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刘宏:对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坚持更开放的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便利。二是要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相关产业落地。三是要注重外高桥保税区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
市人大代表余国强:城市管理要体现温度,对此有两个建议:一是要继续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要重视设施的日常维护修缮,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營造安全、便捷、宜居的交通环境;二是要加强残障人士专用设施的建设管理,尤其是盲道管理,消除“断头路”、电线杆等给盲道造成的安全隐患,维护残障人士权益。
市人大代表孙雷: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下建议:一要摒除认为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没有必要再搞乡村振兴的想法。二要防止自满情绪,不能脱离农业农村实际,简单用城市方法去对待农村问题。要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客观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切实解决好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城市优质资源和要素流向农业农村领域。
市人大代表陈永平: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两点建议:一要建立更具吸引力、更开放、更灵活的新时代师资选拔、任用、流动体制机制,让更适合教育、善于教育、乐于教育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成为上海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二要通过构建更具支持性、更有激励性、更富实效性的师资队伍培训体系,加大对现任教师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市人大代表吕琰:对优化金融法律服务供给、树立上海法律服务品牌提三点建议:一是建立金融领域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包括对接国际标准的金融仲裁、调解、法律咨询中心, 加强与金融审判、金融监管领域改革的对接。二是建立金融风险案例和诚信数据共享平台。三是建立金融法律人才库,成立一定规模的专家队伍,提供智力支持。
市人大代表杨志刚:围绕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提出建议:一是加大对城市文化发展的研究力度,形成可量化指标。二是公共文化要坚持服务大众。三是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供给,出台更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扶持政策。
市人大代表吴延风:建议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该放的权要放得更彻底、更到位,切实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二要在提供更好的制度供给上不断有新的突破,打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互利共赢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三要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市人大代表侯进:关于建设家庭医生服务机制有三点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优质资源下沉,鼓励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加强对家庭医生的宣传和正确舆论引导。二是加大对诊疗信息、健康档案的信息化支撑。三是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教育,大力发展家庭医生诊所,实现家门口15分钟全覆盖,建立更多更好更广泛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市人大代表杨国平:对国资国企改革方面有如下建议:一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二是积极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进一步优化法人治理结构。三是鼓励员工持股,激发工作积极性。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国企改制上市,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市人大代表施进浩:关于人才的集聚、培养、使用,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聚焦重大战略新兴产业,设计个性化的人才引进政策,尤其要大力引进国外一流人才和团队。二是进一步加大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加大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与海外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三是深化机制体制创新,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开展有益探索,实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