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杰
“促写”型读写结合,是指以“写作为中心”的阅读出发,依托阅读“可示范性文本”,例如语言表现有力、有写作技巧的句、段、文等,旨在通过阅读提高学生对美的体悟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并感悟写作的技法,将这些技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提升写作水平。
一、“促写”型“读写结合”的课型分类
一节课只有一个重点,写作课就是要突出“写”。课堂内容设置要分清重点,才能从高的层次上把握上课的目的,手段与方法选择上才能使用恰当。因此,掌握读写课课型功能,对上好阅读课和写作课,都一样重要。
按照读写课基本功能,读写结合的课型分为以下三种:
1.“促读”型“读写结合”
是指借助“写作”来促进“阅读”的读写结合教学课型。该课型中,写作为阅读服务,阅读是最终学习目标。
2.“任务”型“读写结合”
是指借助“阅读”和“写作”的共同配合,读写即时交互作用,互利共赢,共同完成某一任务。
3.“促写”型“读写结合”
指借助阅读来促进写作的“读写结合”。教学最终目标指向“写作”,阅读为写作提供语言积累、素材资源、文本形式和写作技法等。
二、“促写”型“读写结合”课型的教学形式
“促写”型读写结合写作进一步细分为:提供信息类读写结合、写作借鉴类读写结合。前者侧重于为写作提供写作信息资源,后者侧重于为写作提供文本形式和技巧。
1.信息提供类读写结合
(1)旨在运用语言材料、文本信息、相关主题等再写作。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各类可示范性文本,获取语言材料、文本信息、和同类型的主题,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短缺,弥补学生写作素材的空白,而借用这些材料再写作。训练设计例:“学习教材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在网络中搜集的资料,以《我的老师寿镜吾》或《我眼中的私塾》为题,写一篇短文。”这里的课本材料就是可示范性文本,根据这个内容,为课后写作提供了信息与素材。
(2)主题拓展类写作。是指在指导学生阅读可示范性文本基础上,从主题探讨上展开下一步写作,阅读为写作提供一个“引子”或“话题”。训练设计例:“在学习《故乡》后思考:生活每天都在变化,我们也在长大,有些变化带给我们惊喜,可同时带给我们失落,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请以《我们都变了》或《家乡的变化》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2.写作借鉴类读写结合
(1)写作运用:借鉴文本形式和写作技法。
这类读写结合在教学中被运用的数量较大,可以说,我们提到“读写结合”,大多情况下是指这类。
(2)读写结合点:句、段、篇的文本形式和各种写作技法。
这类读写结合是指写作借鉴“文本形式”或“写作技法”。在这里,我把初中语文教材可用于写作借鉴的内容和技法大概做了归纳,有:语言训练、审题立意、文章结构、思维训练、文章技法等几种。
三、“促写”型“读写结合”课型的写作模式
1.仿写
指根据写作需求,首先选取恰当的可示范性文本,并从文本中提取值得借鉴的写作内容、形式或写作技法来写作。
实际操作:教师讲解材料示例,引导学生思考、揣摩、归纳写作方法,然后依法再来模仿。基本教学流程:是“确定仿写点→讲解与示例→体会归纳方法→仿写与运用→评价”。仿写有多种形式,例如:
(1)对照式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训练设计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也不必说……單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教师要明确分析“单是……”这句和前句的递进关系。
(2)借题发挥式仿写。是指在原内容上进行揣摩归纳,针对性的领会文中写作技法,并运用原材料进行更深一步写作。训练设计例:在学习《社戏》之后,设计一个写作题:“结合文中‘看戏前的风波的波澜起伏的写法,以‘风波为话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出波澜起伏的情节,次数越多越好。”
(3)创新式仿写。是指在学习原作思路上,增加生活体验和素材再创作。训练设计例子:“在学习《孤独之旅》之后,布置学生创造出一篇小小说,记叙初三生活的之路。”此类仿写尽量要避免含混笼统只提写作要求,而要重视讲解与示例,引导学生分析。
2.想象续写
主要针对课文中间或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部分,想象写补充完整。训练设计例:“《风筝》一课,想象多年后再见,关于‘风筝,兄弟之间有什么故事发生?注意努力做到续写的句段能与文本表达风格相契合,续写新结局。”
3.组合写
是指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故事借鉴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写出新的人物和故事。训练设计例:“学习七(上)《植树的牧羊人》之后,根据课文内容提供的环境和故事情节,写一个新的‘牧羊人,关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总之,“促写”型写作课堂中,要注意始终把“写作”当做课堂的终极目标,作为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解读文本的专业水平,才能借鉴到有效的写作技法,使写作教学取得更好成效;另一方面,“促写”型课堂形式多样化的开发,也将使写作灵活有趣,有法可依,极大地促进教学的开展。
作者通联:广东东莞市寮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