罚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奖励在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没有真正的把握教育中奖惩的度,从而在教育教学中一些教师走极端,把奖励的作用无限扩大,误认为奖励是“万能”的,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正如一些评论说的,有的课堂上,叫好声不断,学生的回答无论是正确与不正确,好与不好,老师和学生都会鼓掌称赞,“你真棒”“表现的不错”,批改作业,尤其是一些文科主观性的作业,教师也不管学生答题的情况是好是坏,都一律批上奖励的话语“不错”“很好”“Good”,这种对学生不分良莠的进行奖励,赞扬。会让学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好在哪里,无从得知,作业好与不好都是“好”,使学生产生好高骛远的心理。在表扬奖励时,还要指出孩子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骄傲;而对于惩罚教师却是规避的,这是不是我们教育所需要的呢,在批评惩罚时,也要肯定孩子的优点,以防止孩子自卑。或者教师不痛快,就拿学生批评一顿,这种毫无标准可依的奖惩是无效的。正面的奖励是教育中必需的,然而适当的对不良行为的惩罚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适度的奖励和惩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效应。
三、在当前教育中如何把握奖惩的度
(一)奖惩要公平一视同仁
奖惩要公平,奖惩原则师生早定下。教师和学生如约法三章,让学生先明确行为规范,明确违反规范的后果;让惩罚方式有依据,并且是学生可预见的;以理服人,使之口服心服;教师批评错了要收回,不要敷衍面子;允许学生犯错甚至多次犯错,但犯错就要承担后果;教育中要奖惩公平、一视同仁,不要印象看人等等。教育中的惩罚现象应该伴随着违犯道德规范的行为而出现的。当学生违犯道德规范,在道德方面出现错误或者不良行为时才惩罚,而不要应因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或差而决定奖惩。学习优秀的犯下错误就睁只眼闭只眼敷衍过去,后进生犯错误就狠狠的惩罚,这种不公平的奖惩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不服”,因为惩罚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会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心存恐惧,并最终对相关的学习失去信心,让差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差的更差。教师要对事不对人,奖惩要公平、一视同仁,教师要守住原则。
(二)教育中以獎励为主,惩罚也不能缺失
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的比例最好控制在3:1。如果远远超过了这一比例,那么,你的表扬或许已不太真诚或者就有点夸大其辞的成分;如果低于这一比例,那么,你就可能是个过于挑剔的教师,这将令学生的情绪长期处于不安,进而会破坏学生的自然成长,使其成为神经质、怯懦,或者不诚实,甚至还可能学会用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人。
教师要多发现学生的优点,看到学生的进步,要多给学生以肯定的评价,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样有利于学生不断地进步,而不要总是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更不要认为只有学生把所有的缺点改正完了才是好学生,有缺点的学生也可以是好学生,真正没有缺点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三)奖惩要让学生有“得失”感
奖励,要让学生感觉到“甜”的滋味;惩罚,也要让学生感觉到“痛”的滋味,要让他们为错误付出代价。只有这样,奖惩才能触及学生的内心,才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意义。很多时候,对学生讲再多的道理都是没有教育意义的,只有让学生从自己的不良行为中获得了“痛”的感受,其相应的认识才会真正到位,从而改正其不良行为,才会有内在的动力。现在的孩子,犯错成本太低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如果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們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将如何接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同样,奖励也要研究孩子的需要,奖品或奖励的形式是孩子比较想要或比较喜欢的,这样的奖励才会对孩子具有激励作用。
(四)奖惩要及时适度
教育中对学生的奖惩要及时适度,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奖惩要因时、因人、因地、因事把握分寸。学生犯错了要及时教育纠正,切记拖拉或者秋后算账,及时处罚使学生能把过错和心理内疚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错误的认识。奖惩对学生的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奖惩之前,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哪些行为是应该奖惩的,哪些是不该奖惩的,这样,才能给予孩子适当的奖惩,从而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多的惩罚,会使孩子自卑;过滥的惩罚,会让孩子对批评惩罚产生“免疫力”,从而使批评惩罚失去其应有的教育效果。而过多的奖励,也会让学生变得对奖励“上瘾”,对自己所做的任何琐小事都期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或者会使孩子对奖励产生依赖心理,有表扬奖励的就去做,没有奖励的,应该去做的也不去做,过度的奖励还会减弱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还会抹杀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过多奖励和惩罚,会使学生形成在别人的评估下学习生活的习惯,久而久之会使学生缺乏主见,善于察言观色,过于注意他人的评价。而一个人总是为了别人看法而学习生活是很痛苦的,为了迎合别人的看法,不得不伪装自己,隐瞒自己的观点,甚至失去是非观念,也失去个性和自信。
总而言之,奖惩仅仅是一种外部强化的特殊教育手段,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没有奖惩的情况下仍然能自觉地去做他该做的事,即奖惩是为了不奖惩。因此,我们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从活动本身带来的成功和快乐中得到强化,从自律中得到满足。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发展的积极性仅仅靠外部强化来实现。
作者简介:
王品玲,(1981—),汉族,云南陆良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省临沧677000),讲师,硕士,教育学,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赵华丽,(1982—),汉族,山西运城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临沧677000),讲师,硕士,教育学,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